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凯,阳世雄,张剑锋,文育平,覃华杰,阮慧光
凡是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进行应对的,造成或可能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统称为突发事件[1]。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城市,发展快速,各城区辖区范围逐步扩大,外来人口不断增多,随之而来各类突发群体事件也逐渐增多,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院前急救对于群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急重症伤病员实现“白金10 min”的紧急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不单单是院内急诊的延伸,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公共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标准的院前急救体系能对群体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应急反应和应急处置,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的指挥调度中心负责调派南宁市的院前急救任务,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南宁2013-01至2016-12由指挥调度中心调派参与救援的群体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提高突发群体事件应急医疗救援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 从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取由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平台接警并调派出诊、参与应急医疗救援的南宁市突发群体事件(伤亡≥3人)的出诊数据。
1.2 伤情类型 根据国家对群体突发事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南宁市地方特色,将伤情类型分为交通伤(图1)、暴力伤、中毒、施工伤、电击伤、火灾、溺水7类。
图1 2016-08-28 10时许,大客车在广昆高速公路坛洛往石埠方向G80K590+200处发生翻车事故
1.3 方法 采用南宁市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数据库对南宁市突发群体事件的出诊数据资料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0统计软件导入数据,对突发群体事件项目包括呼救的时间、事件类型、伤亡人数、性别、年龄等数据采用频数、率、构成比、线状图表示。
2.1 一般资料 南宁市2013—2016年共发生1 165起突发群体事件,其中受伤4 510人,死亡123人。突发群体事件中伤亡人员多以20~50岁为主。其中,男3 392例,女1 118例,男女比例为3∶1。突发事件次数与受伤人数变化幅度不明显,但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
表1 2013—2016年南宁市突发群体事件概况[n(%)]
2.2 群体突发事件类型分布 2013—2016年共发生交通事故710起(60.94%),交通伤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都居首位,其次为中毒213起(18.28%)、暴力事件203起(17.42%),近两年火灾的发生次数、伤亡人数都有所上升,其他群体突发事件分布见表2。
2.3 呼救月份分布 2013—2016年突发群体事件均以1月、2月份呼救量最多,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12月份开始逐渐上升,见图2。
3.1 突发群体事件发生趋势 群体突发事件因发生频率高、伤亡人数多,社会影响巨大,严重时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对于群体突发事件的调查研究不仅能为伤者及时救治提供指导,同时也能为医政部门、学科建设、政府和社会管理等提供有力的数据和决策依据。本研究与李浩等[2]的研究对比显示,南宁市突发群体事件的发生次数、伤亡人数均较之前有所上升;4年间突发群体事件次数及伤亡人数相对稳定,但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近几年南宁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外来人口迅速增多有关,因此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表2 2013—2016年南宁市突发群体事件分类情况表
图2 突发事件呼救量月份分布
3.2 突发群体事件成因分析 本研究显示,排在突发群体事件前三位的为交通伤、中毒、暴力伤,与郑州市、深圳市及广州市有所区别[3-5],推测不同的地域、气候、生活习惯对突发群体事件类型有所影响。(1)交通伤是南宁突发群体事件发生的主要类型。由于近年交警部门对交通违规的管制使得4年来交通事故群体事件发生次数、受伤人数都有所下降,但数据显示死亡人数却有所增加。分析发现近两年交通事故突发事件造成死亡人数增加的原因大多为夜间长时间高速疲劳驾驶、对危险路段不熟悉和超速行驶,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因此管理部门应加强相应的安全宣传,并制订减少事故发生的措施[6]。(2)由于南宁市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多激增,且炎热天气居多,因此,饮酒现象比较常见,加之,天气骤冷,门窗关闭,导致一氧化碳和食物中毒等事件频发。(3)随着南宁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多,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娱乐场所的不断增多,“酒风”较浓,使得暴力伤占据第三位。(4)结果显示1、2月份是呼叫高发月份,这可能与此时段为春节假期和学生寒假期间,人员走动较频繁、酒后驾驶和聚众闹事有关。(5)近2年火灾发生次数、伤亡人数均较前2年明显增加,研究调查显示,大多因电动车违法改装线路或电池、充电管理的不规范引起火灾。(6)突发事件伤亡人员多为男性,多集中在20~50岁,与郑伟华等[7]报道一致,这与该年龄段的男性往往从事较危险的工作、疲劳驾驶、饮酒后易冲动闹事等有关。
3.3 强化应对措施 群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未知性、紧急性,极易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并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突发事件需要预防与处置并进。目前我中心主要应对措施有以下几点:(1)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应急预案。根据本研究结果,交通事故、中毒、暴力伤占据南宁市群体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因此应加强这三个类型突发事件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8],并根据预案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演练,力求达到逼真、实用的演练效果[9];目前,突发事件不是单个部门进行救援,而是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平时应重视与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的联合演习,增加多部门的默契合作程度,提高应激反应速度及救援效率。(2)南宁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四警合一”(110、119、120、122)[10],发生任何类型的突发事件,呼叫任一号码均可进行呼救;在必要时这四个应急一线部门能立即进行事件信息交换、收集、整合,根据救援需要由各部门的调度指挥中心分别进行高效、合理的救援调度。