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鑫,董安珂,师磊,宋东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腺性膀胱炎(CG)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为0.9%~1.9%,女性多于男性。CG患者以尿急、尿频、尿路梗阻等慢性膀胱刺激征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伴血尿、会阴部及下腹不适症状[1~3]。对于CG的治疗,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微波凝固治疗、单纯电切治疗,但治疗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本研究采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氟尿嘧啶热灌注化疗治疗CG患者1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CG患者126例,男44例,女82例;年龄27~72岁,平均45.6岁;病程3~24个月。纳入标准:具有完整病例资料;按照本研究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无精神类疾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CG;术后按时复查。排除标准:各种原因失访者;病例资料不完善;行使其他相关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病例。病变位于三角区96例,膀胱颈部22例,输尿管口周围3例,散在部位5例。临床主要变现为膀胱刺激征及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其中合并血尿者32例,合并膀胱颈口息肉46例,合并前列腺增生者13例。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氟尿嘧啶热灌注化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切除病变部位及周围2 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潜肌层,合并感染者同时行抗菌和对症治疗,合并膀胱颈口息肉者同时行经口息肉切除术,合并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后留置18-24F三腔尿管5~7 d,根据术后恢复情况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1~3 d。术后按时行氟尿嘧啶热灌注化疗:采用广州宝瑞BR-TRG-Ⅱ型热疗仪,以3 0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氟尿嘧啶5 000 mg灌入热疗袋内,加热至44 ℃,链接三腔尿管与热疗装置之间的出入通道,使热疗液经膀胱冲洗管道灌入膀胱,经引流尿液通道抽出膀胱,热疗机调至循环模式,灌注温度控制在44~45 ℃,抽取温度控制在43~44 ℃,并维持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持续热疗90 min,术后予以消炎治疗,并嘱患者多饮水。热疗每月1次,共3次。术后按时行膀胱镜检及随机多点取活检,每3月1次,并行尿常规检查。
1.3随访方法随访时间6~18个月,截止到2017年6月。随访期间进行尿常规检查、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每3月随访1次。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无正常,连续6个月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随机病理活检显示正常膀胱黏膜;好转:症状有所减轻,有间歇性膀胱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正常或有轻微改变,膀胱经复查黏膜正常或尚有散在病灶未愈者为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者,术后复查膀胱镜及病理活检仍发现有CG病变;复发:术后3个月膀胱镜检加病理活检无明显异常,但6个月后复查出CG。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出血。按照疗效判定标准,治愈95例,好转28例,复发3例,有效率为97.6%。术后6个月复查显示尿路刺激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尿症状缓解28例,膀胱经口息肉、前列腺增生所致下尿路梗阻症状缓解56例;无异常黏膜102例,有散在病灶21例,复发3例。
Von limbeck于1887年首次描述CG,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4]。一般认为,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可以引起膀胱增生性病变继而引起CG。一项对50例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患者的研究发现,88%的患者伴有下尿路感染症状,57%的患者伴下尿路梗阻症状。文献报告,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下的膀胱移行上皮基底细胞发生灶性增生,并逐渐向固有层生长形成上皮芽,继而形成移行巢形结构,即Brunn′s巢,Brunn′s巢中心逐渐退化,形成囊腔样结构,最后囊腔内生成腺上皮,通过分泌黏液保护自身[5,6],发展成为CG。CG多累及膀胱三角、膀胱经口、输尿管开口处的膀胱黏膜[7],临床症状与其发病部位有密切联系。CG病变累及膀胱三角区者,因刺激膀胱黏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累及膀胱颈口者,可造成膀胱经口梗阻,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碍;累及输尿管口周围者,可引起患侧上尿路积水,并发感染时可出现肾绞痛、肾盂肾炎等严重的并发症。膀胱镜检查及组织活检是确诊CG的可靠手段,活检时要注意组织选取深度及范围,多点取活检是病理活检的基本原则[8]。据病理结果,可将CG分为移行上皮型、肠上皮型、前列腺上皮型[9]。根据镜下表现可分为滤泡样水肿型、乳头状瘤样型、慢性炎症型、黏膜无显著改变型,主张将小范围滤泡型、慢性炎症型、黏膜无显著改变型归于低危型CG,将乳头瘤样型、广泛滤泡型归于高危型CG,高危型患者癌变几率较高,因此应及时治疗[10]。