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丽 张同柏
(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维、品格、身体健康、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班级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其重要性日益彰显。然而,大部分班主任主要根据学校工作要求进行班级管理,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规划和实践,停留在个人经验层次,班级育人的效果堪忧。为了最大程度发挥班级育人的效果,班主任应该有系统的治班方略,包括明确治班理念、制定班级制度、开展班级活动、开设班本课程、创建班级文化、加强家校合作等重要方面,这样,方能建设好民主和谐、共同提高、生机勃勃的班集体。本文以JXNU小学六(1)班级建设个案为例,阐述核心素养下的法德情融合的治班方略。
“法·情·势”融合的治班理念,即班主任要转换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聆听者、评价者,权衡轻重,既要按章办事,又能张弛有度,把班级建设成为法中有情、情法合一,学生自主自觉发展的教育“势场”。
依法治班。依法治班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制订、维护、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从而形成民主、科学、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进而有效地管理班级。依法治班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为生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不能是班级唯一立“法”——班规者,而应充当班级立“法”的指导者。
以情促管。以情治班,就是用心感受学生的体会,用爱抚慰学生的心灵,构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寓情于理,以情动人,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保障以法从严治班的实现。班主任应该在学习上一视同仁,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情温暖学生,用爱感化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以势养班。作为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规范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营造科学、民主、文明、和谐的班级环境,从而使他们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六年级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期,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我控制,以营造班级良好的教育场域。
表1 班规制定的方向
表2 行为奖惩程度
表3 班级活动
为践行法·情·势的治班理念,以及侧重学生素养发的班级发展目标,由班主任指导,参考美国杰出教师克拉克的教室准则,班委结合本班在学习、健康生活、文明礼仪、自我管理、卫生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班规。
班规制定的方向有(表1):
初次班规制定好后定期进行修改,以“班币制”辅助班规的有效实施。班级商店的品种(主要是学习用品,除此之外还会有同学们的手工艺品等)由学生提议,家委会负责添办,班级商品的价位由学生讨论决定。对于好的行为表现给予奖励,不良的行为进行惩罚,如表2。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早期,求知欲、好胜心、好奇心比较强烈,他们很愿意在班级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责任心,但由于自控力和独立性不强,比较容易放弃。所以,与学校要求开展的活动相互整合,还结合班级发展目标,针对班级情况,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组织和开展新颖有趣的班级特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表3。
班本课程,以班级师生为主体开发和实施,着眼班级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力求规范、合理和有效,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班级文化情境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弥补学生课堂学习时空的不足,结合六年级学生特点开设了具有学科拓展性的“魅力语文”和“动感数学”的班本课程,如表4和表5。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8—14岁最容易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开设了“动感数学”的班本课程,如表5。
结合以上“魅力语文”和“动感数学”两个班本课程,并考虑到小学六年级的学期课时数,我的班本课程授课时间为每周一次,单周语文,双周数学,共15周,每次授课一小时,时间安排为每周五下午。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的观念、行为方式,分为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由前述可知,在班级建设中,形成了有体系的班级规则制度,系列的班级活动和班本课程,自然地扎根生成了班级制度和行为文化,而承载着活动轨迹和效果的材料,如“种植园等班级活动照片、民风民俗摄影绘画作品集、优秀原创诗集、优秀数学小报、圆柱圆锥等教具”,这些都构成了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反过来促进班级建设。
表4 “魅力语文”班本课程
表5 “动感数学”班本课程
儿童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教育目的和教育行动一致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在班级治理中,家校开展了深度多元的合作,成立家长委员会,专业分工,各负其责。家委会参与班级商店、班级图书的添置及班级活动。例如在“体育我最强”活动,家委会负责准备好活动需要的麻袋、自行车、绑带等活动工具,同时也要预防意外的发生,备好急救药品等。在班级规则制定和实施,班本课程实施中也许要家长深度参与,相互促进。
总之,在法德情的治班策略作用下,全班学生的规则、道德及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成绩得到明显的提升,一个和谐民主、特色鲜明、生机勃勃的班集体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