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藏《太白诗话》的引诗情况与选诗特色

2018-03-22 06:19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诗话太白唐诗

曾 肖

大英图书馆藏清代广州富桂堂刻本《太白诗话》,具有独特的文本价值。此书包含了小说与诗歌选本两种体例,这在现存古籍中极为罕见,兼具雅文学与俗文学的特征,是一种具有复合性的特殊文本。依据内容和体例来划分,《太白诗话》的前半部分为诗话体小说,从第一页“唐贺监为学士”开始,至第十二页上半页以诗歌“英雄岂论生身本”结束,以诗笔结合的文法来描绘李白的传奇人生;叙事中总共穿插了29首诗,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出现,以诗歌的吟诵来代替人物的说话。后半部分为诗歌选本,在故事结束后罗列。从第十二页上半页李白的《乌夜啼》开始,至第二十一页杜甫的《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全书结束,共列举唐诗59首,其中李白诗歌56首,杜甫诗歌3首。本文分别以小说部分出现的29首诗及选本部分的59首诗为研究对象,分析《太白诗话》小说部分的引诗情况与功效,以及诗歌选本的编选特色,以显示这一文本的特殊价值所在。

一、小说部分的引诗情况

《太白诗话》全书约有8300字,前半部分的诗话体小说接近5000字,穿插其中的诗歌共有29首;与日本收藏的诗话体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相比,后者现存内容超过12000字,引用诗歌28首。从引诗数量与文字多少的方面来比较,《太白诗话》比《取经诗话》更为突出;以诗代替人物说话的写作技巧也更娴熟。关于这29首引诗的具体内容及出处情况列表如下:

1

从体裁来看,这29首诗当中以七绝、七律两种体裁数量较多,七绝达13首之多,七律有9首,七言四句俗体诗1首,七古1首;五言诗相对较少,五绝有2首,五律1首,五言排律1首,五古1首。七言诗与五言诗相比,七言可以表达更为复杂、完整的意思,声调更加舒缓、悠长,题材的开拓性更广。唐以后流行的民间歌谣,多采用七绝体。《太白诗话》的小说部分选用七绝体裁最多,其次为七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七言可传达的信息量丰富,能够较好地贴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七绝可以体现情志的表达,七律可以铺展大的场面;二是七言诗的风格流利晓畅,更适合于小说这一通俗读物,所引诗歌的语言倾向于通俗浅白。

在这29首引诗中,有4首确定为李白诗,1首疑为李白诗;1首陶渊明诗;1首疑为冯京诗;4首出自罗贯中的《隋唐志传》;2首出自《新刊重订出相附释标注月亭记》;1首出自《警世歌》; 1首化用李清照的词;1首化用解缙的诗;其余3首未能找到与之相关的文献出处。总的来看,29首诗中只有数首出自名家之手,李白的最多;少量取自清中期以前名气较小的诗人诗歌,少量取自小说戏曲中穿插的诗歌;大多数诗歌可能是《太白诗话》的作者根据故事内容而进行的个人创作,也可能是民间流传的无名氏作品或歌谣,风格以通俗浅显为主,艺术水平较为平凡更。

