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

2018-04-11 03:03:32周蓉孙剑汪卫华纪菊英刘羽
山东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营养神经

周蓉,孙剑,汪卫华,纪菊英,刘羽

(常州和平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精神分裂症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神经可塑性与细胞再生能力损伤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神经营养家族成员之一,当其水平减少时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发生风险[2,3]。目前,临床上关于血清BDNF、GDNF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旨在为临床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常州和平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7例(观察组),男56例,女41例;年龄23~72(47.13±10.52)岁;病程1~12(5.74±1.33)a;受教育年限6~18(10.28±6.32)a。纳入标准[4]:①诊断均符合第4版American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制定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精神症状阳性及阴性量表(PANSS)评分在60分以上;③无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④入院前6个月内未接受过相关治疗;⑤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药物或酒精依赖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临床病历资料缺失者;⑤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理解相关量表内容者。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22~73(47.15±10.53)岁;受教育年限5~18(10.24±6.31)a。观察组患者均予以抗精神药物以及物理治疗,即采用奥氮平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治疗时间60 d。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入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血清BDNF、GDNF检测方法 入选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各5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保存于-80 ℃冰箱中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GDNF,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科技有限公司。

1.3 认知功能评价方法 采用斯楚普测试、连线测试、符号编码、言语极易、工作记忆予以评估[5]。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PANSS减分率进行评估[6],PANSS减分率≥75%为痊愈,PANSS减分率在50%~75%为显效,PANSS减分率在25%~50%为有效,PANSS减分率<25%为无效。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血清BDNF、GDNF水平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BDNF、GDNF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观察组治疗前血清BDNF、GDNF水平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见表3。

浅谈培训公寓的员工管理……………………………………………………………………………………………崔慧芳(4.76)

表3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BDNF、GDNF水平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4观察组治疗后不同临床疗效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比较 观察组根据临床疗效分为痊愈20例、显效49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治疗后不同临床疗效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比较见表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之一,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功能障碍是此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近年来,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发育及脑可塑性中的作用开始被重视,其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GDNF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两者均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7,8]。研究[9~11]发现,不同临床分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存在差异,且随病程的不断延长、发病次数的增多,血清BDNF、GDNF水平降低。可见,BDNF及GDNF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发生、进展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测指标。

表4    观察组治疗后不同临床疗效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比较

注:与无效者比较,#P<0.05;与有效者比较,*P<0.05;与显效者比较,¥P<0.0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清BDNF、GD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及GDNF水平降低,两者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原因,笔者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对中枢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避免神经元凋亡,并在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谷氨酸能突触可缩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2~14]。动物研究证实,BDNF及GDNF具有促进多巴胺、5-羟色胺表达作用,同时可促进抑郁样行为小鼠额叶皮层5-羟色胺2A受体基因表达[15]。这也进一步表明了BDNF及GDNF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斯楚普测验评分、符号编码评分、言语记忆评分、工作记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连线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下降,原因主要可能与患者的神经网络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认知功能主要是指大脑通过感知觉、思维以及记忆等过程反映客观事物的联系、特征以及关系的心理过程,且主要取决于复杂的相互连接神经网络的功能,若此种神经网络功能异常,则可能会导致明显的认知障碍。国内外研究证实,85%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6,1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BDNF、GDNF水平与斯楚普测验评分、符号编码评分、言语记忆评分、工作记忆评分呈正相关,与连线测试评分呈负相关。这也再次表明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与认知功能存在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检测两指标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痊愈者、显效者、有效者、无效者血清BDNF及GDNF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这提示了血清BDNF、GDNF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存在密切相关,且疗效越好,两项指标表达水平越低。表明血清BDNF及GDNF水平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即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总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降低,检测两指标有助于此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参考文献:

[1] Bhambhvani HP, Mueller TM, Simmons MS, et al. Actin polymerization is reduced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Transl Psychiatry, 2017,7(12):1278.

[2] 章隆,宋明芬,董介正,等.幻觉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血浆浓度与C270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2):179-181.

[4] 张开元,宋明芬,陶云海,等.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 T多态性与利培酮临床疗效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21-23.

[5] 姚丽,狄桂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肾结石及围术期护理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8):4092-4095.

[6] 唐伟,杨馥银,章金良,等.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6,38(20):1679-1682.

[7] Morera-Fumero AL, Díaz-Mesa E, Abreu-Gonzalez P, et al. A three-month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anges in day/night serum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paranoid schizophrenia[J]. PLoS One, 2017,12(12):189348-189349.

[8] 徐清,程灶火,刘晓伟,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5):3171-3177.

[9] 段维维,唐小伟,杨韦,等.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5):329-331.

[10] 程伟.奥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sTNFRs及神经电生理特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3):2893-2896.

[11] 李泽兵,李冬,林萍,等.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辅助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6):725-728.

[12] 廖美艳,李彩霞,吴奇锋,等.2型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与BDNF的关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40-42.

[13] 王云香.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与认知功能的改变及抗精神药物和物理治疗对其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0):1457-1460.

[14] 李强,李予春,王翠鹏,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5):43-45.

[15] 韩娇,陈振华,王高华,等.补肾壮阳胶囊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1):77-80.

[16] 戴南,陈鹏,曾勇,等.以阳性和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蛋白因子与认知功能的相关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5):416-420.

[17] 崔力军,潘鑫,朱洁琳,等.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22(4):466-470.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营养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34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 05:22:46
“神经”病友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51:13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海峡姐妹(2016年5期)2016-02-27 15:20:20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