对于CG的治疗,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微波凝固治疗、膀胱部分切除术、单纯电切治疗[10~12];但保守治疗仅适用于低危型CG,疗效差,并有向高危型转变的可能;微波凝固治疗通过使膀胱局部凝固坏死达到治疗效果,术后存在膀胱破的可能,且不适用于输尿管口周围病变,易造成输尿管狭窄;膀胱部分切除术花费高,对患者创伤大,该治疗方案现已少见;单存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能有效去除病变组织,目前仍在广泛使用,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可切除所有病变组织及周围2 cm的正常膀胱黏膜,深达浅肌层,且创伤小,能完整的切除病灶。热疗药物选用氟尿嘧啶,该药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家族的一种,主要杀灭增殖期的细胞,通过在体内转化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化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达到抑制DNA合成的目的,另还可以通过抑制RNA合成,继而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3]。此外,膀胱热疗还具有以下优点:①热疗可改善膀胱局部微循环,增强药物疗效;②热疗仪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温度的耐受差异,使灌注温度维持44~45 ℃,达到既能使肿瘤细胞凋亡,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治疗目的;③热疗改变细胞内的药物分布,影响药物代谢;④热疗可提高DNA对药物的反应率或抑制DNA修复[14]。本组126例患者中95例治愈、28例好转、3例复发,有效率达97.6%,所有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取得了满意疗效。我们体会,此方案对解除CG患者痛苦,预防症状复发及恶变,取得了可靠的疗效,且该法不良反应轻微,患者痛苦较小,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是最新的绿色疗法;但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操作,掌握好用药剂量、浓度,并严格把控灌注时间及温度变化,从而避免全身不良反应,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Wiener DP, Koss LG, Sablay B,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Brunn′s nests, cystitis cystica and squamous metaplasia in normal bladders[J]. J Urol, 1979,122(3):317-321.
[2] 付光庆,梁勇,黄凤鸣.20例男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28):26-28.
[3] Takizawa N, Matsuzaki T, Yamamoto T, et al. Novel strategy for cystitis glandularis: Oral treatment with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J]. Int J Urol, 2016,23(8):706-708.
[4] Gomez VSD, Burgos FR, Garcia RG. Glandular cystitis. Endovesical steroid treatment[J]. Arch Esp Urol, 2000,53(5):461-464.
[5] Williamson SR, Lopez-Beltran A, Montironi R, et al. Glandular lesions of the urinary bladde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 Histopathology, 2011,58(6):811-834.
[6] Li A, Zhou J, Lu H, et al. Pathological feature and immunoprofile of cystitis glandularis accompanied with upp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J]. Biomed Res Int, 2014,2014:872170.
[7] Giannopoulos A, Constantinides C, Fokaeas E, et al. The immunomodulating effect of interferon-gamma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s in preventing bladder cancer recurrence[J]. Clin Cancer Res, 2003,9(15):5550-5558.
[8] 逄城,马洪顺,刘光明.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J].山东医药,2014,54(12):77-79.
[9] 张剑飞,杨为民,陈忠,等.不同分型的腺性膀胱炎与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11):843-844.
[10] 王宁,叶章群,陈志强.腺性膀胱炎的新认识[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7,38(3):235-237.
[11] 魏鑫,王凯臣,王尧,等.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无菌透明质酸钠液的疗效观察[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1):37-40.
[12] 苏耀武,周军,陈凯强,等.腺性膀胱炎患者电切术后辅以药物膀胱灌注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SAS、QOL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4):125-127.
[13] 吴丽敏,王鸿梅,李军.氟尿嘧啶药理学及其相关代谢酶的遗传药理学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14(3):481-483.
[14] 唐鸿生,王斌,崔书中,等.持续膀胱热灌注化疗技术方法的建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3):2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