确定出自李白的4首诗歌及陶渊明的1首诗歌当中,除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是准确引用,其他4首都出现了字句的改动,有些或是出于诗歌通俗易懂的考虑,如“樽”改成“杯”;有些或是作者的个人感悟或出于作者安排故事情节的需要,如“秋复去”改成“秋复春”,“无情游”改成“无情由”;有些应是讹误,如“乐”改作“我”。而出自罗贯中的《隋唐两朝史传》(《隋唐志传》)第一百回《李太白立扫番书》的4首诗歌,《太白诗话》也做了文字的改动,如第14首:“金銮殿上圣恩浓,御笔题将紫诰封。彩映祥云明帝阙,君臣同乐宴从容。”《隋唐志传》诗云:“金銮殿上圣心浓,御宴喧哗待宰公。彩影祥光明帝阙,君臣同乐最惟容。”《太白诗话》的作者将“圣心浓”改成“圣恩浓”,突出帝对白的恩宠;故事情节有御笔封官的描写,因而改动第二句,以浓墨重彩写出;第三、四句改得更为通俗易懂,围绕御宴来写。第15首将“忠臣”改成“功臣”,将“敬相传”改为“敬才贤”,将“一咏咏觞”改成“一觞一咏”,一来强调李白的立功、才华,二来更加明白浅显、琅琅上口。第19、21首的改动亦更明白、更准确,如“诸州”改成“诸邦”,“龙取水”改为“龙聚水”,“虎为巢”改成“虎屯巢”,“彻底消”改成“彻志消”,“映停骖”改成“龙蛇动”,“朝门”改成“都门”;第21首突出李白衣锦还乡、恩宠优渥,是贴合文中的情节,唐明皇对李白一贯的恩宠,亲自送至都门,李白的“赐金放还”是因其学道逍遥,淡泊名利,而不是因为被谗而疏。

刊刻此书的书坊富桂堂是清朝中后期的广东书坊,其位置在省城广州的学院前朝观街口。从现存富桂堂所刻书籍来看,其主要读者对象是社会下层文人与民间百姓,所刻书籍大多为小说、戏曲类的通俗读物以及医药类的应用书籍。结合书坊的刻书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太白诗话》的读者定位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民众。小说部分所引诗歌的功用是代替人物的说话,诗歌的通俗性、口语化的特色很明显,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

在这29首诗中,第13首附于《岭南即事·番书》之末,第18、19首附于《岭南即事·吓蛮书》之末。《太白诗话》的封面右上方为小字“内有番书甚妙”,类似于广告营销。对比罗贯中的《隋唐志传》和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所收录的《番书》《吓蛮书》,根据文体特点、思想内容、写作技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比较,可知《太白诗话》的《番书》《吓蛮书》是在《隋唐志传》的文本基础上进行润色、改写的。而《岭南即事》所收录的《番书》《吓蛮书》及其附后的3首诗歌,明显是从《太白诗话》中辑录出来,而非出自《隋唐志传》。

《岭南即事》是清后期主要在广东地方流行的一部诗文总集,编者不详。《岭南即事》收录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在广东地区传唱的文人作品和民间歌谣,内容题材集中在描述岭南地方民俗和民间生活的妙人趣事,诗文风格通俗浅白,语言趣味诙谐,富于地域特色与个性特点,如何惠群的《无题曲文》《叹五更》,何又雄的《哭妻文》《戒淫时墨》等。还有一小部分是转载小说中的诗文作品,如引自《红楼梦》的《芙蓉诔》《桃花行》《咏白海棠》等。在清后期至建国前,《岭南即事》出现过大量的翻刻本、增补本和续编本,大部分是由广东的书坊刊行。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清光绪年间的本子,主要有广州聚文堂、守经堂、麟书阁及佛山文光楼的版本,大多数收藏在中山图书馆等广东地区的图书馆。由此可知,《岭南即事》一书主要在广东畅销,深受岭南人民的喜爱与传阅。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太白诗话》一书在清中期的广东地区有一定的销量,书中的《番书》《吓蛮书》及其附后的3首诗歌才会被《岭南即事》收录入内。

二、以诗代话的功用与效果

《太白诗话》的29首引诗在小说的叙事中是作为人物的说话来出现,这是用诗歌来代替通常的口语形式,以便达到传情、达意、交流信息的目的,即以诗代话。中国古代诗学的“诗言志”和“诗缘情”,都指出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呈现;吟诵者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情志,以实现诗歌的交际功能。对于小说羼入诗词,孙楷第在《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一书提出“诗文小说”的概念,程毅中、吴怀东等人结合唐传奇来讨论其韵散结合、诗笔兼具的文体特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发现,引起了一股关于“诗话体小说”概念的讨论热潮。王国维、孙楷第、胡士莹、叶德均、陈汝衡、程毅中、李时人、蔡镜浩等人纷纷发言,围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体制形式来展开讨论。《取经诗话》的人物说话采取了以诗代话的写作形式,属于韵文体;其他叙事部分属于散文体,有别于《游仙窟》的文言文写作。而《太白诗话》与《取经诗话》的小说体制相类似,小说引诗用来代替人物的说话,属于韵体;叙事部分文辞精炼,但仍属于散体。诗歌的语言凝炼,含蕴丰富,用作人物交际的媒体,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

