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荣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及时反思,对学习结果、知识结论及发现的规律重新再认识、再检验、再梳理,才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一、在旧知迁移后引导反思
小学生学习新知时,往往会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类比迁移。在学生通过这种正迁移进行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相通的桥梁,使学生掌握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知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取学习新知的经验,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8、7、6加几》时,学生有了学习“9加几”的經验,已经掌握“凑十法”,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反思前面所学的内容,从而把类似的方法迁移过来,让学生明白8加几、7加几、6加几同样可用“凑十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就会牢记8加几、7加几、6加几时都要把“几”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和8、7、6凑成10,10再加另一个数,算出结果。教学时利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解决问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牢固。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能对原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反思对比,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新知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二、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反思
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发现结论,更要让学生理解在探索中得到知识的过程,结论的得出固然重要,但学生反思知识的形成才能提高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反思,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运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使学生探究出面积公式。教师不忙着让学生进行练习,而是让学生反思:“刚才你是怎样得出公式的?用到以前的哪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帮助推导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你在操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对探究过程的重新审视,会把知识整理得更加有序、更有条理,表达更加准确,把碎片化的认知变成完整的整理过程,还能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在错误发生时引导反思
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把错误当成一种资源,利用教学机智来化解问题,不要武断制止,也不要主观剖析,而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与碰撞中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等学生理解了知识的本质后再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四、在拓展延伸时引导反思
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单纯完成习题,不能为做习题而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要设计合理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拓展知识解决问题时提高反思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以下拓展练习:
(1)用长1厘米的16根小棒摆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再算出它们的面积。
(2)用1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把摆的情况填写在表格里。
学生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填一填完成表格后,回答问题: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题目中隐藏着“秘密”,使学生发现规律:①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形状可能不同,面积也不相等,图形的形状越接近正方形,面积越大。②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形状可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图形的形状越接近正方形,周长越小。通过引导学生在拓展延伸练习时进行反思,挖掘习题的内涵,探索数学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教师可以在旧知迁移后、学习过程中、错误发生时或拓展延伸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要重视反思、鼓励反思,并能巧妙地教会学生反思,学生就会乐思、巧思、善思。
参考文献:
[1]徐晓霞.谈反思教学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03(5).
[2]李 艳.关于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模式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