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

2018-03-19 15:28李春莲
江西教育C 2018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性思维能力探究

李春莲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教育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文是一门语言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内容涉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此种方法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师树立科学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关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某一专题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由此规定可见: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为基础,以个人和小组合作为组织方式,在社会或自然中选择探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进行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而且能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教育界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尝试,它能够充分展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深刻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相对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来说更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意义重大。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特点的学习活动,主要由探索和研究两部分组成,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以特定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究出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探究过程中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该方式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开拓学生的眼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过程开放、民主、平等,不仅能创建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学习的探究性特点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囊括的内容丰富多彩,是学生学习汉语言运用、古诗词文化、人生哲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开动脑筋去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和牢固,而不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如果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开拓思维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会很透彻,思维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是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教师把学生置于开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对特定专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突破原有的封闭的学习模式。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動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亲自去探索、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形成原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此外,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贴近生活实际、模式多元化,这样就使得整个探究过程更有魅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新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并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三、探究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补充,探究性学习强调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能有效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探究性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欠缺的。可以说,探究性学习不但打破了传统教学枯燥死板的课堂讲授模式,也使得原来严肃压抑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泼,能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充分,因此既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又能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协作能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搜集资料,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和锻炼,帮助他们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从而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学生细心、耐心、用心去研究、观察和体会,通过不断推敲,发现语文的魅力。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一)注重情感体验,内化知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体验,这种体验,指的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与认知发展相伴随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感性把握。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亲历性: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过程如影随形,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随文本内容的发展而产生悲欢、憎恶、向往与同情等情感体验,自己的心灵也经受一次洗礼。二是个体性: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会联想到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感和生活,自己所处的环境或社会经历,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独特的感受,具有较强烈的主观色彩。情感体验并非凭空产生或只注重体验,而是要在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同时进行,有了认知的参与、感悟、思考和理解之后,情感体验才会更加深刻。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

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新知识。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也不再只是简单地“授人以鱼”,而是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这也要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搜集所需的信息、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探究性学习中,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在于是否掌握了某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能否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分析、运用,以及有所发现和创造。可见,探究性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郑彦闻.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思路[J].教育界,2015,Z1.

[2]红梅.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6,61.

[3]刘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学园,2013,30.

[4]赵枫.关于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培养[J].中国创新导刊,2013,03.

[5]石丽霞.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J].读书文摘,2016,33.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探究性思维能力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培养思维能力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