结合小说故事的情节发展,来分析《太白诗话》所引29首诗的功用与效果。故事情节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李白的身世。李白之母秀春是贺监及其夫人的义女,在锦江边洗菜获一鲤鱼,烹食后有孕,产下白。白与贺监之子贺知章一同拜师求学,才学上,贺不如李。贺监与李白访月评,长老考李白诗才。月评送知章、李白投吕洞宾为师,李白从宾学得番语。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了第1、2、3、4、5共五首诗。第1首诗作于乘凉夜,李白见萤火虫飞,随口吟诗一首;第2首诗是李白的应题之才,“贺监闻白吟诗清奇,对夫人说。不信,夫人将貌与花为题,唤白吟诗”;这两首诗的语言通俗浅白,作为李白少年时期的习作很适合,也较好地突出了李白诗才敏捷、才华出众。第3、4首诗也是李白的应题之作,第3首是李白跟随贺监去访月评,“长老命白将窗外竹为题”;第4首是“(月)评送(贺知)章、(李)白投宾为师,宾将松为题”;这两首诗的作用一是表现李白的高超才华,二是显示李白的高尚品格与远大志向。第5首是李白学成下山,思念老师时所吟的《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君”,此处指其师吕洞宾。

第二部分,李白落第。李白学成归家,贺监修书给族兄贺内翰求荐,翰修书给试官杨国忠、高力士。贺知章中批,李白不中。白落试后与翰一起饮酒游玩作诗,有时思亲。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了第6、7、8、9、10、11等共六首诗。第6首作于李白落第后直抒胸臆,贴合李白满怀希望去应试,却遭遇杨国忠、高力士二人从中作梗而落第、内心十分愤懑的故事情节,语言直白俚俗,直斥杨、高二人是“饿兽心肠歹”。第7首诗是李白落试失意,在贺内翰、贺知章的安慰下自勉所作,“有朝头角峥嵘起,奋爪腾空任意游”,显示出李白对自己个人才华和未来前途的自信,为小说的发展埋下伏笔。第8、9首诗是李白落试后的蛰伏期,在贺内翰家过着平静生活的闲适之作。第10、11首诗则是李白在贺内翰家思念母亲时所吟,借诗歌倾诉对母亲的想念、落试的伤悲和自己的理想;从“文章献遇龙颜宠,管取身乘驷马车”、“慈母倚门应有望,皇都得意便回归”这几句诗来看,是为下文李白扬眉吐气的情节作铺垫。

第三部分,李白入朝获恩宠。贺知章荐李白谙番语,白获玄宗召见,重赐官位,在朝廷上宣读番书。玄宗与李白在御宴上吟诗作乐,白醉酒,玄宗御手调羹,共游宫苑。李白奏明玄宗,因落试,要求杨国忠为其磨墨捧砚,高力士为其脱靴穿袜,方肯写书答复番使。李白辞谢玄宗,不愿受官和金宝,愿遍游天下,赐归省亲。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了第12、13、14、15、16、17、18、19、20、21等共十首诗。第12首是李白从贺内翰、贺知章处得知朝廷需要识番字的人才,酒后抒发自己即将上朝立功的志气,承接前后的情节发展。第13首诗附在《番书》之后,以番王的口吻来炫耀武力;第18、19首诗则是附在《吓蛮书》之后,是李白代唐玄宗所作,显示大唐的国强兵壮、显赫国力,突出中华地位之尊崇,藐视番国之志气弱。第14、15首是写李白倍受恩宠的情形,皆改自《隋唐志传》,《太白诗话》的作者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对原诗做了一些改动,如第14首紧扣前述的故事情节:李白读《番书》之后,献上“照依他来字样写回”的计策,获玄宗勅光禄寺、安排御宴的厚遇,突出李白获恩宠;而原诗突出的是宴饮,前述的故事无“勅光禄寺”的情节;第15与原诗相比,更能突出李白的功劳与才贤。第16首是唐玄宗恩宠李白,与李白游宫欣赏山水时所题;第17首则是李白随驾游宫,唱和玄宗诗所作,诗末二句颂圣;这两首诗进一步铺展开李白所受的恩宠厚遇。第20首是李白立功辞赏后,感谢帝恩所作,流露出功成身退的思想,诗歌紧贴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第21首诗是写玄宗和百官送别辞官归家的李白,诗云:“衣锦还乡恩宠渥,休将春色恋江南。旌旗摇影龙蛇动,驾送都门酒半酣。”《隋唐志传》诗云:“旌旗摇影映停骖,送别朝门酒半酣。衣锦还乡卿莫久,休将春色散江南。”前一首的吟唱者是李白,后一首是玄宗,主体不同,两诗抒发的情感内容亦不同;前一首突出李白受荣宠、饯别的场面,后一首突出玄宗对李白的不舍之情。

