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红色人物宣传的逻辑进路及其官德鉴示功能

2018-03-28 10:12:57潘丽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熏染官德苏区

潘丽文

当代红色人物宣传的逻辑进路及其官德鉴示功能

潘丽文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当代有关红色文化总体价值的研究正在兴起,而学界对红色文化的重要人格载体——红色人物的研究却有待深入。当前注重红色人物的宣传是主流意识形态防止政治“转基因”的必然要求,蕴含着深厚的政治价值功能。发挥红色人物宣传的官德鉴示功能,应当遵循意识渲染、价值认同、行为塑造的宣传逻辑进路。在此基础上,以红色人物承载的厚重历史与典型精神为基石进行宣传,可以为党的干部提供政治伦理自觉、官德修养的鉴示养分。

红色人物;宣传逻辑;官德修养

红色人物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革命走向新胜利历程中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他们是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承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的纪念展览上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习近平同志还多次强调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全党上下不忘初心、缅怀先烈、继续前行。习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地教导我们,无论何时都要铭记历史、牢记革命红色人物、传承红色基因。须知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新中国的开创者,是红色基因的缔造者。郁达夫先生曾指出,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可怜的,而一个拥有英雄人物却不知爱戴、拥护、敬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当代,拥护革命英雄,注重发掘并宣传这些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红色人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功能。

一、逻辑进路:熏染—认同—塑造

(一)红色人物宣传的逻辑起点:意识熏染

当今世界是一个媒介化的世界,各类新闻媒介以及媒介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媒介内容的无意识熏染中,无论是承载正能量的价值意识还是携夹着负面价值意识的媒介内容。红色人物的宣传离不开新闻媒介,更离不开新闻媒介对个体的熏染。通过对红色人物事迹和精神的报道或宣传,使大众的精神受到洗礼。强调熏染而不是灌输或教化,就是要强调这种宣传或报道不是大张旗鼓地喊口号,或者是声势浩大的教育活动,而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精神浸润与意识濡化。意识熏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典型媒介熏染,就是要利用传统的媒介形式进行红色精神的传播,例如利用艺术表演、影视作品等承载的文化精神传播;二是非典型的媒介熏染,主要是指利用手艺作品、创作成品等器物的交换、使用进行意义传播;三是人化世界的耳濡目染与社会语境形成的社会熏染和传播,这是一种通过生活世界的共振、共识、共享而实现的意识熏染与传播,是立足于生活、传播于生活之中的,许多风俗习惯的承续、流变正是在这种传播方式中实现了不同时空的转换与存在。红色人物的宣传应充分发掘这种社会熏染方式。正是通过这些方式,红色人物的宣传才不至于是抽象的意识形态和呆板的口号,而是能够融入人们现实生活的意识文化内容。

红色人物宣传以意识熏染为逻辑起点,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无意识影响功能。社会多数人以及个体的多数活动仍然处在一种非自觉的文化顺应之中,文化上的自我超越仍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2]。熏染或熏陶的力量在效果上是潜移默化的,不具有即时可视性,但却是深刻且持久的。在当代,红色人物的事迹或精神往往陷入宣传的困境,除了存在部分的曲解和误解之外,大部分的正能量精神无法正确地传递出去产生力量。其原因在于,红色人物的宣传过于形式化和口号式,没有采用意识熏染的方式进入宣传。当代社会愈需要红色精神支持我们砥砺前行,奋勇进步,宣传的理念就愈显重要。红色人物宣传采取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染方式会使个体不知不觉地接受、认同并践行红色精神。只有这样,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血脉的红色精神才能逐步凝练并传承下去。

