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娟
[摘 要]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独特的现象:当某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显得矮小又单调,而與同类植物聚集在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勃勃。人们把植物界中的这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社会学认为,最有益的社会互动往往发生在具有社会对称性的同伴之间。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同伴间的讨论、探索、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由于师生之间的地位和心理距离的不对等,从某种程度来讲,小组合作学习在知识掌握的速度、效率、牢固性以及学习氛围、心理状态方面远远高于师生之间的授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本文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来看,小学语文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尚存主要问题有:
1.学生能力素质有差别,进而导致部分学生有学习压力。受家庭条件、家庭教育观念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学习的成绩和水平有差距,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容易自满,而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则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继而可见,学生能力素质差别不是非常利于学生整体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纪律执行不到位,滥竽充数的情况。小学生天性好动,行为习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违反课堂纪律和教学规范的情况,不愿意主动承担小组学习任务,出现个别小组由一到两名学生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情况,部分学生从头到尾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部分人还出现违反课堂纪律问题。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够。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但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部分教师由昔日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壁上观”, 缺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的合作活动杂乱无序、收效甚微。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新课程教育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习,那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应注意哪些策略呢?
1.分层基础上实现分组
小组合作教学建立在有效分组的基础上,教师不能盲目或者主观进行分组,而应该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基础上施行分层分组。分组的原则是科学、有序,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分层是小组学习的一种高端形式,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有深入了解和细化分析,方能实现分组,而每一个小组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都有区别,这就避免了小学语文课堂分组随机性等现象的产生。例如在讲组词造句时,可以跟具学生水平,将好生与差生搭配分组,这也是分层分组,因为这节内容开放性强,答案较多,这样分组就可以让好生指导差生,手把手教这些后进生,这样既可以让这些后进生得到有效指導,还能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巡视课堂,发现更多问题,并得以及时解答,还能在小组内部进行竞争评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合作习惯:(1)积极参与的习惯。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才有较强的合作动机,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任务,为完成既定目标通力合作。(2)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除了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外,还要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会听了,听懂了,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善于肯定他人优点、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学习他人优点,勇于质疑,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4)遵守合作纪律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纪律的约束,一定要避免“钻牛角尖”“抬杠”等现象出现,真正做到“合而不乱”。
3.强化课堂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管理,要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有控制、有掌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同时还要保证课堂纪律和课堂效果。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不能放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课堂交于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也不能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师是整个合作学习的操控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做到对课堂秩序进行有效维护,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活泼、好动、纪律性差是小学生的特点,再加上一些班级人数超标,课堂纪律无法得到保证,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最容易造成学生起哄、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样靠老师一个人很难管理好课堂秩序,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了,这时应多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让他们维护好本組成员的课堂纪律,督促他们完成小组任务,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健康有序的开展,以实现合作学习的双重目标。
4.精心创设问题,做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先导
问题是语文合作探究学习的先导,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是离不开环环相扣的问题作为引导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教师只有精心创设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激发小组讨论的热情和主动性,才能体现合作的效果。教师创设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并注重问题设置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尊重学生学情的客观规律的表现。
如《钓鱼的启示》,可以直接由“我”受到了什么启示入手,让学生通过深入读文,讨论詹姆斯在情感上的一系列变化。活动前,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安排组内成员角色,组内成员进行有序活动。学生在深入读文后,分别对詹姆斯在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以及把鱼放回湖里后的心情进行了讨论,最后学生把讨论的焦点放在了詹姆斯到底应该怎么做上,持不同意见的小组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5.合理评价,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合作学习长效发展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从多方面进行,不单看学习的结果,而应注重学生的合作过程。要从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程度,与同学沟通的积极性,思考问题的深度,阐明观点的清晰度等多方面去进行衡量。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扬,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多鼓励,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随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锻炼个性,交流情感,培养合作精神与能力。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通过奖红花,评选“智慧组”“和谐组”“潜力组”“活力组”等活动,激励学生的合作热情,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下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需要基层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开东. 非常语文课堂[M]. 桂林:漓江出版社, 2016.
[2] 支玉恒. 小学语文课堂教學亮点[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3] (美)南希·弗雷(Nancy Frey).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