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日语本科专业翻译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2018-03-26 02:15吴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转课堂

内容摘要:本文从分析应用型日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出发,对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翻译课程中知识体系的重构、教学模式的创新及评价模式的改革,分析了目前面临的课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翻译教学 过程考试 翻转课堂

《中日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本科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中日翻译能力是日语专业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由于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有所变化,培养翻译人才的机制也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翻译教学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更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1]。笔者所在民办本科院校的日语专业为三本招生,毕业生的去向主要为旅游、教育培训、贸易等行业。在三年级开设《中日笔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共两学期,64学时。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日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具备了中级日语的读解与初级写作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中日笔译的学习,掌握笔译技巧是本课程的目标。从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旅游、教育培训以及贸易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用人单位对外语类毕业生能力的考察,往往通过对翻译水平的测试环节进行。而要在短短两学期64个学时中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并达到准确进行中日互译的水平,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通过实践迅速提高翻译能力,需要对传统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笔者从2012年开始,对所在院校日语专业的中日翻译课程,从知识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

将原有的基于翻译技巧的知识点分解,所有的翻译技巧可以运用在几乎所有文体的翻译中,那么,就按照文体分类重构。一种文体的翻译,会应用到若干种翻译技巧。学生首先完成一种文体文章的翻译,翻译过程势必遵从“解码——换码——重构”的顺序。完成了这一完整的实践过程后,再从中总结出应用的翻译技巧,从而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

将知识点按照翻译实践的过程分解,让学生在每一次翻译实践中认知、理解、应用,教师对这个过程进行引导、评价。教师的教案也不再按照教材的章节编写,而是按照文体文章编写。不同文体的文章翻译时会有风格、用词上的不同,但所应用的翻译技巧大同小异。教师梳理出每篇例文的风格特点及所应用的翻译技巧,在学生完成译文后再讲评。

二.课堂教学——变“先学后做”为“先做后学”

重构后的知识体系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变传统的“先学后做”为“先做后学”。传统的翻译教学多为教师在一次课上讲授一种翻译技巧,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后,下一次课先讲评作业再讲授新课。这就是所谓的“先学后做”。这种授课方式的问题是:

1.学生会为了应用某种翻译技巧而翻译。因为他知道作业一定是针对课堂上讲授内容的。但翻译技巧只是方法,是为了更好的译文服务的,如此一来有本末倒置的可能。

2.课堂上讲授的例文及译例,学生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其实说思考不够准确,笔者一直认为,翻译是一项看着容易做着难的工作。看到一句原文,认为自己理解了意思,但这离将它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要求学生对教师出示的每一个例句都先翻译出来再看译例,那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如果不动笔翻译,只是简单思考后教师便出示译例,那很难让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3.课堂讲评的作业是上一次的课堂内容,讲评过后便是新课,学生不再有机会在下一次實践中改正错误。既然如此,对作业的讲评效果便要打折扣。

要配合重构的知识体系教学,并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尝试了“先做后学”的教学方法。“先做后学”是指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篇文章的翻译,教师批改后,在上课时通过讲评译文的方式讲授新课。这样做的好处是:

1.学生脑子里并没有必须应用的翻译技巧的条条框框,他可以像一个真正的译者那样完成译文,并能感受到其中的困难以及战胜困难的乐趣。

2.课堂上讲授的原文和译例都是学生自己翻译过的,他知道哪里是难点、哪里有问题,对教师的讲授更容易产生共鸣,对自己误译之处会更注意听。对于教师从中梳理出的各种翻译技巧更容易理解、掌握。而在学生逐渐熟悉掌握之后,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并分析各种翻译技巧的差异、对译文表达效果的影响等。

3.在做作业时学生只知道应该这么翻译,却不知道为什么。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译文表达效果上的差异、自己的译文和别人译文的异同、为什么要用这种翻译技巧等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4.每周的翻译课都重复上述步骤,学生会在每一次翻译实践中不断纠错、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提高翻译水平。

