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联觉”琴歌曼舞

2018-03-26 02:16陈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联觉声部感官

陈萍

[摘 要]

“音乐联觉”是“音乐”和“联觉”的复合词,既可以理解为联觉在儿童音乐学习中的运用,也可以指儿童音乐学习中产生的联觉现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联觉”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音乐学习的方法论。《巴鲁瓦》一课中,尝试借助“联觉”,让儿童不只是走“近”了音乐,更是走“进”了“音乐世界”。

[关键词]

小学音乐;联觉;通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和体验音乐,同时,由于音乐艺术具有表演系、时间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将声觉、视觉、动觉、触觉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这种由一种感官的感受、体验而引起另一感官活动反映的综合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联觉,也叫作通感。“音乐联觉”是“音乐”和“联觉”的复合词,既可以理解为联觉在儿童音乐学习中的运用,也可以指儿童音乐学习中产生的联觉现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联觉”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音乐学习的方法论。最近,音乐教育界十分盛行的“音乐教育新体系”也将培养“内心音乐联觉”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能力。“新体系”认为,内心音乐联觉的培养可以极大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形成内心的音乐体验和表达力能让学生终身享受音乐。

2016年笔者执教的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歌曲《巴鲁瓦》,是我省级重点课题——《与儿童一起研究:丰富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子课题组的一次阶段展示活动。《巴鲁瓦》是一首非洲民歌,歌曲旋律短小单一,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歌词来自于非洲土著语言。本课的重点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多声部的演唱演奏表现特点,认识非洲的传统演奏乐器,初步领略非洲音乐的魅力,并能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在这节课中,笔者尝试借助“联觉”,围绕音乐作品有效、合理地调动一切感知手段设计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让多种感官完美结合,让学生多层次、多渠道感受音乐的内涵。

一、视听联觉、声色并茂

视听联觉是指运用声音与视觉形象的类比关系,即运用人视听感觉之间的通感所引起的联想。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地帮助儿童消化、吸收音乐,不仅体现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也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非洲音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接触不多,学生对其知之甚少。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在网上查阅了大量有关非洲音乐的素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选定了一些直观形象的非洲背景图片和视频。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副动态的非洲鼓手和舞者的情境图片,图片上配有“Funga Alafia Achi Achi”寓意为“欢迎来非洲”的土著语标语。配合着《欢迎来非洲》这首动感的非洲民歌旋律,教师头戴非洲酋长的羽毛头饰、身背非洲鼓,学生围绕着“马蹄形”的座位随着歌声、鼓声吹着口风琴《吹号》进教室,此前教师提出问题:“你听到老师歌声中唱了什么语言?你能听懂吗”“ 猜一猜今天咱们学习的内容会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文化”。学生通过教学环境的布置、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教师鼓声歌声等视听结合的情境设置,回答出今天学习内容与非洲有关,课堂上交流自己了解的非洲以及非洲音乐,几个学生分别用了“神秘”“广袤无垠”“动感”“非洲鼓”等来形容自己的认知。还有学生模仿说出我唱的歌曲语言,纷纷猜测这句非洲土著语的意思。当笔者告诉他们“FUNGA ALAFIA ACHI ACHI”的意思是“歡迎来非洲”时,学生们豁然开朗,积极模仿这句土著语,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观看了《狮子王》中的非洲地貌视频,熟悉的音乐、精美的画面,触动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在拓展了解非洲常见乐器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又让学生观看了“南非世界杯开幕式”的一段配合着中文解说的动感表演视频,让学生找一找这段视频中出现的非洲传统乐器。学生很快回答出:“沙球”“非洲鼓”“马林巴”“鼓槌”等乐器的名称,我现场出示了沙球、卡林巴、非洲鼓、卡巴萨等实物,让学生上台来逐一进行体验,学生兴趣高涨,为课堂最后“琴歌曼舞”的集体展示环节做好了准备。

课堂中利用形、声、色、光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实现了学生视听感官的有机结合,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身临其境,产生共鸣,促进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音乐所要传递的信息和美感,也有效地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二、体态联觉、动静结合

儿童智力、技能的形成最初借助于外部的动作。音乐教育可在动态中进行,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缓急交错的速度以及不同的情感变换,都能激起儿童形体动作的反应,使儿童自然地动起来。动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创造,动包含了动口、动手、动体态、动脑,而最重要的是动情。这也是学生从感知音乐到理解音乐、创造音乐的手段。

