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峰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个体的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状态,这是我们俗称的压力。人在面对压力时所做出的反应被称为应激。机理研究已经证明,压力越大,人们的应激反应越强烈,对身心造成的危害越大。在身体上会出现血压升高、肠胃蠕动变慢、心速加快等,在心理上则会出现抑郁、焦躁、忧虑等不良情绪。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展开的研究,已经证实,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应激障碍最重要的来源。
采用随机抽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市8所大学一共8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试卷783份,回收有效率是95.49%。样本的年龄是18~24岁,男生有397位,女生有386位,男女生比例为50.71:49.29。年级分布情况是:一年级学生189名,二年级学生211名,三年级学生203名,四年级学生180名。在地域分布上,农村大学生406名,城市大学生377名。学科分布是理学177名,工学235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生371名。
1.2.1 情绪智力量表
该量表一共有16个项目,分为四个维度:自我情绪评估、对他人的情绪评估、情绪管理、情绪运用。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由低到高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情绪智力越好。在我们的研究中,量表的总体内部的一致性信度是0.87,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83、0.88、0.79、0.89,组合信度0.91,聚合效度AVE是0.63。
1.2.2 心理韧性量表
该量表有个人力和支持力两部分组成。个人力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等;支持力包括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两部分共计27项,采用Likert 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反向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心理韧性越好。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88,个人力维度的三个因子和支持力的两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是 0.75、0.75、0.77、0.79、0.76, 组合信度 CR值为0.77,聚合效度AVE值为0.65。
1.2.3 学业压力问卷
笔者使用了梁宝勇编写的学习生活事件分量表,问卷共6个项目,采用 Likert 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业压力越大。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组合信度CR值为0.93,AVE 值为 0.62。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无论从总体对比,还是各个维度单独对比,都呈现的是负相关。例如,在情绪智力和个人力的相关性上,r值是-0.39,在情绪之力和支持力上,r值是-0.09,P<0.05。
中介效应的确定必须在自变量、因变量的基础上。在这里情绪智力是自变量,学业压力是因变量。情绪智力与学业压力的相关性预测有着统计学上的意义:β=-0.16,t=-3.81,P<0.01。心理韧性对学业压力预测作用的统计学意义如下:β=-0.49,t=-15.99,P<0.01。 对心理韧性中的个人力和支持力的相关调查更能充分说明它的中介效应。因为两者在本质上的相关性,所以需要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是容忍度(TOL)在0.58~0.62之间,方差膨胀因子(VIF)在1.63~1.70之间,说明个人力和支持力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它们的研究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3.285,RMSEA=0.049,GFI=0.958,AGFI=0.917,TLI=0.899,CFI=0.892,CN=287。
在心理韧性未介入前,情绪智力对学业压力的预测作用不明显,且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且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β=-0.28,t=-1.03,P=0.28。 而在心理韧性介入之后,正向的预测作用和统计学上的意义均显现出来:β=0.38,t=-0.19,P<0.01。 这就说明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实实在在地发生,而在一项模拟合度检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力的中介作用又明显大于支持力,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相较于外部动力,内部的自发性对个人的感知能力、行为表现有着更加直接的作用。
在我们列举的一系列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情绪智力越高的学生,越能从容而积极的面对面对来自学业中的压力,也就是说,学业压力和情绪智力是一个负相关的关系。那些情绪智力高的学生在面对来自学业的压力时,对自己情绪的把控和调节自如熟练,能够主动化解某些压力带来的“困境”,把这种非认知、非理性的能力转化为对外部环境和自身匹配性的连接上。在当今社会,情商高于智商的言论不绝于耳,这并不是孰高孰低的争论,而更像是教育界在转变培养方向前的一次“科学普及”。智商更多来自先天的遗传,在后天难以发生更大的变化,而情商作为能力的一种,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科学培养得以提升和发从某个广阔的意义来看,情绪智力就被纳入到社会能力范畴中,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
巩文冰利用元认知技术对个体感知压力的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在这里她发现,情绪智力和压力都处于中等水平时,负相关的关系最明显。如果任何一方或两房的强度过大时,人们不得不把更多的能量转向自身,获取认知感统的平衡,很难在估计到几者关系的处理。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过程中需要经受的“考验”越来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素质决定了能否成功应对考验。因此笔者的研究是在综合了外部环境和已有研究结论后的一次综合性调研,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心理韧性中的个人力充分的发挥着自己在情绪智力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而支持力的从旁辅助,让这种中介作用的效果更加清晰可辨。因此,高等教育要从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出发,注重对学生专注力、抗挫力、自信心等内在认知的培养,设置或提高情绪管理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比例,传授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技能,使其在面对学业压力时,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可以从学校、教师等外部主体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真真正正提高心理韧性,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