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跃
摘 要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所以对于图书馆来说,“创新”是一个始终不变的话题,但如何准确认知创新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从“温故而知新”“物相杂”“无中生有”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温故而知新”是“创造性转化”;“物相杂”“五色成文而不乱”是“创建性融合”;“无中生有”是“创新性发展”。此三者构成了“创新”的全部意义。“创新”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方法。意识是道,方法是器。道器不二,创新不断。图书馆是文明与人文的象征,是一个与“文”紧密相连的神圣之地。如何发扬图书馆人的人文精神,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论文从归止文明的方向,归止至善的目标,归止做人的道德,化成天下的责任,力行“四为”的情怀五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南京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正是在这样一种创新与人文精神的武装下开展的。
关键词 图书馆创新 人文精神 南京图书馆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2.001
The Innovative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Library
Xu Xiaoyue
Abstract According to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 Its innovation, therefore, becomes a perennial topic of library. However, how to discern the true innovation is a problem to address. In this paper,the innovation is discussed in three aspects as follows:“gaining new knowledge by review” “keeping diversity and blending five colors in harmony” “creating somethingness from nothingness”, which are interpreted by the author as innovative transfer, innovativ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The above three ideas constitute all meanings of innovation. Innovation is not only consciousness, but methods. Consciousness is interpreted as tao, and method be done as qi.Both of them are inseparable, generating innovation incessantly. Library is a symbol of civilization and humanity, with a close tie to which it is regarded as a divine place. Thus, how to cultivate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librarian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career. Above all, this paper gives us a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meanings of humanistic spirit from following five perspectives, including orientation of civilization, orientation of goodness,orientation of morality, orientation of fulfilling obligations for human beings, orientation of sparing no effort to realize the following four aspirations, including the aspiration to ordain conscience for Heaven and Earth, to secure life and fortune for the people, to continue lost teachings of past sages, and to establish peace for all future generations.Accordingly, Nanjing Library carries on all works in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humanity.
Keywords Library innovation. Humanistic spirit.Nanjing Library.
1 圖书馆与创新