第四部分,李白华阴骑驴。李白归见父母,在家饮酒,交接朋友。一岁后,出游州郡,倒骑驴冲撞了华阴知县,入狱,写供状,供状上再次叙述了自己在殿上以书吓退番蛮、得到皇帝恩遇的事迹。忽勅命到,李白接旨,往贺知章宅中,忆父母。白、章二人饮酒,谈论学道。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第22、23共两首诗。第22首是陶渊明的《杂诗》其一“人生无根蒂”。此诗是李白从华阴出狱后接旨,来到贺知章宅中问起母亲平安,流露出人生漂泊、兄弟情深、时不我待的思想;第23首是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此诗是李白与贺知章深夜饮酒,谈论学道逍遥时所作,二人沉浸在感慨人生、饮酒忘情之中。

第五部分,李白的死亡。白、章二人入朝进见,玄宗安排宴饮,次日赐白随驾至采石江中大宴,帝回宫,李白留下独饮吟诗,投月落水而死。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第24、25、26、27、28、29共六首诗。第24首诗是李白与知章入朝见帝、宴饮欢醉时所吟,主旨是颂圣、谢恩。第25首是李白的《把酒问月》,是李白宿醉未醒,随驾至采石矶江中宴饮时所吟,感慨时光流逝与人世变化。第26首诗描绘了玄宗与贵妃宴饮醉酒,吐食江中醉鱼的有趣场面;第27首诗则描写渔翁捉醉鱼的生动有趣情景。第28首诗是李白的《月下独酌》,是李白辞别玄宗,独留采石矶赏月饮酒时所吟。第29首诗有总括、议论、评价的作用,是李白死后,后人所赠诗,用来肯定李白曾经建立的功劳,享受的富贵。

上述诗歌中,第13首出自番王口吻,第16首出自唐玄宗之口,第18、19首附于《吓蛮书》之后,第26、27首是出自长安百姓之口,第29首出自后人吟诗。其他22首诗歌借李白之口来吟诵,代替其说话,常用的引语和句式有“白遂吟诗一首云”、“白吟云”、“白吟”“(白)又吟云”、“(白)谢恩云”等。以诗代话的形式,确定了吟诵诗歌的主体是李白,既有效地显示了李白的才华,又直接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推动。总的来看,《太白诗话》小说部分穿插的29首诗歌,对于小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突显李白的诗才,二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三是呈现人物的对话,四是丰富人物的形象,五是提高了小说的品位。