(二)红色人物宣传的逻辑升华:价值认同

红色人物是革命年代的历史人物,在当代不具有具象性和生动性,但其承载的精神具有历时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色人物在当代俨然以符号的形式复活。这些复活的符号经过长期且深层的意识熏染过程之后,经过时间的凝练便会呈现出表层价值认同的趋势。因为意识熏染的过程在个体身上不是无止境的,当个体进行吸收或批判之后,就会进行自我选择,从而形成一种价值的认同或不认同。其作用机理与无数次的典范褒奖、启迪、规范等程序相关,经过无数次的褒奖或启迪,红色人物承载的意识形式和精神品质就会在意识深处高度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是对某一价值观念的认可,还包括对价值形式、精神品格、道德律令等的认同。高度内化的价值认同会日渐成为个体的心理常势和实践格律,个体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调节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在红色人物的宣传中熏染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大众的价值认同。因为只有获得大众的一致性认可和接受,才能强化红色人物精神的当代认知。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和领袖人物的革命意志坚定,革命精神感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曾深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这就是人民对革命志士认同的表现。在战争年代,价值认同促进了人民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在当代,我们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因为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血脉,是我们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红色精神在当代既可以给予我们奋进的力量,又可以给予我们实践的智慧。红色基因在当代要传承下来,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意识熏染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宣传作为红色基因承载者和红色精神见证者的红色人物及其精神品质,通过宣传以重启大众对红色人物的认同感,从而使红色基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并传承。

(三)红色人物宣传的逻辑指向:行为塑造

马克思曾指出:“从思辨的王国降临到现实的王国中来,就会从人们设想什么回到人们实际是什么,从他们想象什么回到他们怎样行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必须行动的问题上来。”[3]无论是意识熏染还是价值认同,最终只有表现到行动上来才算是真正的起到功效。也就是说,红色人物宣传不能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其最终逻辑指向应该是行为的塑造。

长期无意识接受红色价值熏陶并内化为主体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后,无意识的自觉会促使个体在实践中进行自觉推动下的道德践履。自然,这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个体的,而是指那些对价值精神、理想信念有过思索和道德论证,并且形成了坚定的信念和道德认知,乃至形成了一种强烈情感的人。所以,行为塑造需要长期无意识的熏染和沉淀。俗语“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活智慧,强调的就是行动或行为的重要性。红色人物的宣传也是如此,其塑造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大众媒介和宣传部门长期的倾注心力。因为红色人物的宣传能否对个体起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对个体行为产生刺激。只有当个体把某种价值信念和道德律令变成了娴熟的习惯和理所应当、无需多想的行为反应,宣传才算真正的实现了其塑造功能。

当然,强调通过对红色人物的宣传来引导并塑造人们的行为,不是将大众视为愚昧之辈,也不是过度强调红色人物或精神在当代的价值,而仅仅在肯定一个事实,即人的行为,除了受习得教育、社会生活和利害关系的驱使外,还受人们无法拒绝的文化意识熏染和内心深处无意识的价值认知驱动。而红色人物所承载的红色精神或红色文化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供人民大众汲取的重要精神养料,有助于给中国人民精神上“补钙”,增强人民的精神体质。所以,红色人物作为红色文化的人格化符号,对其进行宣传,旨在给大众精神上添钙,从而塑造大众的合社会性、合道德性、合政治性的行为。

二、官德修养:干部政治伦理自觉之鉴示

有学者认为官员的品德包括公德和私德两方面。“官员公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官员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官员的权力观。二是社会公德方面,主要体现为官员在职业行为以外的社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4]其实官德主要是指党员干部为官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刘少奇同志在其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党员要有马克思主义、战略战术、无产阶级道德品质、团结批评、艰苦奋斗、联系群众和学科知识等七种修养,指出:“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5]党员干部在政治行政工作中更要加强官德修养,牢牢守住自己的道德闸门,以红色人物为鉴镜提升自身政治伦理自觉,以抵御各种腐蚀风险。

(一)官德始基:苏区干部好作风

当前的党员干部要加强官德修养,提升自身的政治伦理自觉。首先要学习苏区干部好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苏区时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生发出来的党的优秀作风。苏区干部作风帮助党度过了艰难的革命岁月,并在长征、西柏坡时期得到了传承和丰富发展,沉淀为共产党优秀的红色基因。苏区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歌谣,其中一句是“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这一句歌谣深刻体现了苏区干部的政治伦理自觉。苏区干部好作风具体而言可概括为:“勤俭为民、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争当模范、以身作则”的精神品质和工作作风。毛泽东同志曾教育苏区干部,要把群众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土地问题还是柴米油盐问题,都要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切实解决群众的生活之忧。要想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6]138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苏区干部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在苏区提出了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苏区形成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之风。这一调查之风吹走了群众的困难,吹来了群众的热情。转型时期的中国更加需要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以了解百姓的实际需要,同时问计于民。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多干实事,干好事,干解民忧惠民生的大事,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是苏区干部的工作态度。赣南闽西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同时生产条件落后,物资匮乏,广大苏区干部带头啃红薯、吃青菜,使艰苦奋斗的作风一览无余。在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指引下,干部好作风逐渐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