对于图书馆来说,“转型”“创新”和“技术”,这个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因为不管是从事任何的专业、事业,都要切合着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不同,你就要转型,你就要创新。但是什么叫创新?如何理解创新。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里面会有一个容易被模糊的问题。通俗的说,人们一谈到“创”这个词,立即就会想到它是对开始做、初次做的定义,而“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所以,“创”和“创新”就被理解成抛弃原来旧的而初始创造出的新存在。但是,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一“初始”之前还有初始吗?一味地抛开旧的就等于创新吗?如此的思考又会促使我做更深入的思索:在创新中如何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时间维度?对于这三个维度都有个如何去呈现存在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创新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创新在于“温故”。对于过去呈现的“物”“理”“道”,如果要給它们一个词就叫做“故”。就算你要创新,如果你要离开过往的、过去的,你无法创新。所以说,每每我读到《论语》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这句话时,都能读出别样的感觉,而其深刻性真的是妙不可言。为什么要温故而知新呢,因为这个“故”里本身就蕴藏着了很多具有普适性、普遍性的理念和价值观。千万不要认为过去的东西只适合于过去,因为很多过去的东西,它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性质,因此我们的创新一定要建立在对过去的了解上以及紧紧抓住存在于“故”中的恒道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图书馆,从人类产生图书馆以来,它是干什么的?我想简单说,它一定和书与文字有关系。那么离开图书和文字,不要谈图书馆,不管你是要做什么样的发展,无论是纸质的、数字的、音响的、影像的。但是,这样一个“故”,如何在一个新的时空下,给它一个新的进入,这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我们所要掌握的。所以创新的第一点,一定要落实在对过去的、普遍的、普适的价值和理念的理解,把它在新的形势下去贯彻,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因为你为了创新而创新是无根的创新,因此你不是温故而创新。实际上之所以强调这一点,那还是在申论,在“故”里寻求的创新,并不代表是排除与当下现实的隔绝,恰恰相反,温故之所以能够“知新”,关键就在于是在现实当下对“故”的重温。“温”的过程正是在另外一个时空下对“故”这个存在进行符合特定时空下的呈现和发现。尽管说现代是传统的延续,但是,传统之“故”如要有“新”,则必须结合新的时势来呈现和发现存在于那个“故”当中的“新”。如此的“新”是从过去的“故”里在新的时空下走来的“新”。“温故而知新”“日新又新”“推陈出新”,都是在上述的意义上而表现它们的创新意义的。这是我对创新的第一点理解。
第二,创新在于“物相杂”。我对创新的第二个理解,是要通过对“文”这一概念的解释来把握。在中国,什么叫“文”呢?先哲说“物相杂曰文”“五色成文而不乱”,我对这两句话有自己的体会。我们所有的人类文化的创造,都是把不同因素、不同要素进行组合,这是讲“物相杂”,而把不同的物相杂以后叫做“文”。什么叫“文”呢?就是文饰,文饰以后就很漂亮,很美丽。如何让它美丽呢?就像装潢,把它装潢很美丽。我用一个哲学的观念来解释就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装潢设计需要设计者的主观的审美和兴趣爱好,这是讲的合目的性。但是,你在进行这项工作中还有个如何合乎规律性的问题,要有条理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装饰出来的作品才是美的。我从2010年来南京图书馆到今天,在开会上用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这个原则。在南京图书馆,我们有我们的目的性,我们怎么做都要合此目的。但是在人的主观目的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事物的规律。图书馆的建设当有它的规律性。但是,在创新过程中,你不能仅仅强调客观规律性,也就是说,你如果仅仅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就可以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强调客观的规律性,那要你人的主体性干什么?所以做好任何事都要将主观与客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说所谓的“文”的本义,就是将不同“物”和“事物”相杂糅,并找到它们的条理,使其有条不紊。换句话说,在事物中去找到它的规律性,找到它最佳的契合点而不使其混乱,这就变成了“文”。我们古人真的非常有智慧,将这一活动的过程叫做“文”。“物相杂故曰文”“五色成文而不乱”,此之谓也。所谓的“不乱”,就是它的规律性,就是它的条理性。所以说我们的图书馆,创造了那么多的先进的经验,包括现在提出“图书馆+”这个理念。加什么?我始终在讲,它的本体一定是图书馆。在图书馆这一个本体基础上,你去加,你去增加。图书馆以前和书店风马牛不相及,现在结合了;图书馆和博物馆各不相干,现在结合了;以前图书馆和很多先进的技术没有关系,现在结合了。所以说我觉得所谓的创新,就要在这样一种观念指导下进行。比如说我们南京图书馆,下决心做惠风书堂的“你选书,我买单”项目,在这里有一个理念在支撑着我,那就是图书馆文化的根本宗旨是什么?答案是:惠民。有人提出要解决“你是谁?”的问题。我的回答十分简单,“你是谁”?是全民;“你是谁”?是普通的广大的读者。那么说你有这个理念支撑,你就在做这项工作中,你会始终想着读者,你不会被诸多困难所吓倒;你要选好书,你要选经典的书去奉献给读者,因为读书一定要引导。大家都知道,“你选书,我买单”这个惠民工程,首先由内蒙古图书馆开创的。后来我觉得这项工程非常好,我要求向他们学习,之前,我们有的同志有些畏难情绪,觉得很烦。我在这里说,此项工作要想做大做强并做好,真的很烦,但任何创新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通过到内蒙古图书馆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创新。