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8-03-29 10:07王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王敏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18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层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新时代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与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则是培育的重点对象。一来,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来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其价值观的正确性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产生深入的影响[1]。

1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其思想风貌与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与民族、国家的未来也休戚相关。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则是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思想教育中的融入,既能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对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其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导向,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好的保障作用。最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大学生既是培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培育的主体,只有在充分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培育工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很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因此,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要坚持主体原则。首先,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制订相应的培育策略。高校需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培育方式,使培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所接受;其次,发挥好大学生自我培育的作用,让大学生从被动地培育对象转变为主动的践行者,优化培育效果。

2.2 实践性原则

“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通病,很多高校仅仅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的解读以及理论基础的分析,却忽略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导致培育工作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此,高校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将实践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引导学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 渗透性原则

教育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教育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固定的教育流程以及完善的教育保障机制,而隐性教育则重视潜移默化,让学生在环境、氛围的熏陶中获得自我发展。相比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虽然见效缓慢,但教育效果维持得更加持久。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

3.1 以理论教育为先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理论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基本的属性,因此,加强理论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以及理论内涵,便成为首要工作。然而,理论教育同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难点所在,一来,理论具有抽象性,学生在理论内涵的理解中存在着不小的难度,二来,理论具有枯燥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在以理论教育为先导的基础上,做好理论教育的创新工作。

3.2 以实践教育为关键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三个维度的目标,第一个维度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准确清晰地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第二个维度是让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保持高度一致;第三个维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学习发展以及日常生活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提升个人素养[3]。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再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在实现第一个维度目标中有着很好的作用,第二个、第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此,高校需要以实践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路径,一方面,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广泛开设主题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则要凸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以及主要受益者,彰显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4]。

3.3 以文化渗透为辅助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其理论来源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点则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范畴,彰显了新时代下党中央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要高度重视文化渗透的辅助作用,借助传统文化课程、讲座、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传统文化春风化雨的育人作用[5]。

3.4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中强调“用体制机制来保障”。看重的就是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对此,高校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完善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无论是理论教育,抑或是实践教育,都属于高校教育的范畴,教育活动的有序程度对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次,深入完善考评奖惩制度[6]。高校需要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考核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掌握水平、实践表现水平等多项内容,动态化地了解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现状,并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而对表现不合格的学生予以批评,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

4 结语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阶段,正确的价值观是其未来人生道路的明灯,对其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全面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