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路径

2018-03-27 01:49谢兆刚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谢兆刚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的体现,它将与学科相关的学习方法、思考能力以及基础知识进行融合,在学科学习中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能够通过实验直接体现,实验教学也颇受学生欢迎。高中化学学习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分数比重,对学生的升学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探究良好的教学方法。高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教学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受各方面条件限制,高中化学教学始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为高中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将学科核心素养引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原有的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优化,从而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保证高中学生的化学水平。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5-0103-02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关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拥有对个人成长产生帮助的能力与品格,在今后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就本质而言,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结合体,其中包含了知识、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等多方面内容,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个人体验,学习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定开放性、稳定性以及发展性,其自身能够进行优化,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对众多学科提出了改革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也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实验,但是很多化学教师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教育改革的真正含义,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为严重,过于重视学生分数而忽略了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现象需要改变。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

1. 学科能力方面

良好的化学学科能力是学生拥有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它是指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自身能够表现出较为稳定的行为与心理。根据近年来高考大纲以及教育改革对化学学习能力提出的要求,可以将化学学科能力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推理认证能力等。理解能力是其中的基础,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代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而推理认证能力则决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这几个方面以及他们代表的能力对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学生在化学课程及实验教学中,应该学习的不仅是基础理论知识,更应该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 思想方法方面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体现为思想方法,它是指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形成的思维方式,代表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了解到化学学科的本质以及特征。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类别、变化、组成、各类现象以及相关原理,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知识在实验中产生,在实验中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实验过程很好地体现出来,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应用。

3. 基础知识方面

良好的基础知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学好化学的奠基石,也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所注重的。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作为基础,对相关课程内容、主题进行制定,这些内容与主题都涵盖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能够为高中学生的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与之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师也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强化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作进一步的了解,提升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基础知识,解决诸多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缺乏对实验的重视

化学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占有较高的分数比重,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对自身教学极为重视。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过于注重学生成绩,但化学课程时间安排有限,为了保证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很多化学教师会比较注重知识点以及习题的讲解,化学实验课程往往被忽略了,教师通常以演示的方式代替,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演示了解到相应的化学知识,他们能够获得的仅仅是化学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以理论代替实验的教学方式并不科学,学生也难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成长。部分化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预先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这无疑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阻碍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2. 部分高中学生实验能力不足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具有较大关联性,很多高中化学知识是初中化学知识的拓展,但是部分高中学生化学基础较差,而且难以适应教学方法的变动,导致他们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很多高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不足,在实验教学中难以取得良好表现,对化学学习实验教学缺乏积极性。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能力不足的同学担心自身表现会引起其他同学不满,拖累集体成绩,因此,在实驗时,他们通常只是旁观其他同学的实验,自身却不参与其中。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只需要了解其中的实验步骤以及具体的实验结果就足够了,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他们对化学实验采取一种较为轻视的态度,在课堂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3. 化学实验器材存在问题

部分校领导不注重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关于实验室的各项设施并不完善,部分高中在化学实验器材的配备上存在不足,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器材损害,难以得到及时的修理,这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学生化学学习效果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学校不能做到对实验器材的及时更新,现有实验器材通常难以满足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器材存在问题必然对整个实验进程造成影响,给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带来误差,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三、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路径

1. 在實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良好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各类物质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学习观念,并自主进行一些实验,探究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化学思想对于基础知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包含了与化学相关的思想意识,对化学所具有的特征、价值以及本质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与化学学习相关的思想,并且能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所表现。基础知识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来学习,而方法需要依靠实验教学来体现,唯物辩证法、联想法、推理法、比较法以及图像法等都可以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同时,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化学实验,巩固自身的基础知识。

2. 通过培养学科能力优化实验教学

探究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化学实验教学中都拥有较高的地位,因此,需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拥有更好地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去搜寻相关的化学资料,并且敢于就实验步骤提出假设,能够对实验过程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从而科学地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进行前,应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与结果,并且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创新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能力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要求学生敢于打破现状,去探索新的知识、新的方法,这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需要通过创新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优化。

3. 利用思维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种,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对物质性质以及化学概念有所了解,同时使用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对化学现象进行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对众多化学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让学生能够从化学实验中收获更多知识,并且了解知识的具体应用。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判断力与洞察力,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了解实验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以及各类药品、器材的具体作用,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学科核心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所学进行充分的理解,提升学习质量。实验教学对于化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改变原有观念,提升实验教学在其中的比重,并且在其中加入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2):47-51.

[2] 王和.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62.

[3] 张秀丽,李庆.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化工管理,2013,(18):38.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