我们南京图书馆和当地的凤凰集团和新华书店进行了深入和规模性的结合。将我们江苏最大的出版集团,南京最大的新华书店与我们南京图书馆进行了“相杂”,并找出它们的规律性和条理性的东西,特别在我们本馆内开设的“惠风书堂”,将此项工程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我无比自豪的说,虽然此项工程不是我们南图的首创,但就其影响面来说,我们南图现在做的一定是全国第一。如此一来,使我们真正落实了图书馆文化惠民这一宗旨了。更为重要的是,让更多的民众及时读到了书,读到了好书,读到了经典。现在的惠风书堂,已经占到了我们南京馆的借书量的半壁江山了。我用一个哲学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通过实践,觉得这样一个理念,这样一个对图书馆,把你、我、他全部囊括在内。实践的结果是使得南京市民非常满意,高度赞扬我们的工作。再有一个我想告诉大家,讲我怎样治理图书馆,怎样使图书馆不断的将各种元素综合起来,并在创新中得到发展。我始终有一个这样的理念,孟子说要“先立乎其大者”。这个“大者”是什么?就是为这个地区,为中华民族整个素养的提升。任何的“物相杂”的综合创新都离不开这个“大者”。比如说,我们南京图书馆为什么要建立从0岁到15岁无门槛的少儿馆?在建立过程中,我的同仁也有过很多不同的意见。具体表现在这样一种认知,认为我们省级图书馆主要责任不在于少儿。后来我坚持,这里有两个理念支撑我这样做。一个理念:少年强则国家强;第二个理念:一旦一个人在少年、在孩童阶段,培养出阅读的习惯,对这个人的一生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通俗地说,放弃星期六、星期天的休息,由父母带到来南京图书馆看书的孩子,常此以往,他不成材是不可能的。还是那句话,我们南京图书馆的这一项工作,得到了江苏南京市广大市民最热烈的欢迎。这样一种惠民工作,就是我们有这样一个坚定理念在支撑着,这是我们坚持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以及“物相杂”式的创新。这是我对创新的第二点理解。
第三,创新在于“无中生有”。因为任何的创新都不是现成的,或者都不在现实当中。在我们的当下,它可能还不存在,但暂时不存在的东西并不表明它是不存在的。讲创新在于“无中生有”这个命题是很玄的吗?错!它一点不玄,甚至它是创新中一个最高的境界呢!之所以说从“无”中生出“有”,这是由构成这个宇宙的“道”之性而决定的。“道”就是“无限性的存在”,而这一“无限性的存在”可能在过去表现出来一点,可能在现在表现出来一点,但这些只是“道”的很少很少一部分啊!它过去和现在没有出现,或说未被呈现出来,但这绝对不表明它不存在啊!现在你总觉得不存在,或说“没有”,然而,它却时时在那里,等待人们将其呈现和发现呢!这一呈现和发现的过程,当然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由此可见,“无中生有”的命题和思想,不但一点不神秘,而且是绝对的真理性的命题和思想。真正的“创新”且是富有价值以及更高层次的“创新”,也就体现在这里。南京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许多的道——思想、理念,观念、正在不断从以前没有到现在的大量呈现,我们并将这一“道”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从而最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新的亮点。
要之,“温故而知新”是“创造性转化”;“物相杂”“五色成文而不乱”是“创建性融合”;“无中生有”是“创新性发展”。此三者构成了“创新”的全部意义。“创新”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方法。意识是道,方法是器。道器不二,创新不断。我们南图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将会按照上述原则不断去创新,从而让图书馆这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茁壮成长。
2 图书馆与人文精神
我曾经在一篇小文中这样写到:“不管如何定义和描述图书馆,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图书馆既是文化的承载、传播、发展之地,也是有文化和向往文化之人的汇集之地。图书馆是文明与人文的象征,是一个与‘文紧密相连的神圣之地。”于是,有关何为“人文”以及“人文精神”的问题一直是我最近思考的问题。通俗的说,究竟怎样理解人文精神,是一个亟待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段话我贴在我们南京图书馆的国学馆十德堂右边的那个墙面,就是想告诉人们,结合中中华传统文化来准确理解和把握人文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是中华人文精神?回答这一问题,我认为一定要紧紧扣住“人文”这个概念所要表达的意思及其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什么,换句话说,对中华人文精神的概括和总结,一定要在“人文”概念的原始义和经典义上来进行,否则都会游移其外而不得要领。我对“中华人文精神”的概括是:归止文明的方向;归止至善的目标;归止做人的道德;负起化成天下的责任;力行“四为”的情怀。具体阐释如下:
其一,“归止文明的方向”。这一文明的方向是代表光明和美丽的方向。《周易》在解释“贲”卦时说到:“文明以止,人文也”。此卦的卦象是“下离上艮” ()。离( )为火,表示光明和美丽;艮( )为山,表示安止和归宿。意思是指,人应该朝着和安止于光明和美丽之境也。这一光明和美丽的方向就是心性的方向,谓之心性的文明,而能够归止和安止于此的就是“人文”。由此可见,“人文”概念与“文明”概念形成了内在的关联性。要之,“人文”精神是指能具有向着光明美丽这一“文明”之境归止和安止的情怀。简言之,中华人文精神是指人要有方向。