争当模范、以身作则是苏区干部的工作责任感。苏区时期广大干部敢于肩负起革命的责任,走在第一线,以身作则,从不敷衍退缩。兴国干部做到了“十模范”“四带头”。毛泽东同志表扬兴国干部的模范带头风范,他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6]140事实上,苏区干部以身作则、争当模范的责任感为苏区革命斗争事业以及后来的革命事业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当前党的反腐倡廉起到显著的效果,但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生活上奢侈浪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存在政治伦理失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工作表面化形式化,将面子工程作为自己升迁的砝码;(2)经济上将权力握在手中作为个人牟利的工具,腐败的手段也逐渐多元和隐蔽,近年来贪腐官员数量居高不下;(3)生活上享乐奢侈,享乐主义的思想严重等。新时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要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广泛宣传苏区干部典型,引导广大干部以苏区干部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清正廉洁、勤俭为民、实事求是、严实深细的工作作风与工作品格,即通过红色人物的宣传感染培育党员干部的官德认知。

(二)官德修炼:思想觉悟打造干部政治伦理自觉

政治与伦理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政治伦理却由二者组成,其代表的含义自然是二者内涵的调和,即政治的伦理性。它是指政治制度、政治实践所要满足的社会伦理规则,以及满足社会的普遍价值认知。红色人物先进事迹、先进精神的宣传旨在探索一系列政治思想、政治行为、政治组织的伦理规范,推动当前民主政治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曾经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这些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不要懒惰和消极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义,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6]277伟大的党需要有好的干部,好的干部是大公无私的民族英雄。以毛泽东同志为起点的红色人物官德修养建设思想主要包括:

第一,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官德修炼核心。例如,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六次会议上强调党的干部政策和干部要求,他指出党的干部政策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要以“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7]。从此时开始,毛泽东就强调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他强调干部要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是他的官德建设思想的雏形。这一思想在1944年的《为人民服务》中成熟起来。“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8]1004毛泽东同志以司马迁和张思德为例,号召党的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生死观。针对有部分干部不听指挥,独断专行的不良作风,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指出每一位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兵”,干部要树立勤务兵式的服务意识。从毛泽东同志对党员干部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红色人物官德建设的人民权力观和干部公仆观。

第二,思想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是官德建设的重要方式。毛泽东同志在红军时期就非常重视干部思想教育,他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要从思想上入党,要求红军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发展成为完全的军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将思想教育放在干部官德修养的重要位置,他强调党内要“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更大地开展党内的思想教育”[8]1094,并进一步将思想教育置于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这一高度。在干部的官德修养方面,毛泽东重视干部自我修炼。他用打扫房屋作比喻,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古语形象生动地教育党员干部要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革命年代,党的干部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通过自我教育,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常性地进行自我批评,抵抗各种政治腐蚀,加强党性修养。通过官德教育和官德自我修养,革命年代党的干部作风优良、勤俭务实、清正廉洁,是当代干部官德教育的标杆。

(三)官德“滋养”:红色人物宣传的典范教育价值

红色人物及红色精神是塑造党员干部心理认同、端正党员干部政党动机的有效范本,是坚定党员干部党性的生动主体性教材,是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学习任务。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为人民服务、率先垂范、争当第一、不怕牺牲的红色典型,有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不怕牺牲的刘胡兰、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总理等等。他们的精神之崇高、信仰之坚定、态度之坚决,为如今的党员树立了模仿典型。特别是在白色恐怖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为党员树立了模仿学习的典型。具体而言,红色人物宣传即革命英雄人物宣传对于当今的党员干部具有重大的典范教育价值。

