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波 马 征 窦志杰 胡亚军 赵 亮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在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梗死所占比例高达60%~80%[1]。该病致死率与致残率较高,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脑组织坏死,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该病,能够改善梗死区血液循环和临床症状,减轻脑缺血程度,但该方式溶栓效果有限,再加上半衰期较短,易出现栓塞,且血管再通率较低,整体治疗效果欠佳[2]。中医从整体出发,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辨证论治方式,在改善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本研究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中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主症:神识昏蒙、口舌歪斜、共济失调、眩晕头痛;次症:瞳神变化、言语謇涩、饮水呛咳、气短懒言;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同时具备2项及其以上主症和次症,再结合舌脉象即可确诊为急性脑梗死。2)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者;年龄40~80岁;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依从性好,配合本次研究者。3)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寄生虫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脑部恶性肿瘤、重度消化道出血;严重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患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严重造血、代谢、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原发性疾病;患有智力、精神障碍等影响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者;颅内出血史或近期接受外科手术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承德医学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 26 例;年龄 41~80 岁,平均(65.49±10.27)岁;病程 1~5 d,平均(3.64±1.15) d;梗死部位大脑 57 例,小脑3例,脑干1例;合并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9例,糖尿病3例;体质量指数21~32 kg/m2,平均(25.69±2.31) kg/m2。对照组男性 37例,女性 24例;年龄 40~79 岁,平均(65.54±10.23)岁;病程 1~6 d,平均(3.78±1.19)d;梗死部位大脑 56例,小脑 3例,脑干 2例;合并高血压15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4例;体质量指数 20~31 kg/m2,平均(25.29±2.14) kg/m2。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部位、合并症、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指导等基础干预,具体包括详细介绍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情况,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重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运动。对照组在基础干预上给予rtPA(规格18 mg,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 mg/kg,于1 min内静脉推注10%,剩余剂量在1 h内静脉滴注完毕。用药期间患者如出现急性血压上升、严重恶心等不良反应,则立即停止治疗。治疗后1 d后复查颅脑CT,如未出现出血,则口服阿司匹林,每日300 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方:生地黄30 g,桃仁、桔梗、牛膝各15 g,当归、赤芍、枳壳各12 g,柴胡10 g,川芎、红花各5 g。上述药物加水600 mL并浸泡4 h,先使用大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至300 mL,分别于早晚饭后服用,每日2次,每日1剂。1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按照症状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将主症记为0~6分,次症记为0~3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2)临床疗效。根据下述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统计。3)神经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进行评估,内容包含意识水平、视野、上下肢运动、感觉、构音障碍等11项,总分0~42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7]进行评估,内容包含上下楼梯、洗澡、穿衣、平地行走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脑部动脉血流状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头颅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主要包含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6)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MMP-3、TIMP-1水平,采集患者空腹时外周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后分离血清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NIHSS积分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其中NIHSS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NIHSS积分减少≥90%,为基本痊愈;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IHSS积分减少在70%~90%之间,为显效;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IHSS积分减少为≥30%,<70%,为有效;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NIHSS积分减少<30%,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7.19±5.36)分、(10.49±3.20)分,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 (26.38±5.22)分、(13.58±3.25) 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下同。
组别 时间N I H S S A D L观察组 治疗前(n=6 1)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2 3.5 7±4.1 2 4 9.8 7±5.6 3 1 1.4 8±3.1 7*△ 6 8.3 7±7.3 9*△2 3.4 6±4.2 9 4 9.7 5±5.4 2(n=6 1) 治疗后1 4.6 7±3.2 0* 6 2.4 5±7.2 8*
2.4 两组脑部动脉血流状况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 Vm、EDV、P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Vm、EDV、PSV 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5 两组血清MMP-3、TIMP-1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血清MMP-3、TI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MMP-3、TIMP-1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部动脉血流状况比较(cm/s,±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部动脉血流状况比较(cm/s,±s)
组别 时间 P S V V m E D V观察组 治疗前 6 3.5 4±7.3 1(n=6 1) 治疗后 7 2.6 9±7.2 4*△对照组 治疗前 6 3.7 5±7.2 4 4 3.2 1±7.1 8 2 7.4 5±5.1 8 5 2.7 6±8.3 1*△ 3 6.5 7±6.3 4*△4 2.5 6±7.3 5 2 7.3 6±5.2 9(n=6 1) 治疗后 6 8.4 6±7.3 8*4 8.3 4±8.1 2* 3 2.4 9±6.2 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3、TIMP-1水平比较(ng/m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3、TIMP-1水平比较(ng/mL,±s)
