“3D”心育模式:推进师生共同成长

2018-03-29 08:50陈秀敏徐建军林峰周伟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班主任

陈秀敏?徐建军?林峰?周伟超

〔摘要〕我国山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活动形式化、内容碎片化、课程地位边缘化等窘境,鉴于此,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开展了“3D”心育模式的探索:开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潜能,形成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心育骨干队伍;开发系统化的、贴合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学生社团网络,多维度加强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班主任;课程化开发;学生社团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8-0063-04

2002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随着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推进,学校对其认知有了较清晰的把握,但在具体实施上,却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活动形式化、内容碎片化、课程地位边缘化的窘境。如何让事务繁忙的班主任甘心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培养其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如何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宣传活动,而变成学生身边的、常态化的、有实效的发展性工作?为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开展了为期三年的“3D”(Develop,意为“开发”)心育模式探索。

Develop1:依托班主任俱乐部,开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潜能,培训、选拔出一支心育骨干教师队伍。

众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开展和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光靠一两位专兼职心理教师难以为继,尤其在山区学校,教师编制紧凑的情况下,更是难以保障,为此,学校须打造一支稳定的、具备一定心理专业技能的多功能教师队伍,能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宣传和筛查,让心理辅导成为学生处理自身困惑的常规手段,而不是排队拿号式的等待救援。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莫过于班主任群体,他们与学生接触次数多,时间长,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既可利用完整的班会时间,也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课间休息、放学后等零碎时间,处理起来更切合实际。

但前提是事务繁忙的班主任乐意且有能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此,学校借助班主任俱乐部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1)内外协调,结合班主任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让班主任学会寻找工作中的契合点,提高将心理学知识与技巧应用于班级建设、师生沟通、家校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在邀请著名专家来校开讲的同时,更鼓励班主任队伍中有经验的老师对某一话题进行个人分享。其中,邀请全国特级教师吴家树老师、华东师大心理学陈默教授分别做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如何提升教师基本素养,关注学生成长”的讲座;邀请宁波外国语学校优秀班主任吴晓岚老师分享《潜心培育,静心守望——让学生学到可以贯穿一生的品质和习惯》;请丽水市德育名师俞红老师分享《如何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请叶海芝老师分享《家校沟通有技巧》《如何有效接听家长电话》等系列经验文章。

青年班主任周文英老师表示:“学习之后发现班主任工作其实有很多的处理艺术都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这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清楚了很多,而且也更懂得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张傲伦老师则说:“以往和家长沟通是我最头疼的部分,毕竟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后来用了共情、契约式沟通、赞赏等技巧,发现家长也更能理解和配合我的工作了。”

(2)有方向性的培训选择,鼓励班主任群体积极参与省市的心育研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专业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长期定位于德育工作的班主任在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习惯于“管”学生,而忽视学生自我监督体系的培养;习惯于快速解决问题,简单训导,而忽视了尊重、倾听的重要性;误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诊断,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多关注“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等现象[1]。为此,学校积极鼓励班主任外出接受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并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对他们进行培养,如青春期健康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B证教师培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培训等,据统计,仅班主任群体外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每年达18人次。

学以致用才能获得更高的价值感,学成归来的教师都要召开分享研讨会,如钱海丹、侯丽菁老师分享了《青春期性教育》;廖向东老师分享了《班级团辅活动怎么做》;陈秀敏老师分享了《筛查危机学生,守护心理健康》;叶溢铭老师分享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正是这些活动的积累,才使我校能顺利组建一支由丽水市德育名师俞红老师领衔的总计15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

(3)下达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标,提高教师个人实战经验的同时切实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了加强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把握和实操能力的训练,学校规定每位班主任每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须做到“四选二”,即:打磨一堂精品心育活动课,主题自选;主持一期心育校报《青春驿站》的编辑工作;撰写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论文或主持一个课题;整理并分享一个心理辅导典型个案,并将优秀作品推选参加省或市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评比。

此举践行了三年,形成班主任精品心育课21节,心育校报12期,丽水市级以上获奖31项(包括心理优质课、论文、课题、德育新秀、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心理微课比赛等),龙泉市获奖24项,其中更是不乏浙江省心理健康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首届心理微课大赛一等奖、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荣誉。现如今,班主任心育工作的开展已然带动全体教师关注并认可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认知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懂得自助,学会求助”成为我校师生的一种新的价值理念。

