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

2018-03-25 06:55韦有智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农村小学

韦有智

摘要 基于县区级及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在课程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和突出贡献,提出农村小学也可相应成立自己的课程中心组,并论述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及建设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特指地处农村,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村小教学点分散的农村小学在中心校教学中心的统一指导下,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以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质量为目标,切实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作出贡献的教学组织,是学校层面研究、实施、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教研组织。

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的必要性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因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村小教学点分散,能够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已属不易,难以达到“上好”的标准。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实施,对于村小教师来说难度较大,学校现有的教研组、集体备课组通常情况下,只侧重于学科教学,聚焦课堂教学和备课研讨,难以破解这一难题。鉴于此,遵循机构对应和上行下效惯例,成立自己的课程中心组,意义重大。

1.课程建设的需要

“三级管理”课程难在基层。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的“三级管理”课程。即国家制定指导纲要,提出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为不同于其他学科,特别是没有给定的教材,课程建设一直成为基层学校的难点和热点。

“三级管理”课程重心在基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它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其课程建设需要每一位执教老师的参与,因而其重心也在基层学校,更需要集学校群体智慧才行。就目前农村小学教研组和备课组职能而言,确非力所能及:而省、市、区级程课程中心组都强调“本层级”,没有、也不可能下沉到农村小学。因此,从课程的顶层设计需要出发,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就很有必要。

2.课程实施的需要

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本是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亮点工程,但十多年过去了,并没有给乡村学校带来预想的效果,甚至大部分老师不知道这课上什么、怎么上。各级中心组在开展各种活动、推动本区域课程的开展及在本区域范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终因乡村学校面广量大、科任教师更换频繁等因素,因此其作用的发挥总有鞭长莫及之感。

常态化实施和有效性指导需要有一个团队来具体负责落实。比如,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在校本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等。这个团队,就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

3.教师发展的需要

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学校这门课程的实施高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需要引领的,而县区级以上中心组成员精而优,大多是教研员、名优教师,数量少,加之多身兼数职,要求这些专家们对农村基层学校发挥足够的辐射作用,特别是对农村小学一线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非常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农村小学有自己的中心组来完成这一使命,从而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

连云港市大岭中心小学(简称大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设立了三支团队,各司其职,很好地推动的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4.学生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正是由于课程的这一特质,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特别是知识储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农村小学来讲,一项主题活动,往往不是某一位教师所能驾驭的了的,多数情况下,需要的是教师辅导团队。从这个层面来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的可行性

1.与上级接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与县区级以上课程中心组的主要使命一样,概括起来有五条:①参与本层级的课程项目研究,在专题研究中发挥引领、示范、带头作用。②开展各种活动,推动本区域课程的开展,在本区域范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③参与策划、组织并承担本层级本区域的课程培训、研讨活动。④推进本层级课程的发展,参与制定课程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等。⑤参与本层级课程网站的建设及其他教研活动。

2.直面学校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与实施主体是学校。学校课程中心组的成员最了解学校实际、学生学情和教师教情,因此其作用的发挥也将是很大的。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直接联系上级领导专家来校做具體指导。

例如,大岭小学就征得相关领导专家同意,分别设立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大岭工作站”,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到校诊断校情,到一线到活动现场诊断教情、学情,让专家直面农村小学校情,实现理论与现实的零距离。

3.与教师面对面

面对面培训同伴互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的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实施十多年来,各级教研等部门通过以赛代训、现场观摩、课程中心组建设等形式,在培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农村小学的校本培训方面则很薄弱。而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成员就是本土专家,他们积极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现身说教,让同行们真切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非高不可攀”。

发挥纽带作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可以发挥联系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有效性,开展深受教师欢迎的相关活动,挖掘活动内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更能够在上级课程中心组、周边学校课程中心组以及各课程中心组成员与村小教师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请知名专家与村小一线教师面对面、手拉手,走进课堂,把脉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中心组文化。

三、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的效益性

对于县区级及以上课程中心组而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的效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指向性更准

从培训效果来看,县区级及以上中心组的辐射范围较大,因而他们的指导就总给人三种感觉:一是理论指导上的“空”,二是引领辐射范围的“宽”,三是具体项目指导的“泛”,这样对于一线教师来讲,领悟的就不是那么的快,实际操作起来仍感觉很难。

相比较而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的各项工作的指向性更精准一些,理论指导更接地气一些,更易于教师领悟,这些成员的引领作用往往是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因而其指导作用也就更接地气,更具有针对性。

