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起磊
【摘要】优质的课堂应该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想上出一节精彩的政治课,不仅要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情,还要精设教学情境、巧用现代媒体,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让学生愿意说、有话说。这样才能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政治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灵动、富有魅力。
【关键词】政治课堂 教学情境 现代媒体 优质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44-02
课堂作为新课改的主渠道,是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鲜活灵动、富有魅力的政治课堂,往往是精彩不断,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想让课出彩,既要把握学情、巧搭结构,又要恰当使用现代媒体、选择贴近学生情感的材料,让学生愿意说、有话说,这样的课堂更有“生命力”。2017年5月我获得了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的参赛资格,课题是课题是《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赛课,我常邀请学科同仁听课礳课。特级教师吴望民老师在评课时指出:“一节精彩的课应该是给人以美感和享受,课堂应该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舞台。”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不断探索优质高效政治课堂的实现途径。课有常,而教无常。下面我结合这次赛课的感受,谈谈自己在追寻优质高效的政治课堂方面的尝试与思考。
一、精准把握学情,让政治课堂更高效
课程的设计应以课标为依据,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遵循“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原则[1]。为了让学生懂得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理解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我以“感受生命、感知生命、尊重生命、感悟生命、关爱生命”五个环节为主线,不断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政治课绝不是教师的一味说教。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出发,采用初中生所喜爱的教学方式。在感受生命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说,通过问题的设置:“列举我们身边的生命,并说说这些生命对人类、对地球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精准分析学情、教学贴近生活,让课堂更高效。
这种视角独特、新颖的情境设计及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发挥学生主体,让政治课更有活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让他们在互动中获得一些直接体验,提高学习能力。
有效的教学互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的活力在于学生的参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有许多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如能及时灵活应用,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记得让学生谈生命的感人故事时,有个学生举了“老鹰重生”的事例,不仅语言表达好,而且还联系自身实际谈了感受,其他学生深受启发,自发鼓掌,把课堂推向一个高潮。我借此机会进行了点评,顺利将课过渡到尊重生命环节,不仅自然流畅,更是多了一份灵动。
课堂绝不是教师的“独舞”,而是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教师通过真挚的情感、诗意的语言和智慧的手法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灵感,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才能真正给予课堂“生命”。
三、精设教学情境,让政治课更有魅力
教师作为情境教学的组织者,创设教学情境要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选材料、精设情境,这样可以高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一节精心打磨的课,总有一些地方令人回味无穷。在课的五个环节里,我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巧搭结构、精设情境,课程不断深入、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情感逐步升华。在“地球诉说”内容的准备上,是由学生和我在课前把文字材料转化成视频材料在课上播放,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地球的创伤。在学生有了情感体验之后,再对学生提问,反思人类的行为及今后该如何去做。学生谈感受、议行动,让课堂再次活跃起来。
灵动的课堂在于创造,创新的课堂富有魅力。在课程结尾的作业设置上,用一盆植物作为礼物送给全班,要求学生精心照顾。这一教学安排让模拟情境变成了现实情境,让教学回归生活、指导生活,既轻松愉悦地达成教学目标,又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四、巧用现代媒体,让政治课堂更灵动
信息技术如何与课堂进行深度融合,这是教师经常遇到和关心的问题。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让课堂化静为动,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2017年5月我应邀参加在南昌举办的“全国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作说课展示,既欣喜又倍感压力。如何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强大优势展现出来,这是我面临的一大挑战。
现代媒体的应用,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桎梏,实现了课堂的延伸。“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将“小课堂”与“大社会”,进行了完美的链接,有效地拓宽了教学空间[3]。为了有效地利用现代媒体,把课堂教学延连接到生活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我做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在“关爱生命”环节,先由学生讨论生活中“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做法;然后,提供手机,由学生用微信漂流瓶的方式,将自己的环保倡议传递出去,进行网络互动。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环保宣言得到了场外网友的响应。课堂链接着生活,学生关注着社会,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进一步落实。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积极落实“尊重学生人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新课改理念。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与学生灵动的参与打造出优质、高效的政治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从而,真正让政治课堂成为鲜活灵动、富有魅力的舞台,把政治课堂的时光书写成豐富而精彩的成长故事。
参考文献:
[1]李涛.《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初中思想品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
[2]李涛.《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初中思想品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7页.
[3]吴望民.《Ipad进课堂,展现出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年第2期.
注:2016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