三、诗歌选本的选诗情况与编选特色

紧接小说结尾的缀诗,后面连续排列了59首唐诗,可视作一个诗歌选本。据孙琴安的《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现存清诗选本约有300多种,大部分出现在康熙、乾隆两朝,嘉庆、道光年间的唐诗选本数量很少。清初影响力较大的当属王士禛的《唐贤三昧集》,选诗重神韵,以王、孟为主,不选李、杜。至康熙末年,沈德潜复以李、杜为宗,撰成《唐诗别裁集》,乾隆28年又重订刊行,增补中晚唐诗。《唐诗别裁集》在清中期风行天下,影响广泛。《太白诗话》封面右上方题“新选唐朝李学士诗词”,既是书坊刊印书籍的营销噱头,也是编作者的独特用心。《太白诗话》的成书时间约为道光十年,这一时期主要流行的唐诗选本仍是《唐诗别裁集》;在其影响下,《太白诗话》强调“新选”,当有不同的编选宗旨与目的。兹以《唐诗别裁集》所选李白诗作对比,探寻《太白诗话》作者的编选用意。

首先,从诗歌体裁与编排顺序来看。《唐诗别裁集》共选李白诗140首,按照诗体来分卷,其编排顺序依次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排、五绝、七绝。《太白诗话》选李白诗56首,诗歌只是一首首地简单排列,不分卷,也没有标出诗体类目。但是,依据不同体裁,显示出《太白诗话》编选诗歌的规律,前面10首属于乐府诗;后面46首诗歌的编排顺序与《唐诗别裁集》完全一致。《唐诗别裁集》没有单列乐府诗,沈德潜在《凡例》中指出:“唐人达乐者已少,其乐府题不过借古人体制写自己胸臆耳,未必尽可被之管弦也。故杂录于各体中,不另标乐府名目。”沈德潜认为唐人的乐府诗只是模拟古乐府诗的体制,未必合乐可歌;他在编选时,将“乐府不另分一格,杂入五言、七言中,长短句入七言”。《太白诗话》所选10首乐府诗,除《春思》外,其他亦见于《唐诗别裁集》。但沈德潜将《乌夜啼》《乌棲曲》收于七古类,《宫中行乐词》二首收于五律类,《清平调词》三首收于七绝类,《子夜吴歌》其三收于五古类,《静夜思》收于五绝类。沈德潜对李白乐府诗不单列一类的观点,代表了清代文人普遍的诗学观,大多数的清代唐诗选本基本沿袭这样的做法。而《太白诗话》首列乐府诗的做法,有其特别的用意,编选者特意标举李白的乐府诗,显示出他对李白乐府诗创绩的肯定,以及他对诗歌音乐性、民间性的重视。

《太白诗话》与《唐诗别裁集》比较,前者所选古体诗数量明显少于后者,在近体诗的数量上差距则小一些。以具体数据加以说明,两者的五古体之比为6∶42,七古体之比为3∶37,五律体之比为11∶27,七律体之比为2∶4,五排体之比为3∶5,五绝体之比为9∶5,七绝体之比为12∶20。这些数据说明,《太白诗话》的编选更倾向于格律诗,共有37首,数量是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五绝、七绝共有21首,接近一半;五律有11首。而《唐诗别裁集》选录的古体诗共有79首,占李白入选诗篇的半数以上;其次为五律27首,七绝20首。从体裁来看,沈德潜并重古、近体诗;《太白诗话》的作者重近体,轻古体,尤重五言、绝句。

其次,选诗宗旨与题材风格来看。沈德潜论诗重格调,遵循温柔敦厚的诗教;选诗以雅正为宗旨,推举“鲸鱼碧海”、“巨刃摩天”的宏大壮阔风格,有意为王士禛纠偏。他在《唐诗别裁集》的《原序》《重订序》《凡例》中都强调了诗歌“中正和平”的风格,《原序》:“大约去淫滥以归雅正,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庄’者,庶几一合焉。”而《太白诗话》所选诗歌以自然清新的风格为主,缺乏雄阔之境的诗歌。题材集中在闺怨、赠别、咏怀这三种。以五古为例,沈德潜将李白的五古与陈子昂、张九龄并称,“唐体中能复古者,以三家为最”。李白继承了陈子昂高扬汉魏风骨的传统,主要采取比兴寄托的手法,风格雅正,《古风》五十九首为代表。《唐诗别裁集》选《古风》15首,《拟古》4首。《太白诗话》只选了《古风》两首,“燕赵有秀色”一诗属于闺怨题材,“登高望四海”属于咏怀题材。数量之少,可知《太白诗话》的编选者并不喜欢李白讲究风雅寄托的五古和古朴典雅的诗歌风格。