2.实操性更强

从职能发挥来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设在一线,更具实操优势。因为兼带教研组和集体备课组的职能,又是在学校教学中心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加之成员间朝夕相处,遇有难题可随时随地召开碰头会,就具体实际问题当场展开讨论,当场解决,立马实施,省却了许多中间环节,因而其实操性更强。

3.时效性更快

从工作效率来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时效性更快。县区级及以上中心组每次研讨活动从筹备到研讨再到具体落实,期间周期较长,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就可趁热打铁、落地生根。

4.实效性更实

从运行的实际效果来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实效性更实。因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直接领导、直接指导一线教师开发和实施,且成员本身就是一线教师,亲力亲为,谋定即动,其实效性更实。

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的原则

虽然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并非通常意义下的组织机构,但为保障其运行的规范性,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建设之初除遵循组织建设的一切原则之外,以下三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1.目标化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的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各农村小学有各自的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基础、办学条件基础、人力物力财力基础和社区资源基础,可以说是“千人千面”。因此,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目标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自己的目标、方向和行动准则。

2.制度化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的组织管理要形成制度化。研究中心组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构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建设一般范式,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加强过程性管理,分析学校的已有相关制度、师资等情况,探索中心组的组建方法、制度建设、职能职责、运行方法、评价机制等,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点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形成的机制,并在运行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使得中心组组织制度的建设最终达到强有力、科学规范、健康有效的目的。

比如,大岭小学的中心组管理就出台了“中心组成员申报制度”、“成员动态管理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读书交流制度”、“专题会议制度”、“研究情况阶段汇报制度”、“评价考核制度”等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保障了中心组的科学运作,也是对中心组成员的不间断的鞭策。

3.常态化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工作的常态化,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常态化。因此,在做好目标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师资建设研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互助中心和指导中心。通过建设学习型课程中心组,营造良好研习氛围;构建名师型中心组,提高中心组的文化影响力;通过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凸显中心组的文化凝聚力,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中心组文化;通过引领教师带着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运用反思的方法改进教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使课程、学校、教师、学生得到共同提升和发展。

二是加强课程建设研究,建设课程研发中心和实施指导中心。研制校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和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进入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资源库和基地,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中心组活动模式,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常态化实施的优质高效。

三是加强活动模式研究,搭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的活动平台。研究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的活动方式、活动资源、活动中的技术支撑等的实践研究,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中心组活动模式,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质量。如大岭小学通过成立“海陵论坛”、“教师发展研修坊”、“学校名师培育站”、创建课题研究QQ群、加入“海陵湖教育发展共同体”、“连云港市小学综合实践第八共同体”和“赣榆区青禾教科研共同体”以及组织和承办各级教研活动等举措,为教师成长搭建活动平台。

四是加强有效运行的研究,发挥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沟通上级课程中心组和周边学校课程中心组的桥梁作用,发挥联系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有效性,开展深受教师欢迎的相关活动,挖掘活动内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中心组文化。

五、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协调性

这里的协调性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还兼带有教研组和集体备课组的功能,因此,学校在组建中心组时还需考虑学校内设机构间的协调性,使各职能部门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二是指中心组的协调功能,与学校内设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发展模式、相互交流、教师工作协调以及管理文化等实际问题相互融合,协调一致。

2.一致性

一致性主要是指学校中心组建设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计划、教师发展规划、学校管理文化,特别是本学科发展规划相一致,中心组的各项工作均围绕学校发展、课程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愿景展开。

3.针对性

学校中心组建设可以借鉴县区级以上课程中心组的组建模式,在区域内选拔精英进入中心组,组建领军式指导团队:大岭小学的三支团队的组建模式,更值得提倡。无论是那种组建方式,都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即针对校情、教情、学情来自主确定。

4.适切性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无论是中心组的组建,还是运作模式,只要是适合校情、教情、学情的就是最好的,他校的成功做法仅供参考,切忌简单模仿,照搬照抄。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只要我们遵循其建设原则,在做好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如组建方法、职能职责、运行方法、评价机制等诸多要素,就一定能探索出一套具有校本特点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形成的机制和一般范式,并不断改进,使得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建设能够科学规范、健康有效,使之成为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互助中心和指导中心,成为沟通上级课程中心组和周边学校课程中心组的桥梁,成为本农村小学课程研发和实施的指导中心。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农村小学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