首先,红色人物宣传的精神鼓舞功能。红色人物具有真性情、先进性与崇高性的特征,他们将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演化为强大的革命实践动力。而当今的党员干部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却可以从红色人物的事迹中感受革命的艰辛以及红色人物身上的爱国热情,感受红色人物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例如,万里长征中红军在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时创造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荒无人烟的大雪山等可歌可泣的革命事实。这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党员,使他们深刻体会今日之民主自由独立是何等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党的干部以昂扬的斗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红色人物的宣传,倡导的是为人民服务,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最终的政治导向是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个人操守,将共产主义作为自身的政治目标。而当前的部分干部忽视集体崇尚个人权利,忘记鱼水关系,不顾党纪国法,这是我们目前急需红色人物宣传的重要原因。

其次,红色人物宣传的价值导向功能。在革命年代,红色人物主要是起到引领士气、鼓舞群众参与革命、组织革命顺利发展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我们重视红色人物的宣传,具有强烈的政治考量,隐含着为人所觉知或不觉的意识形态功能。后现代社会被称为个性化、个体化的时代,自我意识觉醒,且时代场景变迁,红色人物难以像革命年代一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社会的良序发展需要有优秀文化保驾,社会成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道德塑造需要有优秀榜样的护航。党员干部的价值观提升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内外因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另一方面,创建良好的榜样宣传氛围,通过红色人物及其高尚精神的指引,帮助党员干部争当先锋、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最后,红色人物宣传的政治鉴别和行为塑造功能。党领导人民克服困难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离不开眼光敏锐的领袖人物,少不了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正是他们依靠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正确回答了怎样革命和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文化多元和国际竞争多元化的时代,党员干部只有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才能正确回答中国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方向问题,才能立场坚定地划清同各种反动势力、恶势力的界限,促进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的和平。另外,红色人物宣传还具有塑造党员干部行为的功能。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党的领导干部及英雄人物就形成了艰苦奋斗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时期,正是毛泽东同志守信重义感动了绿林英雄袁文才,革命队伍才能在井冈山站稳脚跟。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面对敌人的多次围剿以及经济上的封锁,军民日用品极其匮乏,党的干部以身作则,毛泽东同志与普通军民一起,每天南瓜红米。缺粮的日子里,朱德坚持与同志们一起上山挑粮,全军全党都树立起艰苦奋斗的作风。当今社会,党的干部要秉承艰苦奋斗和诚实守信的传统,在个人生活上勤俭节约、不讲排场、不奢侈享乐,在行政工作中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在与群众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开诚布公。党的干部还应该提高自身居安思危的能力。在艰苦的革命岁月,内外环境都使得革命干部不得不居安思危,这也是我们党跨越重重困难的法宝。在后风险时代,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党的干部要提高忧患意识,增强应对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总之,红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的真实写照,宣传红色人物有利于人民了解党的光辉历史,使大众了解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的宣传,强化党的群众基础,强化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同时,注重红色人物的宣传,也是向党的干部传输红色基因的有力武器。惟其如此,才能使党员干部的“无作为”“乱作为”无缝可钻,达到习总书记所说的“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9]的官德状态。

[1]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2(01).

[2] 胡潇.文化的意识与逻辑——基于唯物史观的解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5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74.

[4] 侯衍社.新时期我国官德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1):5-10.

[5]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7.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7.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75.

(责任编辑:李 虎)

The Logical Approach to the Propaganda of Red Characters and Its Enlightenment Function of Official Morality

PAN Liwen

The study of the overall value of red culture in the modern world is emerging, and the study of the important personality of the red culture has yet to be explored in the world. At presen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ublicity of red character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ainstream ideology to prevent political “transgenic”, which contains profound political value. In order to play the function of official morality and demonstration in the publicity of red characters, we should follow the propaganda logic of consciousness rendering, value identification and behavior shaping. Based on this, the heavy history and the typical spirit of the red character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propaganda, providing the party’s cadres with a sense of political and moral self-cultivation.

red characters; propaganda logic; official virtue cultivation

潘丽文(1991—),女,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红色文化与符号意识形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分化的文化整合研究”(16BKS068)。

D235

A

1009-8135(2018)04-0022-06

猜你喜欢
熏染官德苏区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在假期学习生活中高中生应否有自治的机会
苏区人家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8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苏区创业致富人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6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浅谈小学诗词教学语言诗意美
读写算(2018年29期)2018-05-18 11:41:42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