再次,从入选的具体诗篇来看。两书重出的37首诗歌:《乌夜啼》《乌棲曲》《宫中行乐词(柳色黄金嫩、绣户香风暖)》《清平调词三首》《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静夜思》《古风》(登高望四海)、《赠卢司户》《金陵酒肆留别》《赠孟浩然》《寄淮南友人》《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送友人入蜀》《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太原早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送贺监归四明应制》《登金陵凤凰台》《送友人寻越中山水》《送储邕之武昌》《秋日登扬州西灵塔》《清溪半夜闻笛》《独坐敬亭山》《劳劳亭》《横江词》《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剑阁重关蜀北门)》《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越中览古》《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春夜洛阳城闻笛》,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愁人思妇上,多抒发抑郁愁怨之情。有的富于民歌特色,用语直接,情感直白;有的偏于情感缠绵,风格绮丽;有的偏于用语夸张,情感激烈。这些诗歌从审美来看,生活化与趣味性的特征较为明显。

《太白诗话》19首新出诗中,以闺情宫怨为题材的诗歌有7首:《早春寄王汉阳》《思边》《古风(燕赵有秀色)》《春思》《怨情》《长门怨》《口号吴王美人半醉》。这些诗多借助游子思妇、闺情宫怨的传统主题,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忧伤国事的愁怨,构思巧妙,语言活泼,风格清新、婉丽。以写景抒怀为题材的有9首:《山中答俗人》《宿巫山下》《春日独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秋夕书怀》《登新平楼》《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杜陵绝句》《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多为融情于景之作,于伤春悲秋之中抒发诗人的内心愁怨。以怀友赠别为题材的有3首:《南阳送客》《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情感直接而动人,语言流畅直白。

在李白诗之后,还收录了3首杜甫的诗歌,分别是《旅夜书怀》、《登楼》、《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三首诗分别是五律、七律、七律,皆为杜甫咏怀诗的名篇。

从书的刊刻编纂来看,《太白诗话》一书由广州富桂坊刊刻,该书坊所刻书多为小说、戏曲类的通俗读物,面向的读者群定位是民间老百姓。此书的编纂独具特色,所选诗皆为李白、杜甫的名篇名作,诗歌选本前面的小说是李白的传奇故事,这样的形式有利于提升书的销量。但书的版刻不精,有错字漏字。前面的小说故事的叙述文字文白夹杂,引诗多平庸之作。后面的诗歌选本仅仅是简单排列,卷首既题为“新选唐朝李学士诗词”,有诗无词,还夹杂了几首杜甫诗。书的总体面貌呈现出一种混搭风格,。之所以出现这一作品的原因如下:一是创作者的创作过程较为匆忙;二是书坊在出版方面的错误;三是读者定位为老百姓,有意迎合民间大众的喜好。

暂且抛开艺术水准高低这一因素,这样一部形式奇特的作品,是我国现存古籍的一个特殊范例,具有着独特的文本价值与文献价值。《太白诗话》一书通过小说的形式保存了部分不被人熟知的民间诗歌,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民俗价值。《太白诗话》小说部分采用以诗代话的写作技法,集中体现了诗话体小说的体制特点,可作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外另一个研究诗话体小说的范本。这是迄今为止第二部以“诗话”命名的诗话体小说,是李白的诗歌选本与接受史研究的新个案,也是目前仅见的一本将小说与诗歌选本这两种不同体例结合起来的书籍。通过《太白诗话》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窥见编作者把小说与诗歌两种文体嫁接起来的努力,以及他将传统雅文学与新兴俗文学合流的用心。

猜你喜欢
诗话太白唐诗
现代诗话研究中诗话的分类问题
太白湖畔
深夜拟词有感
唐诗赏读
诗话札记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
清点乡愁
点穴祛疾:急性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