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8-03-19 16:40张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艺术院校分层教学

张晶

摘要: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根据艺术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现状,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并结合艺术院校的自身特点实现了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艺术院校;分层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4-0102-02

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成为当今大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突出标志,计算机基础已经成为各门类学科教育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各大高等院校的公共必须基础课。

而各类高校中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甚至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瓶颈。首先因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入学的高校新生将不再是“零基础”。其次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及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导致学生兴趣全无。再次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众多,学生的思想是重专业轻基础理论。

1 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背景及现状

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教学中,涉及五大学科十大学院35个专业(动画、摄影、建筑艺术、景观设计、工业设计、油画、史论等)都属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设置跨度很大,而该课程实施的是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中国美术学院90%的学生是艺术生,本身性格外向、思维跳跃,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对专业的能力掌控度较大,更大的兴趣在专业领域的拓展和发挥。而对于文化基础课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基础(Windows,office)的学习兴趣极小,由于该课程在中小学阶段开设过,并且教学内容有所重复,导致一大部分学生从心理上就轻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通过对中国美術学院不同专业的新生问卷调查。如下:

通过表1可以大体了解到,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他们理想中的高,大多数的学生在参加会考或中小阶段的学习还是相对比较简单,若真正让学生独立操作一篇文章的排版,或对一个表格的函数计算,可能存在的问题(操作能力弱的问题)就比较明显了。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迫在眉睫,开展大学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势在必行。

2 采用分层教学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分层教学的概念为引入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开展起来,当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李少林在《整合式计算机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人为“分层教学是针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习对象,在基础知识教学前提下,综合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一种灵活教学模式。”[1]分层教学的主体还是教学,教学是老师对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来完成内容。分层次是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作业,有区别地组织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改善学院师资水平。

1) 传统教学与分层教学比较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除了采用板书、课件辅助课堂外,主要以讲解为主,也包括现在的微课、慕课或翻转教学模式,无论哪种方式,老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师生关系是主从关系,学生无权选择自主权,这样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产生对该课程枯燥、乏味的情绪。

分层教学是根据原有的教学大纲,对个体差异的对象做不同层次的教学,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各层次的学生的技术、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

2) 分层教学在本课程的优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在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对软件熟练的驾驭能力。而学生个体差役的问题,有些学生对电脑本身感兴趣,或者说对电脑有极高的悟性,而存在有些学生的重理论轻操作,那么千篇一律的进行教学活动对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就会觉得浪费时间,所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跨学科的结合,中国美术学院80%的专业都是从事设计艺术,都需要使用计算机来完成毕业创作或作业,这就对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实践分层教学模式

先对入学新生进行摸底测试,然后设置相应课程。如下:

根据各专业特点,将该课程分三类:即传统艺术类(书法、国画、艺术理论)、二维艺术类(艺术设计、图媒、绘图)和三维艺术类(造型、建筑),各类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结合本专业特点实施教学。以入学摸底测试成绩作为参考进行分层,为A(免修)、B(半必修)、C(必修)三个层次。

必修层次(C类)的学生主要是纯艺类,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平时接触电脑少,自己的专业又是和毛笔、宣纸这类实物有关,在加上心里本身有所抗拒计算机操作。所以呈现出测试成绩明显比其他专业分数低。那么这类层次的学生将把《大学计算机》作为他们的必修课,按照教学大纲系统的组织教学。

半必修层次(B类)的学生主要是二维艺术类居多,是学生数量最多的一类。这种情况说明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操作,但对于部分操作还不够灵活,如Excel中的函数、图表的应用,Word中的引用、审阅的使用。那么这类层次的学生半个学期加强对Office的高级应用讲解,半个学期根据个人专业方向和兴趣选修PS、DW等软件,更高的要求提升他们。

免修层次(A类),这类学生操作计算机水平很高,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那么就可以把学习时间用在专业兴趣或软件学习上,所以对这门课可以免修。

2) 教学方式分层

在分层次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必修层的学生,要充分运用课件、微课等多媒体设备,详细讲解,通过大量实例演示并加以练习巩固。对于选修层的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所以一半的学时也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侧重面不一样,可以针对Office的高级应用进行实战训练,以达到对软件的操控能力增加。还有一半的学时可以针对专业后续课程开展的设计软件学习,先打个基础,学会软件的使用。

而免修层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选修课程的开设,必须开设小班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的导入课程内容。

3) 考核方式分层

采用综合评价和个案评价策略,坚持以“鼓励”原则为主。

对于A类,免修该课程,以上交作品成绩(60%)和选修课程平时成绩(40%)两部分成绩为主。

对于B类,半免修课程,以通过浙江省MSoffice一级等级考通过率为主和平时成绩为辅两部分成绩为主。

对于C类,必修课程,以通过学校配套模拟一级软件库的成绩为主。

4 结论与思考

中国美术学院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老师多年来只是担任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重复地讲解使得老师对课程的倦怠和疲惫,甚至对其他计算机知识点的遗忘。那么,通过组织开展分层教学,安排分层教学策略。一方面锻炼了老师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也对他们的知识面提出了挑战,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作为学生层面是着眼于学生个体差异,在传统教学形式下进行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此外,对于C层次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放慢了教学进度,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呢的潜能;对于B层次的学生强化他们的计算机动手技能就,同时通过选修课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提升。对于A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还有是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能力。

作为课堂,原先那种沉寂、无趣的氛围被活跃、积极所代替,每一个学生很清楚自己要学的内容,把课堂有限的时间有意义和有目标的完成。更有效的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完成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互動保障。

当然,实际教学中,分层教学不是一种完美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科、不同背景产生的问题要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先行尝试,努力解决可能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少林.整合式计算机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6):137-138.

[2] 陆青梅.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3] 冯丽娟.分层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6(15).

[4] 孙琦.计算机基础教学促进艺术院校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策略[J].学术交流,2012.

[5] 李珊.谈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探索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艺术院校分层教学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