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军
[摘 要]高中数学学困生比比皆是,数学教师常发出束手无策的感慨,在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和升学的重重压力之下,教师不得不把对学困生的转化作为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方法是让学困生改掉人云亦云的习惯,多给学困生走上讲台的机会,多给学困生留点思考的时间,对学困生要求不能过高,规范学困生的表述,让学困生融入集体中。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课堂;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30-02
转化学困生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能解决得了的事情,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之后,根据其心理特征和学习方式,制定可行性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持之以恒地抓紧才会见效。我认为转化学困生最好的场所就是课堂,下面是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采取的一些办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让学困生改掉人云亦云的习惯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获得感。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让学生学得轻松,既有共同的参与,又有个性的展示,而不是在整个课堂上,让学生听教师讲抽象的概念、定理、推理、证明,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下教师讲的所有内容,这样做吃力不讨好,忽略了学困生。在课堂上,有时教师一呼而学生百应,看起来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实际上学困生都在装腔作势、滥竽充数。教师应采取个别提问的方式,杜绝学困生假学习的现象发生。譬如,我在上《數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一课时的时候,提出了“数列是函数吗”的问题。我站在讲台上只听到学生齐刷刷地回答“是”,根本听不出哪个学生没有回答,哪个学生回答了不是。于是我又逐个问班里的学困生,数列的定义域和值域各是什么?这时候部分学困生左顾右盼、期待其他同学给予帮助,我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从函数的角度帮助学困生理解数列的定义域和值域。这让学困生意识到独立学习的重要性,也从学法上指导他们平时要重视课前预习工作。
二、多给学困生走上讲台的机会
上课是一门艺术。学生知道的教师要尽可能不讲或少讲,学生不知道的教师要多讲或精讲。同样,教师向学生提问题,应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尽可能不提问或少提问轻车熟路的学生,而应多提问不知所以然或一知半解的学困生。特别针对数学课,应该是以练为主的学科,讲台不是教师的演讲台,也不是优等生的表演台,而是学困生建立自信的展示台。对于个别问题,教师要倾听学生的理解,对于练习题的处理,教师应该让学困生走上讲台,让他们讲一讲、练一练。譬如,我在讲数列的通项公式时,讲完通项公式的定义,马上在黑板上写了几个数列的前几项,然后先鼓励三名学困生走上讲台,让他们试着写数列的通项公式。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没人能完全写对,但经过我的纠正,学困生对通项公式理解更深刻了。我又给出几个数列的前几项,让他们再次登上讲台写通项公式,这次他们写得快了,准确率也高了。学困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尽管很紧张,但他们站着的那几分钟是在认真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其意义远超做题。这让学困生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三、多给学困生留点思考的时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上,问题贯穿于课堂的始末。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科学,符合学情,让问题突出教学的重点、让课堂流畅高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升。特别对学困生提出的问题,更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提问时,要多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譬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一道例题时,我向一名学困生提出“怎样判定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以及“怎样说明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的问题,学困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立刻找到了第一问的正确答案,然而回答第二个问题时陷入了沉思之中,我没有打断他的思考,只是提醒他不要着急,仍从等差数列的定义思考,最终他的回答令我和同学们都非常满意。
四、对学困生要求不能过高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学困生学习上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知识点记忆不清、知识框架搭建不完整、运算能力薄弱、数学思维训练不够。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对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如果主观上苛求整齐划一、立竿见影,势必会让学困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譬如,高二学习解三角形时,我发现大部分学困生把三角函数的内容都忘记了,所以我没有急于上新课,当堂针对学困生采取了下列补救措施:(1)让学困生上讲台默写诱导公式;(2)让学困生当堂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让学困生画正余弦函数图像,并指出单调区间;(4)给学困生布置有关三角函数的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会时常发生学困生对很多内容不了解的情况,需要教师放慢节奏,采取补救措施,这样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把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掉,而且让班里的其他学生夯实了基础。这正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五、规范学困生的表述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还会碰到的一大困难就是,心里知道大概,就是说不清楚、写不明白。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做到,面对全体学生落落大方,句句有理有据,说话语速适中,吐字清楚,板书工整,符号运用准确,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在课堂训练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书写,即使在草稿本上也应严格要求,一行一行顶格写,不可乱画;运算步骤不可跳跃,推理要有因果关系,解答问题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可言之无据。在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困生想清楚、慢慢说、大声说。学困生在规范化要求之下,思维逐步缜密了、上课敢于主动发言了、书写美观了、表述简洁明了。以下是我矫正一位学困生解答数列题的过程展示:
1. 课堂上我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书写稿,发现学困生的问题:(1)书写不工整; (2)数列符号表示不规范;(3)推理表述逻辑性不强; (4)解答过程不能突出简捷与详细;(5)让学困生反思并做出今后改进的口头保证。
2.我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1)示范,详细书写学生做题的解题过程;(2)给学困生解释这样表述的依据;(3)帮助学困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讲述长期发展下去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六、让学困生融入集体中
学困生自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在班级里其他同学不屑与他们交往,在教师的眼里他们没有可被赏识之处。这种错误意识的存在,会大大挫伤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和其他同学的沟通越来越少,逐步趋于边缘化。我在上数学课时,让学困生搬凳子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不受形式的约束,提出问题时,让他们共同讨论。另外,我让每一名学困生在班级里都找一位教师,作为他们学习上的指导教师和生活中的监督员。这样学困生逐步消除了顾虑、加强了自控能力,他们一旦发现自己进步了,就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投入学习之中。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是抓出来的。”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尽管教师辛苦,但确实能够扭转学困生学习被动的局面。我坚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只要采用的方法正确了,学困生的转化不难实现。
(特约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