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艳花
[摘 要]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就幼儿教育来讲,观察是一种认识幼儿行为与学习的很好的方式,实践证明,只有对孩子进行足够的观察,才能更加的了解孩子,清楚孩子的发展状况,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以最适合他们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观察能力对于幼儿教师来讲是必备的专业能力,本文对如何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做了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策略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儿童早期教育职业准备标准》中提到,教师应“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来帮助儿童及其家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其他有效的评价策略”。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蒙台梭利认为,“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已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提升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既需要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加强教师有关观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也需要通过常态化的个体和集体反思机制,并通过园本研修得到专业引领,从而帮助幼儿教师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观察能力。
一、增强专业意识
意识是引发行动的心理机制,教师的观察意识即教师观察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观察意识是影响观察品质及其效果的内在机制之一。研究者认为,教师的观察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一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教師所具有的教育观念以及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决定了教师对观察对象与观察内容的选择、观察范围与观察程度的控制与调节。二是教师的职业敏感度。职业敏感度是一种长期专业积累所形成的直觉,职业敏感度可促使教师对专业信息形成主动的警觉状态,也就是说,当相关信息出现时,能快速察觉到。可以说,职业敏感度影响着教师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儿童行为信息中迅速抓住最关键、最核心的信息。三是教师的观察意识所发挥的积极能动作用。有理论指导的、经不断反思与改进的观察经验能内化为教师更加主动捕捉儿童行为信息的意识倾向,能促使教师形成更为有效的专业观察能力。
二、观察的时间
教育部门规定幼儿教师要每天观察一位幼儿,一天观察三次,每次观察三分钟,或是对某一幼儿连续观察10分钟。其实这样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很多时候老师看似随时都在观察幼儿,可是这些观察都未必有效,这只是在环视全体幼儿,只停留表面,并不能发现隐藏的问题。当我们对着一个幼儿观察后,你会发现你以前的观察都是浮于表面的,都不能理解幼儿的内心的。
例1:在生活区,孩子们在打开坚果,小宇选择了使用小锤子,他有点怕,所以拿去小锤子准备敲击坚果的时候,先用手拿住坚果,轻轻的敲击了一下,接着他把稳住坚果的手给松开来了,然后用锤子用力的敲击坚果了,可是没想到,没有了手稳住坚果,坚果一下子就跳的老远,让小宇跑出去捡回来的。
上述实例中,如果不是对着小宇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一般老师看到小宇在区域活动时用力敲击和到处跑动,肯定会有不悦的情绪,还可能会去询问和制止小宇,但当你对他定向观察后,你知道了前因后果后,你非常能理解和认同他的表现,这就是长时间观察的好处,能更好的了解幼儿表现背后的原因,也能更理解和支持他们。
三、观察的角度
在对幼儿的观察中,观察的是幼儿的外在表现,但是却能通过外在表现看到孩子的内心,从而理解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和帮助,避免误会和主观臆断孩子的表现,对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
例2:有一次建构区活动时,小梁和小志说要搭建一座大桥,然后两人交流着搭建什么样的大桥,小志说:“搭一座拱桥吧,拱桥比较漂亮。”小梁说:“要不搭长江大桥吧,它比较大,是那么长。”小志说:“比沙洲湖大桥还长吗?”“长多了,还是双层的呢。”于是一座双层的斜拉桥跃然纸上,小志看了也说:“看来这桥真的很大!”于是两人找来了很多长条积木和圆柱积木,后来圆柱积木不够了,老师还鼓励小梁和小志去找其他的圆柱代替,然后他们去资源库找来了很多圆柱的薯片罐。
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出来小梁的桥梁经验丰富,还很有想法,他处在了主导地位,同事也能看懂小梁画的长江大桥设计图。而且对于孩子要用很多的圆柱积木也能理解,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思考,鼓励他们找其他的圆柱东西代替圆柱积木,这体现了对孩子们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四、观察的态度
观察孩子们的区域活动时,要尽量选择他们不注意的位置进行默默的观察,当孩子不需要老师干预的时候,不要干涉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让孩子有自己的表现,这样观察到的东西也更有价值。
例3:在语言区活动时,孩子们们正在做小书签,笔者在远远的观察着,只看见小燕在给书签画上线,描图画,小乐在给书签打洞,还有小晨在给书签穿丝线,小乐打了一个又一个,不一会给篮子里所有的书签都打上了洞,他对旁边的小晨说:“我把洞都打好了。”小晨说:“那你来帮我穿线吧。”小晨拿着丝线对准书签上的小洞,可是怎么也穿不过去,于是她看看小乐,小乐也是这样,然后两个人开始研究怎么穿线,不一会他们找来了科学区的小镊子,在小镊子的帮助下很简单就穿好了丝线。
案例中,笔者尽量避免与孩子的眼神接触,不让孩子们发现笔者在观察他们,让他们没有负担地玩,也让他们能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会只想到求助老师,而是自己想办法。
五、观察反思
对观察的反思是教师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方法、材料、信息等的深入思考,是对儿童行为有关的理念、知识、策略等的细致探讨。“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或建立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个体的专业理念并指导今后的教育实践”。没经过反思的观察是无法被纳入个体的认知结构中的,它不仅影响教师自我学习的效能,而且可能造成思维的停滞不前。就个体对观察的反思而言,可以是叙事式的反思、批判式的反思、重构式的反思等。叙事式反思强调细节的捕捉,重视对关键细节作有理论依据的深刻诠释;批判式反思强调对自己观察理念、行为的解构、审视、质疑,勇于自我否定;重构式反思强调对观察的重新审视,实现再概念化或再观察,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重构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幼儿教师可以观察案例的撰写、分析为载体,加强反思性实践训练,从而加深对观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此外,幼儿园可注意发挥教师的互补优势,根据教师不同的性格、技能、学历及教龄等,合理安排搭班教师,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不同经验优势。如,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法,帮助新教师缩短入职适应期,弥补新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提升其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乔治·S·莫里森(George S.Morrison).学前教育从蒙台梭利到瑞吉欧(第十一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4).
[3] 黄瑾.学科教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532(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