《巴鲁瓦》这首非洲歌曲虽然简单易学,但是二二拍的节拍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歌曲中不多见,很容易与四二拍或者四四拍的节拍相混淆,特别是第三乐句句尾的换气和第四乐句的接唱,学生唱得不太流畅,“ne ni a la no”和“ba nu wa ”、“a la nu ”的三句歌词总是唱的比较模糊。在这里,我将两个乐句又分成了6个小乐句,首先带领学生按照节奏读歌词,特别强调了三个“ne ni a la no”,用手势的“1、2、3”进行了提示,并在第二个和第三个“ne ni a la no”需要换气的地方用手势“画”出“V”的换气记号进行强调,就在这几个简单的“手势”中带领学生反复几遍之后,困难迎刃而解。在完整演唱歌曲后,让学生聆听歌曲录音演唱形式,学生听出四声部的轮唱,在四位口风琴领奏同学的带领下,将学生分成四个声部作相距4个小节的轮唱,让学生感受多声部轮唱的美妙效果。学生整体表现不错,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和表现非洲音乐动感、自由的特点,在进行声部轮唱中,师生讨论得出可以分小组加入不同的声势表现歌曲。

非洲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学生是伴随着动感的非洲鼓声进入教室,围城圆圈走起“恒拍”,当听到老师的歌声想起时,学生站在原地,伴随着歌声和鼓声,可以用自编的节奏拍击身体的任何部位“伴奏”。在拓展欣赏《非洲鼓魂》(片段)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听一听,你能找到拍手的节奏吗?加入脚步的节奏呢?能听出节奏固定不变的非洲鼓的节奏吗?”,当低音鼓有节奏感的声音响起,学生情不自禁跟随音乐用身体去寻找答案。之后课件上出示以下的声势谱,让学生再次聆听,体验手、脚协调的韵律之美,在聆听中自然完成声势动作的加入。

《非洲鼓魂》(片段)声势谱:

正如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教育要听觉领先、动觉切入。”这告诉我们,音乐不仅可以用“听”来感受,还可以用身体的各个器官来感受和表现,这就是联觉的作用。听觉、动觉互相作用,将声音的感官与肌肉运动的感觉结合起来,能加强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调动更多、更细腻的感官体验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累感性音乐经验,增强审美能力。

三、感官联袂、心随乐舞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形式才能得以实施。”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到音乐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多感官联觉,不仅能达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和谐,更在于它能打开儿童体验音乐的通道,拓展表现音乐的广阔领域。

根据非洲音乐的多声特点和强调共同参与的原则,在歌曲最后的拓展环节,笔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决定创编并表现属于“我们班”全新演绎的《巴鲁瓦》。经过讨论,大家形成了如下的表演方案: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歌曲演唱组的人员最多,因为他们需要完整地用轮唱的形式表现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声势伴奏;器乐伴奏小组又分成旋律声部和节奏声部,旋律声部由几个同学按照演唱组的要求分声部进行口风琴伴奏,并和导入环节时一样,围绕着中心同学边吹口风琴边踏步,找准音乐的“恒拍”,当听到老师的歌声响起时与演唱组的同学共同演唱歌曲;节奏乐器伴奏的同学分别用非洲鼓、卡巴萨、沙锤等自主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担任“非洲酋长”演奏非洲鼓的是大家一致推选的班上乐感最好的小郝同学,我也是这场班级演出的一员,负责用钢琴为他们伴奏。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我们的表现收获了全场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音乐学习中的“感官联袂”,目的是让儿童多渠道、立体性地习得音乐,从而使儿童的音乐情感得到表露,音乐思维得以敞亮。

四、巧用联觉、教学相长

这种作用于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的联觉体验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也带来了诸如学生太过兴奋,掌握不住节奏,课堂纪律混乱等问题。教师期望学生每一项活动都能够表现得完美,但这种期待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时候一个问题抛出去之后,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期待,他们口是心非地给了教师想要的答案,提问便失去了价值。同样的教学内容运用在不同学习群体中,收到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罢了!”同样,借用联觉而来的各種学习方式也只是促进学生了解音乐、走进音乐的方法和手段,它是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经验、获得音乐积累的载体,它绝不是目的,更不能替代学习内容。在《巴鲁瓦》的课堂中利用联觉体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的音乐课同样可以运用,从而把复杂的音乐形象化。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促进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在激活学生情感体验方面收获着意想不到的教学,让儿童不只是走“近”了音乐,更是走“进”了“音乐世界”。

[参 考 文 献]

[1]陈露寅.开发音乐联觉 丰富审美体验[J].戏剧之家,2015(5)下期.

[2]彭剑慧.“后聆听”时间音乐联觉教学的探究[J].吉林教育·教研,2015(22).

[3]张想.音乐欣赏教学中联觉心理机制的实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景虹霞.巧借通感体验《瑶族舞曲》课例有感设计有效体验方式[J].音乐天地,2016(8).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联觉声部感官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你是联觉人吗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感官训练纸模
你我脑中所映,是否同一月色?
感官训练纸膜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