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辨治慢性肾病

2018-03-20 01:39甘小双张红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肝血精血同治

甘小双,张红梅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31)

慢性肾病在西医中是指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红斑狼疮肾炎等肾脏病迁延三个月以上,病人的血液、尿液、影像学、病理学等指标出现异常,或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低于60%的一系列肾脏疾病的总称[1]。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然有所不同,但其起源相同,在生理病理上也密切相关[2],故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脏的功能有一定的关联,“肝肾同源”成为临床上从肝治肾的重要理论来源。所以针对慢性肾病的不同证型,临床上采用疏肝法、清肝法、柔肝法、平肝法治疗多种慢性肾病的病案大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从而也验证了从肝辨证治疗慢性肾病理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 发展趋势

慢性肾病在祖国医学中可归于“劳淋”“虚劳”“腰痛 ”等范畴,临床上出现水肿、尿血、腰痛、小便不利、阳痿等症状,多与湿热、瘀血、痰浊、风邪、毒邪侵袭有关,治疗益气利水、补肾活血、益肾解毒、或补益脾肾以扶正祛邪,标本同治。CKD种类繁多,包括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肾炎、IgA 肾病、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慢性肾病具有较为广泛的发病人群,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有很大比例的患者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而肾脏替代疗法中不仅存在肾源稀缺、价格昂贵等弊端,即使肾脏替代手术成功,患者存活率低、生活质量下降等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近年来,CKD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CKD不断进展将导致尿毒症的发生,而尿毒症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医疗费用的特点[3]。

2 “肝肾同源”

2.1 理论来源 “肝肾同源”又称为“乙癸同源”或者“肝肾同治”,肝属木,肾属水,根据五行相生原理,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母子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相互影响。《内经》中所述的“肾主骨生髓”,而髓为肝的物质来源基础,是“肝肾同源”的医学根源。《易经》中“此消彼长,阴阳变化”的哲学思想也为“肝肾同源”提供了哲学依据,所以才有“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盗母气”[4]等症候变化,并因此总结出“滋水涵木”的肝肾同治的治则治法。李中梓所著《医宗必读》主张肾作为先天之本,肾脏的功能对其他脏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治疗疾病是应充分考虑“补肾”这一关键。虽然阴阳在人体各司其职,但是当阴阳俱虚的时候,补阳时应该注意滋阴,而肝肾之中,肝为阳,肾为阴,这体现了在治疗肾病时“肝肾同治”的意义。总结《内经》《易经》《医宗必读》等经典理论思想,不难得出虽然肝和肾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但是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所以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临床上可以采用肝肾同治的方法治疗慢性肾病,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2.2 生理相关 肝肾在生理上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精血同源、情志治病。一方面,肝藏血,肾藏精,精血本同源并且可以相互滋养,而肝肾均位于下焦,当肾精不足时,肝血可化生;肝阳过于亢盛时,肾精用以制约,肝血与肾精的相互作用使肝肾之阴阳得以维持。肾精属先天之本,肝血起源于生殖之精,肝血与肾精均受脾胃的充养,通过精血互生互化原理在生理与病理上密切关联。

另一方面,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气机的通畅是精血津液等物质运动的基本条件,精血津液又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当肝脏失于疏泄时,气机不畅,气血逆乱,津液精血代谢失调,脏腑不能发挥其功能,机体处于病态。同时,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主神明,所以,肾精的充盛也是神志活动的基础[5]。另外,肝主升发,善调达,肾主水,肝脏的疏泄调达作用使水液代谢开阖有度,而肝脏的这一作用也必须依赖肾精的滋养[6]。

2.3 病理相关 在病理上,肝肾中任何一方出现不足或者过盛,另一方都会受到影响,引起相应的生理、病理反应,严重时导致肝肾均亏[7]。肝脏体阴而用阳,易出现阳亢之证;而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乃先天之精,是机体精血津液的本源,是肾阴和肾阳的物质基础,是产生肾气的条件,当肾精不足时,不能滋养肝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病理反应。肾水不能涵养肝阳易诱发中风、眩晕、癫狂等神志异常反应,治疗时应当注意补益肾精、滋阴潜阳,滋水涵木。“滋水涵木”体现的是“肝肾同治”的治疗原则,“肝肾同治”还包括“肝病治肾”“肾病治肝”,这种治疗方法符合“补不足、损有余”的治疗原则。通过“滋水涵木”维持肝血和肾精的相对平衡,说明肝血与肾精生发—涵养、疏泄—闭藏相互协调的重要性[8]。