组 别 时间M M P-3 T I M P-1观察组 治疗前(n=6 1)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8 8.1 2±1 4.2 9 2 1 7.4 2±2 5.3 1 5 4.3 5±1 0.1 6*△ 1 7 2.5 9±2 0.1 6*△8 7.6 5±1 4.3 7 2 1 6.5 8±2 5.3 5(n=6 1) 治疗后6 3.2 4±1 2.0 5* 1 9 5.7 3±2 1.5 7*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病,多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促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缺血性坏死所致,此外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造成该病的重要原因[8]。 大量研究表明[9],颈动脉易损斑块破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细胞外基质是血管壁的主要成分,其过度降解可导致斑块破裂,从而引发急性脑梗死,MMP-3属于蛋白水解酶,处于激活状态下时可有效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多种成分,促使斑块纤维帽变薄并发展为易损斑块[10]。TIMP-1属于天然大分子蛋白质,可有效抑制活化的MMP-3,其所含的半胱氨酸残基通过与MMP离子活性中心发生结合,从而抑制MMPs 与底物结合[11]。 在健康机体内,MMPs/TIMPs 处于动态平衡,二者通过相互作用从而维持细胞外基质稳定性,一旦失衡可加速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诱发急性脑梗死[12]。
目前临床多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rtPA属于基因重组溶栓药物,与纤维蛋白具有较强亲和力,作为纤溶酶原激活剂,其不仅能够激活血栓中纤溶酶原,还能够不引起系统性纤溶状态[13]。该药物可溶解血栓,改善梗死区血液供应状况,抑制自由基释放,对梗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功能具有良好改善作用,从而减少脑细胞死亡,提高神经功能[14]。采用静脉溶栓方式操作较为简单,但rtPA的半衰期较短,且该方式可降低颈内和大脑中动脉的再通率,整体治疗效果欠佳[15]。
中医学将急性脑梗死归于 “中风”范畴,《医林改错》中指出:中风半身不遂……由于气虚血瘀;《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论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刺节真邪》中指出:虚邪偏客于身半……发为偏枯;《丹溪心法·论中风》中论述: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16]。该病发病机制是外邪侵袭、脏腑失调、气血紊乱、肝阳暴张、横窜经脉、猝然昏仆,发为半身不遂。阴阳失调、肝肾阴虚、五志化火、脾失健运、炼液为痰、痰瘀互结、阻于脑窍[17]。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原则是调节脏腑、活血化瘀、益气补肾。血府逐瘀汤源自于《医林改错》,方中生地黄归于心、肝、肾经,具有养阴生津、活血破瘀之功效;桃仁归于大肠经,可润肠通便、舒经活络;桔梗善宣畅肺气、益气化痰;牛膝归于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益气活血之功效;当归可活血化瘀、补血止痛;赤芍善清肝泻火、清热解毒;枳壳归于肺、脾经,具有破气消痰之功效;柴胡可疏肝解郁;川芎善活血化瘀、补中益气[18]。上述药物共奏调节脏腑、活血破瘀、滋肝益肾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9],川芎能够扩张脑血管,解除其痉挛状态,通过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血液供应,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当归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和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桃仁中所含桃仁醇提取物能够扩张周围血管,抑制血凝,并增加血流量[20]。红花能够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形成并促进其溶解,增加脑部血流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rtPA静脉溶栓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NIHS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有助于提高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对脑部动脉血流状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Vm、EDV、PSV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流状况。本研究进一步对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的因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MMP-3、TIMP-1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可有效改善血清MMP-3、TIMP-1 水平。
综上所述,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脑部血流状况,降低血清MMP-3、TIMP-1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样本数量限制,本研究结果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将重视扩大研究样本数量进行深入研究。
[1] 张茂林,石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92-95.
[2] 罗小春,龚文健,李敏辉.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763-765.
[3] 吴向梅,宁智飞,叶虹,等.补阳还五汤结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6):778-781.
[4]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3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8-229.
[6] 张磊,刘建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79.
[7] Graf C.The lawton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08,108(4):52-62.
[8] 刘永清.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136-137.
[9] 陈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J].河南中医,2015,35(7):1537-1538.
[10]庞超,尹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3 MMP-9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6(24):60-62.
[11]施红杰,王记记,赵沧海,等.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4):503-506,538.
[12]赵伟金,付钟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TIMP-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47.
[13]杨建道,胡丽燕,宋彦彦,等.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4,9(11):905-910.
[14]罗怡,严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10):1619-1622.
[15]黄晓霞,刘蕾,沈倩,等.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5):921-922.
[16]蒙康龙,陈国毅.长春西汀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78-79.
[17]凌敬.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3):303-305.
[18]孔晔.醒脑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5):722-724.
[19]贾世杰,王辉,张新广,等.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7):52-53.
[20]瞿庆庆,何冠华.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