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有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异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积累大量的古汉语实词,理解了实词的含义,才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效率,本文从三个方面讲解如何在教学中积累并理解实词,提高学生阅读古文能力。
关键词:实词;文言文;积累;联想
文言实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篇文言文,如果有许多实词的意义不甚明了,就无法读懂。对于高中生来说,文言功底相对较薄弱,积累的实词数量有限,在新高考词汇量大的前提下,努力从教与学两方面下功夫,力争在较短时期内掌握尽可能多的文言实词,正是现实教学的要求。
一、 借助工具书掌握文言实词的小篆字型,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古诗词的能力
贾岛《寻隐者不遇》中的“遇”字,《说文解字》中对其的解释是: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禺”意为“角落(两边一夹角)”。“辵”与“禺”联合起来表示“两人各沿着共角的一边走路,在角落处碰头”。本义:相逢,不期而会。说明:“遇”指两个人各沿着共角的一条边走路,他们的碰头带有必然性,即使主观上本来没有会面的打算。但是《说文》中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遇,逢也。”我觉得在这里也有必要对这两个字进行一番辨析:“遇”指在大地平面上两人各走一条最终交会的路;“逢”指两个人在山峰的两个相对的峰面上向上爬,最终在山峰顶部碰头,即指在一个立体平面上两人各自沿着共角的两条边相向等速移动而最终在山顶见面。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救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唯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理解了这一点,其他的文言文本中关于“遇”我们就好解读了!“乃遇汝鸠汝方。”(《书·序》)“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都是“不期而会”,带有必然性的相见,在学文言文时,我们常常要会举一反三,因为文言文的词汇是有限的,学会了这一个字的用法,在其他文本往往意义是相通的。例如“初”是会意字,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裁剪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如果借助造字规律赋予“初”一些文化和情趣,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这才有趣!学生在其他文本中见到这个字时也很容易就联想起来它的含义。
二、 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
文言文反映的是古代的社会生活,涉及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科举职官、天文历法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识。所以文化常识广义上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中的各种典故、故事。学生在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备考积累常常是从课本中的文言文入手,然后加以拓展,其实在每做一篇文言文时,就应该将文言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加以积累,并分类编辑,如文人合称、名著简介等等。
熟悉历史背景,积累文化常识。例如对课文《祭十二郎文》中的“就”“飨”“既”三字进行解读,就能很好地积累文化常识,掌握实词含义。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呜呼哀哉!尚飨。”(《祭十二郎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我们查阅工具书《说文解字》,会发现“就、飨、既”这三个字的义项有些相似之处。
“就”的小篆字形象是两个人靠近食器,因此义项就为“靠近”,《广韵》对其的解释也是“就,即也”。如“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等等。
“既”的小篆字形是离开食器,因此引申为“已经”,如“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战国策·燕策》)“既克。”(《左传·庄公十年》)“既其出。”(《游褒禅山记》)“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等等。
“飨”本义是乡人相聚而饮,这与古代的祭祀是相关的,于是引申为祭祀一类的食饭,后来在祭奠去世的亲人时让其享用食物就称作“飨”。通过以上分析,学生既掌握了古代文化常识,又对文本有了深入理解,特别是从作者的视角了解了其深沉的情感。
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如果能从“汉字的造字法”说起,学生不仅学起来有兴趣,而且容易记牢这个字的深刻意义,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 积累成语,识记文言实词含义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大纲”给出的“常见实词”均是单音节的,且一般为多义词,其具体意义隨语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对此学生也往往困惑得很,不知如何确定一定语境中某一实词的具体含义。如果在平时,尚可借助字、词典去查寻,但在无工具书的情况下(如考场上),如何推敲、确定词义?我们提出“联想法”,即:根据给出的单音节实词,推想出含有这个字(语素)的成语——宁可推想得多些,不宜过少——再从推想出的成语中挑选,以“可以带入该词所在语句使该语句得到最合理准确的解释”为一般原则,对挑选出的成语加以推敲,从而确定一个最佳的成语,以增加上述选择的命中率。
著名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文言课,翻译文本是第一步”。翻译文本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学生往往抓不住要害,但透过实词的掌握,再回来阅读翻译文章,就会显著提高效率。实词作为汉字,不仅仅是一个黑浓的符号,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更是祖国深厚的文化鲜活的体现。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种文化,所以在解读实词时强化学生对文化常识考点的复习,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西尔伯斯坦.阅读教学的技巧与资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1.
[2]慕君.阅读教学对话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1.
[3]李海龙.阅读教学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
[4]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6-10-1.
作者简介:
薛小增,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禾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