Develop2:双线齐开,借助选修课平台,开发系统化的、贴合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常常因无法保障其师资和课时,使得其发展存在阶段性、应急性的问题,被视为可有可无,名义上重要,实际上或被削弱或流于形式,难以系统化地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常态化开展。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校创建工作的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广阔平台——选修课。虽然保障了课时,但若要真正落实和推广,还应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从而进一步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为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开发的实效性,学校提出要把出发点放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个体思维方式和行为倾向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合理选择和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为此,课程的建设采取双线齐开的方式,一条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的高中生心理活动课系统化课程探索,另一条则是由丽水市德育名师俞红老师领衔,以班主任为主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建设。

现阶段已完成《未知的你我——高一新生適应性心理辅导》《两性奥秘——高二发展性心理辅导》《生涯认知篇》(高一上、下册)《生涯探索篇》(高二上、下册)《生涯选择篇》和《三位一体——高考的另一扇门》8本校本教材的编辑工作,其中《两性奥秘》《三位一体》《生涯认知篇之成长加油站》和《生涯探索篇之能力训练营》获浙江省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荣誉,《未知的你我》获丽水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荣誉。详见表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以增进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其良好品格,完善人格发展的心理课程体系,学生的实践探索必不可少,如《龙泉一中学生成长指导和记录手册》、“我身边的偶像”、“生涯人物访谈”、“三位一体模拟面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地实习、素质拓展提升活动等等。正如一位学生的选修课感言:“以前总会觉得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很空洞的词,真正接触了才发现处处都有心理学,人人都可以是心理学家,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掌握自己的人生……很多事物不去接触时是惶恐的,接触之后是欣喜的,我们会因为未知而害怕,但更因为未来而期待。”

Develop3:开发学生社团网络,“点线面”式多维度地加强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层层落实,最终要体现在学生个体的成长上,不论是师资力量的培训还是课程系统化的探索,都是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是“助人自助”“助人自悟”,学生的发展由一开始的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终成自助者,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健全人格发展的目的,据此,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就显现出其发展性、体验性、生活性和自助性的特点[2]。那么,如何让学生成长为“自助者”呢?

学生社团因其目标趋同性、组织动态性、参与自主性、规范自律性、内容广泛性、形式多样性、活动渗透性、成效辐射性等特征,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心理发展、心理调适以及心理治疗等功能[3]。高中生正是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自我认知处于整合阶段,通过参加有组织性的社团活动,既得到了生活锻炼,如学习人际沟通、组织策划等,又能获得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因此,搭建学生社团网络,通过某个“点”展开,采取一条“线”行动,最终形成辐射性的“面”上效应,成为学生锻炼心理学技巧,实现“助人自助”,从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现有三个以心理健康活动为主的学生社团:社交俱乐部、话剧社、心育社,分别由五位拥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的老师进行指导。其中,社交俱乐部以人际交往为活动主题,开设选修课“社交秘笈”;话剧社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开设选修课“话剧之踪影”,社员分组实行剧本编写、排演和拍摄活动;心育社以全校心育委员为主要参与成员,侧重心育委员的共情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三个社团累计389人报名参加,话剧社更在2016年被评为校园五星级社团。

为产生更大的辐射性效果,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社团组织“迎新晚会”“社团嘉年华”“十大歌手”“最美一中人评选”等活动,还开展了一系列诸如“给高三学子送祝福”“心灵有约广播”“美文征集”等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高雅的人文素养,以开发非智力潜能,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自我体验、活动游戏等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他们的生活场景,从而滋润学生心灵的土地,灌溉成长的树苗。

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从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师资力量培训,到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再到学生社团网络的渗透,尝试形成一种三维立体的“3D”心育模式,切实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但因时间、精力、经费等条件的限制,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如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实效性研究;如何完善家校沟通网络,为学生提供更有利于成长的家庭支持系统,从而在师生、同伴、亲子三方面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渗透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徐莉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教育探索,2005(10): 93-94.

[2]杨钦芬.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属性及有效实施[J].前沿,2006(1): 65-67.

[3]张智昱.高校学生社团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J].社会科学家,2010(11): 65-66.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丽水,323700)

编辑/巨明珠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