同时,经现代医学研究,肝和肾还可以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作用来调节应激反应[9],在中医理论中,这种应激反应属于情志异常,说明肝肾对情志反应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也为“肝肾同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3 临床经验

3.1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常见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发病机制是炎性因子的侵袭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损伤、最终引起肾脏的代谢紊乱[10-12]。糖尿病肾病的存活率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预后较差。但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时,从肝入手,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减轻患者的家庭和心理负担。临床经验[13-15]证明,糖尿病肾病多表现为肝肾亏虚,治疗时除了补肾应注意护肝,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以滋养肝肾为主要治疗方法,在生地黄、山药、山萸肉等补肾药物中常配伍枸杞子、菊花等归肝经的药物来养肝明目。有研究表明,杞菊地黄丸中的枸杞子、山萸肉、熟地黄等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提高血液中的 IgM 、IgG、IgA 的含量,消除水肿,改善肾功能。

3.2 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患者多有较长时间的高血压病史,病久则肝肾亏虚,以阴虚较常见,故高血压肾病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头晕、目眩、面赤等肝阳上亢的表现。在治疗高血压肾病时应当注重肝肾同调,调节肝肾失和引起的气血阴阳变化,治法上应当以补益肝肾为主,以平肝化浊祛瘀为辅[16-17],用滋肾平肝息风类的药物治疗高血压肾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因为慢性肾病的疗程、预后的良好与肝脏的盛衰、肝功能的强弱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的功能须气血调和才能发挥作用,治疗高血压肾病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加柴胡以疏肝理气,使气血畅通,肝肾同调,体现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整体观。

3.3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的水肿与脾的运化、肝脏的疏泄、三焦的疏通不利密切相关。肝脏善调节全身气机,所以为了使气血通畅,中医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时用五苓散加白芍、当归、熟地黄等滋阴补血,柔肝敛阴的药物,或用四逆散加栀子、泽泻、茯苓等疏肝理气、通利小便。当慢性肾炎湿热毒邪肝气郁结,正虚邪恋,日久不愈,证型繁杂时,肾气不充,须以滋肾柔肝、清化瘀毒[18]为主要治疗方法。这种从肝治疗肾病的方法不仅能利水消肿,还可以理气补血,祛邪而不伤正,标本同治,肝肾同调。

3.4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本病的治疗与预后和患者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临床实践证明,情志变化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疏肝理气法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肾病综合征[19]。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时,用益肾疏肝法治疗,通过调节水液代谢防治水湿的潴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情绪抑郁可以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而兴奋则促进吞噬细胞及外周淋巴细胞的产生。免疫细胞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上肾病综合征的发展。中医学的情志致病理论也说明了气机的条畅对五脏六腑气血的影响。若情志调和,脏腑条畅,则可以抵御病邪入侵,所以调畅气机 、调和脏腑功能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肝主疏泄,使全身气机调畅,故疏肝理气法可通过调畅五脏六腑的气机来调节免疫功能。

4 小结

慢性肾病的种类繁杂,病因复杂,日久迁延不愈则造成不良的后果。中医根据“肝肾同源”的理论基础,从肝入手,根据不同的证型,在补肾益肾滋肾的同时采用疏肝、平肝、柔肝等方法,在治疗肾病的药物中加入枸杞子、白芍、柴胡、菊花等归肝经的药物,使肝肾同调,标本同治。从肝入手辨治慢性肾病的方法体现了中医独特的治疗思路,为慢性肾病患者减轻了经济及心理负担。同时这种理论对慢性肾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做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肝血精血同治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四水同治
扎纸马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这些信号提示肝不好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古人养形有三法
铸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