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容,向 涛,代 秀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20)
我们用透刺肩井穴治疗落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40例,均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14~80岁,病程在24h内。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落枕诊断标准[1]。
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
取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一侧患病取患侧,两侧患病取双侧。患者坐位,使用无锡佳健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佳健医疗牌0.35mm×75mm无菌针灸针,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提捏进针法向脊椎方向透刺3寸至大椎穴,再采用水平提插法致针刺部位肌肉跳动,然后让患者做低头﹑仰头﹑左右旋转﹑左右侧屈等动作。每次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后让患者做低头﹑仰头﹑左右旋转﹑左右侧屈等动作。每日1次,治疗3次。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颈部疼痛﹑僵直消失,颈椎活动自如。有效:颈部疼痛﹑僵直减轻,颈椎活动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治疗1次后,痊愈31例﹑好转9例﹑无效0例。治疗2次后,痊愈35例﹑好转5例﹑无效0例。治疗3次后,痊愈38例﹑好转2例﹑无效0例。
张某,女,24岁。因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5小时就诊。患者晨起后出现颈部僵痛,颈椎活动受限,以后仰及向右转动时明显,行颈椎片示未见明显异常。查体右侧颈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以斜方肌﹑肩胛提肌明显,肩井穴处压痛明显,患者自觉颈部活动时右侧颈肩部牵扯感。予以上述治疗方案,治疗两次后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落枕多由姿势不当致颈部肌肉紧张﹑颈椎小关节紊乱或外感风寒湿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局部经脉不通,淤血形成,不通则痛。吴畏[2]认为本病病机为肌肉痉挛和小关节紊乱,其主要涉及斜方肌﹑斜角肌和肩胛提肌。刘李斌等[3]发现落枕患者中胸锁乳突肌损伤占29.6%,肩胛提肌损伤占59.2%,斜方肌﹑斜角肌损伤占 11.1%。
肩井穴为足少阳经﹑足阳明经﹑阳维脉交会穴,其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谓:“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手少阳﹑阳维之会。其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解痉止痛之功。”《针灸甲乙经》记载:“肩背髀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针灸秘传》云:“肩井,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间。”《针灸大成》谓:“头项痛,五劳七伤,臂痛,两手不得向头。”针刺肩井穴危险性较高,容易发生气胸,肩井穴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外侧﹑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壁胸膜[4]。采用透刺法(平刺)避免了气胸的发生。
《素问·刺要论》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本病起病急病位浅,通过透刺肩井穴可达到祛风通络,行气止痛之功。还可同时刺激相关肌肉(斜方肌﹑肩胛提肌)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促使阿片肽释放增加达到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