三.翻转课堂——译文赏析

翻转课堂的尝试始自2011级本科生。内容为经典译文赏析。译文赏析并非传统翻译教学的内容。但译文赏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标准和中日语言差异、并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这一点在笔者2014年发表的论文《译文赏析在汉日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初,笔者只是简单地将译文赏析作为一次作业让学生完成并在课堂上发表。在对四届学生进行过的八次译文赏析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完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重构、课堂活动设计、评价方式改革等,最终形成了以翻转课堂形式呈现的译文赏析课。

译文赏析安排在每学期第十周左右,此时学生已进行过一定的翻译实践,在课堂上学习了各种翻译技巧,对翻译既有感性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译文的理性分析和深度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

设定的课前学习目标是阅读原文及译文,通过小组讨论,找出两组译文的差异并分析。课前学习内容包括:原文的作者、风格、写作背景的简介,译文赏析的范例。

学习任务是以4-5人分组,针对译文的差异、找出误译、漏译及译文表达效果的差异,有理有据地分析原因,拿出论据,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书面报告,并制作供课堂发言用PPT。

课堂活动目标分为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是:能够通过译文赏析提高思辨和翻译技巧运用能力、加深对翻译标准和中日语言差异的理解。情感目标是:提高团队协同意识和荣誉感。

课堂活动内容:每组派代表发表,也可以允许该组学生补充。发表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所有小组发言结束后,由教师总结,并补充。

课堂活动策略:

(1)分组讨论原文及译文。每组有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答辩代表。

(2)各组代表发表5-8分钟。

(3)各组可对本组发言补充,也可对其他组发言提出质疑,答辩5分钟。

(4)每组可以就发言内容提出问题,指定回答。

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评价方式是通过发表内容、书面报告、PPT制作等方面,由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组成。教师只给出每组的平均分及总分,每个小组成员的分数由其互相评价完成。

四.评价模式——过程考试改革

随着知识体系的重构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势必要求评价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是开始过程考试改革的契机。

从2012级开始进行过程考试改革。具体方案是:将平时成绩从30%提高到70%。将平时成绩分配在5个环节。其中作业占45%,译文赏析占25%,读书报告占10%,课堂表现占10%,考勤占10%。作业即翻译实践无异是翻译课的重点。没有作业这个实践过程,翻译课的课堂讲授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经过自己翻译实践的学生是很难理解译事之难、译文之美、译例之精、译者之乐的。因此,过程考试将重点放在了对翻译课作业的评价上。学生的每次作业教师都会根据译文的正确率、流畅程度、完整性及提交的及时性等打分并写下有针对性的评语。译文赏析即前文提到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环节包括课堂发言、书面报告、PPT制作、答疑讨论等。教师只给出小组的总分,每组成员互评得出每人的分数。如此一来,可以促使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互帮互助、促进交流,也可以打破平均主义[3]。除了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会指定一本翻译理论相关的书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写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最后是课堂表现,这一环节主要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与往届学生相比,实行了过程考试改革的2012、2013、2014级学生,其课后作业的提交率(往届90%左右,2012级共124人,提交率99%;2013级共52人,提交率98%;2014级42人,提交率98%)及作业质量均明显提高。译文赏析课上,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辩论,对翻译的兴趣及鉴赏能力均有所提高。从课堂表现来看,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五.今后的课题及对策

作为日语专业的翻译课,目的并非要培养出专业的日语翻译人才,而是让学生具备中日翻译的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进入就业市场,并提高即战力。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并将从事专业翻译作为就业目标。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为以从事专业翻译为目标的学生提供与市场相关性更强的翻译实践机会。寻求与翻译公司或翻译平台的合作,建立翻译工作坊,按照翻译市场上的笔译任务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包括前期的签订合同、稿件审查、任务分配以及相关技术准备和具体的翻译操作、審校等。

六.结语

翻译教学则以培养职业翻译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从业技巧[4]。翻译教学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翻译课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其改革要以提高应用性、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强、王洪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5(4):14-16.

[2]连彩云、荆素蓉、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11(04):37-41.

[3]吴震.译文赏析在汉日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4(04):58-59.

[4]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25-27.

(作者介绍:吴震,西安翻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翻转课堂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