(3)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接到呼救1 min内调度指挥中心必须派出救护车,救护车接到指令后3 min内必须出诊(图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纳入院前急救网络站点,逐步形成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中心)-急救站(网络医院)-急救点(基层医院)的三级院前急救体系,缩短了急救半径;南宁市卫计委进行乡镇卫生院“急救示范点”的建设,逐步弥补城乡结合部院前急救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11];院前急救网络的救护车安装定位系统、无线对讲机,调度指挥中心能快速确定救护车位置,使得后继增援的救护车能更明确事故地点;开通“微信”报警平台,对报警地点进行定位,避免因语言差异导致的误差,延迟医疗救援的时间。(4)强调现场的检伤分类[12,13],并在初步检伤后迅速将现场情况(事故类型、受伤人数、受伤程度)上报至调度指挥中心,并做出决定是否需要增援;按病情轻重缓急进行现场救治及分流,根据事件发生区域附近医院的救治能力合理转运伤病员,防止因医院救治能力不足造成其二次转运延误病情,以及医院急诊科拥堵造成次序混乱;在转运途中,由调度指挥中心收集每部救护车上伤员病情并通知即将送往的医院,尽量做到重伤员院前院内的无缝对接。(5)突发群体事件医疗救援处置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对处置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逐步完善预案。(6)开展“市民急救学校”及到各窗口服务单位进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的普及,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以及组织建立各城区的自救互救志愿者队伍,减少突发群体事件的致死率及致残率[14,15]。
图3 2017-04-25 8时,对在安吉往武鸣方向的高速公路上侧翻伤员开展院前急救
总之,南宁市四年间突发事件共造成4 510人受伤和123人死亡,突发事件次数与受伤人数不明显,但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前三位为交通事故、中毒和暴力事件,且呼叫月份多集中于1、2月份。南宁市应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进行相应的演练,对民众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最大限度降低突发群体事件伤亡率。本研究通过分析南宁市突发群体事件类型、伤亡情况和呼叫月份分布等情况,为我市院前急救医政部门、专业建设、政府和社会管理的建设和完善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目前南宁虽然已组建空中医疗救援小分队[16],院前急救网络布局仍未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在部分新建城区仍存在院前急救半径过长、院前急救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急救站点布局,提高院前急救效率,仍是我中心今后的长期任务。
[1]冯 毅.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概念的界定[J]. 法制与社会 , 2010 (25): 279-280. DOI: 10.3969/j.issn.1009-0592.2010.25.168.
[2]李 浩, 张剑锋, 覃华杰, 等. 南宁市2008年至2012年群体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趋势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15): 64-66.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4.15.028.
[3]岳俊伟, 张 婵, 穆 强, 等. 郑州市突发事件院前流行病学特点的研究[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 3(9):499-501.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9.006.
[4]许 波, 余益民. 深圳市2007-2011年度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特点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9):48-50.
[5]林珮仪, 陈晓辉, 江慧琳, 等. 广州市2001年至2010年突发群体事件院前急救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2, 21(6): 661-664.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6.027.
[6]Staton C, Vissoci J, Gong E,et al. Road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 initiativ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summary of effectiveness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J]. PloS One, 2016, 11(2): e0150150. DOI: 10.1371/journal.pone.0150150.
[7]郑伟华, 宁 晔, 徐 华, 等. 中山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点与应急医疗救援的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 2012, 17(2): 81-84. DOI: 10.3969/j.issn.1671-301X.2012.02.002.
[8]武秀昆. 院前急救机构要注重和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J]. 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2): 163-165. DOI:10.3969/j.issn.1002-1949.2014.02.018.
[9]武秀昆. 急救医疗演习方案的设计与编程[J]. 中国急救医学, 2009, 29(6): 483-484. DOI: 10.3969/j.issn.1002-1949.2009.06.002.
[10]唐济武. 南宁市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成功实践上篇: 创建应急联动体系[J].中国减灾,2006(5): 24-25. DOI: 10.3969/j.issn.1002-4549.2006.05.013.
[11]阳世雄, 张剑锋, 文育平, 等. 基于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的南宁市三级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探讨[J]. 广西医学, 2017, 39(3): 431-432. DOI: 10.11675/j.issn.0253-4304.2017.03.43.
[12]冯 庚.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概述[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 231-23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2.02.043.
[13]Lee C H. Disaster and mass casualty triage [J]. Virtual Mentor Vm, 2010, 12(6): 466-470. DOI: 10.1001/virtu almentor.2010.12.6.cprl1-1006.
[14]Reinbergs E. The how and why of trauma training [J].Communique, 2015, 3(6): 33.
[15]阮小莲, 熊 微, 宋小丽, 等.“白金十分钟”急救实用技术的推广效果[J]. 中国临床护理, 2017, 9(2):182-185. DOI: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2.031.
[16]Hofer G, Voelckel W G. Importance of helicopter rescue[J]. Med Klin Intensivmed Notfmed, 2014, 109(2): 95-99. DOI: 10.1007/s00063-013-0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