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乃亮
场因,寻求改进信息课堂教学的策略,目的是更高效地完成信息课标任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剖析症结 优质高效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上好上足信息课也是落实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那么信息课如何上?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如何上好信息课?对学生如何诱导、启发,因材施教,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动嘴、动脑、动手?这是信息老师应该认真探究的课题。如何上好信息课?我认为老师要认真研读大纲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情,以学定教,转变教学理念,更新“一言堂”“满堂灌”的讲授,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体性,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合作展示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上机,把书本的理论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此时老师要做的是少讲,以启发、点拨、点评为导向。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技能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教学的目标之一。为了提高高中电脑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采取积极的针对措施。下面我具体谈谈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信息课堂,说一些心得体会,供同仁们切磋。
一、剖析信息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良莠不齐,在信息课上优秀的学生有很深厚的计算机基础,对老师传授的不仅领会得快,而且操作起来眼快、脑快、手快,非常简洁利索,这类学生都能熟练制作Excel、Word,而且打字快,操作麻利;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缺,例如,键盘键:CTRL、SHIFT、TAB、CAPSLK、BACKSPCE、DELATE、ENTER等键用法不懂,而且打字速度奇慢,尽管这部分学生电脑游戏打得很娴熟,可是一到真正的电脑课就一窍不通。差异之大给信息老师带来很大困难。
2.电脑老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厌倦了老师喋喋不休的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迫于老师的冷峻的面孔,不敢问题质疑,不敢与老师互动,没有机会生生研讨,自主合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器,由此抹杀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灵感,学习信息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渐渐随着学生成为信息课学困生,老师那种单调、乏味,缺乏情感,缺乏情境,没有艺术感的教学无疑就成了信息学困生的催眠曲,这种信息课无疑是低效,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
3.各类学校对信息课重视程度不够,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信息技术一直被当做副科看待,甚至就连信息老师也被学校那些所谓语数外“主科”老师轻视,学校领导都错误地认为:信息课开不开无所谓,学生学习情况无所谓,关键要学好语数外,加之在初中信息技术中考不考,学校与家长就更不重视,甚至很多家长看见孩子玩电脑就担心成绩下降,在家里是绝对不能让孩子上网的,学校常有意无意地压缩电脑信息课;高中由于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要合格,学校要求高一些,但信息课依然是副科,信息老师不能精细化备课、上课,学生在上信息课时自由散漫,在电脑上看电影的、看动漫的,打游戏的,下棋的,打牌都有,教学目标很难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采用灵活多变有效的策略强化信息课堂教学效果
1.转变老师信息教学的理念,更新协同教学模式。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和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老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面带微笑塑造亲和的形象,要用心、用情感染、感化学生,让他们在信息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畅游。采用协同模式,采用两案教学:导学案,检测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中疑,在疑中问,在问中练,练中学。教学工作表格Excel的制作,Word的字体及颜色,底纹,格式中的段落知识,老师进行点拨,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非常高效。
2.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例如,我们通常会利用多媒体增强信息内容的直观性与新颖性,发挥影像、声音、色彩对学生感观的刺激作用,让学生产生弄清信息技能技巧的冲动,还可以适当引入Flash动画,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小游戏等激发学生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3.实行分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针对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不够吃的现象,依据这个学情有的放矢地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如果利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则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不了,部分学生学不够的现象,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实施分层教学。
总之,为了使高中学生顺利通过信息学业水平测试,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开拓创新教学,让新颖、新鲜代替传统信息教学的机械、枯燥,更好地提高信息教学水平,进行共同研讨,完善信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海龙.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读与写,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