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敏
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学会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的空间,促使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和表达能力,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果。
一、对学生进行肯定,克服学生口语表达心理障碍
小学时期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第一,使学生信任教师,坚定地跟着教师进行学习;第二,使学生信任自己,认定自己一定可以学好英语。依据心理学情感过滤理论,学生的情感因素可对其知识的吸收程度产生影响。对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克服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方面的心理状态,应尽量让学生处在“非抵制状态下”,以饱满的状态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英语剧本《龟兔赛跑》。当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的作用。首先带头鼓掌,并采用“What a wonderful performance”“very surprised”等语句肯定学生的出色表演。学生经过多次反复诵读练习后,在表演情景剧的过程中,已经能运用流利的口语进行表达,并且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还能使一些平时羞于表达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二、为学生创造环境,增加学生口语表达练习机会
生活环境必定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而作為非母语语言学科,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有利的大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良好的英语氛围带动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综合各种教学资源、教学道具,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用英语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为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环境,增加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进行“Bens birthday”的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进行实地调查,并制作一份表格。当学生已经了解“When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on the...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Id like...”等重点句型的应用后,将事前做好的表格分发给学生。利用教师精心创设的具体情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纷纷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而产生一种自信心与满足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外积极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氛围,如在学生的宣传栏上用英语写一些励志标语,或是在班级中开设英语角,又或是定期开展英语黑板报竞赛活动等。通过多种课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
三、适当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口语表达体验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是能单纯依靠书本知识,还要进行亲身体验。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各种角色模拟活动,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相关体验,进而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实际体验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认知,深化口语交际能力,获得语言表达与运用技巧,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例如,在学习《Holidays》的“Listen,read and say”时,教师应先让学生通过整篇课文并完全熟悉Ben、Mr Green、Su Hai、Yang Ling等人物的对话,感受到课文中人物享受假期的愉悦之情。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角色,在设定好的情境中与同伴进行角色模拟,围绕“What do you want to do on holiday”进行叙述和表达,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四、基于口语叙述,逐渐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在语言学习中,口语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书面表达使口语表达得更有条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写短文的听力,让学生从听力中找出发音、语法上的错误,并予以纠正,再让学生分句进行复述。若学生感到难度较大,可给予适当点拨和启发。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技巧后,再让他们参照例文进行仿写。在学生复述或仿写的过程中,把自己从外界吸收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深加工,经过反复钻研琢磨后,自己组织语言,以不一样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在学习《Part A Lets read》一课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Liu Yuns weekend plan”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简单复述,从“Im going to…”顺利过渡到第三人称“She is going to…”,从而熟练掌握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最后,再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以“Liu Yuns weekend plan”为主题进行写作。
(作者单位:江西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