其二,“归止至善的目标”。这是在具体回答什么地方是光明美丽的文明地方这一问题。儒家认为人文所要归止的文明之地就是“至善”。“止于至善”(《大学》语),此之谓也。所谓“至善”是表征超越善恶,人之为人的本来状态,在儒家看来就是“良心”。而在道家看来就是“道心”,在佛家看来就是“佛心”。这只是三家对人之为人的本来状态的不同表述而已,如果选一个共同的概念,那当然就是“初心”呢。而这一“初心”正是构成人之为人的那个被孟子称为的“几希”。“几希”就是“良心”,“良心”就是“至善”。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文”与“止于至善”以及“良心”的内在关联性。简言之,中华人文精神是指人要有良心。
其三,“归止做人的道德”。这是在具体回答和解决至善和良心表现在某个人的身份和角色的归止和安止于怎样的道德之上的问题。《大学》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也就是说,只要归止和安止于“仁敬孝慈信”这些道德,那么就表示你归止和安止于至善了。由此可见,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保存有良心以及各安不同的身份应归止和安止的“仁敬孝慈信”之德行。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文”与“归止做人的道德”的内在关联性。简言之,中华人文精神是指人要有道德。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先贤,富有智慧的概括出“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真正具有人文精神,一定要有这十德。所谓的仁,你就要有爱心;所谓的义,你就要公正;所谓的礼,你就要知道恭敬;所谓的智,就要知道向善;所谓的信,你就要诚信;所谓的孝,就是善事父母,所谓的悌,就是善事兄弟;所谓的忠,我们的先贤大德讲的非常清楚。在这里需要多讲几句。要引起大家要注意的是,从孔子到司马光,朱熹等圣贤,从《左传》《说文解字》到《六书精蕴》等经典和辞书,都明确告诉我们什么叫忠。孔子告诉我们“为人谋”叫忠,朱熹讲“尽己”叫忠,司马光讲“尽心于人曰忠”,《左传》讲“上思利民”就叫忠。《说文解字》说:“忠,敬也。从心,中声。”段玉裁补说道:“尽心曰忠”,《疏》说:“中心曰忠”;《广韵》说:“忠,无私也”;《六书精蕴》说:“忠,竭诚也”;《玉篇》说:“忠,直也”。可见,“忠”是在尽心、中心、无私、恭敬、竭诚、直率等行为上才能获得它的本来含义。所以,“忠德”就是尽心尽力,不偏不倚,恭敬竭诚,中心无私以奉公、任事、服职、对人之美德。也只有在这些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古人所说的“忠者,德之正也”。之深義,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所有中国传统经典告诉我们的“忠”都是我们要忠于他人,忠于事业,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什么是“上思利民”?在上者思考如何给人民带来利益才叫忠,所以说我们在讨论所谓的人文精神时,结合对这个“忠”德的理解,就是要在良心的指导下对所有问题进行归止。具体到对“忠”的理解,一定要恢复到它本来的意味。我想大家和我感受一样,如果把这个“忠”归结于文革时期理解的那个“愚忠”和“私忠”,甚至把它归结为“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那样一个忠,那一定是跟我们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的。最后什么叫“廉”?很多人理解什么叫做“廉”,不该你拿的东西你不要拿就是廉。错!孟子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什么意思?这个东西你可以拿,可以不拿,然你拿了就伤害廉。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品行!我们讲最后一德“耻”。图书馆如果只是为了利益,为了个人的而不是全民的惠民,你感到羞耻,你感到耳朵发烧,你感到心跳加快,这就是“耻”。所以说我觉得什么叫“人文精神”呢?按照这些美德去做的人,就是人文精神。
其四,“化成天下的责任”。人文的精神是体现在它要实现和达到“化成天下”的目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语),此之谓也。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文”与“化成天下”的内在关联性。大家应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出的“天下”概念不是指地域或空间意义上的全世界,而是指“文明”总和的那些要素。具体说来,包括人的心性,人的气质,人的道德,人的生命,人的品格,人的言行,人的生活方式,人的生存样态,世道人心,社会风尚,思想、精神和信仰等等。所以“化成天下”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净化心性,变化气质,淳化世风(我称其为“三化”),成就道德,成长生命,成全人格(我称其为“三成”),和谐社会,和协自然(我称其为“两和”)。也就是说,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当肩负起“化成天下”的责任。简言之,中华人文精神是指人要有责任。
其五,力行“四为”的情怀。这一“四为”的情怀主要是指北宋张载,也即张横渠那四句名言,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天太平”。此名言被称为“横渠四句”,又称“四为说”。横渠四句是对士大夫,或说知识分子的具体要求。有此精神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也就是说,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一个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天太平”的志向、使命和担当。简言之,中华人文精神是指人要有使命感。
综上所述,归止文明的方向,归止至善的初心,归止做人的道德,化成天下的责任,践行“四为”的使命以及能“依仁游艺”以实践“文以載道”等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外延。
懂了“人文”就懂了什么叫做“文化”。换句话说,我们弄懂了“人文精神”,实际上就等于弄懂了“文化”的特点及其功用。简言之,“文化”是与“人文”概念及其意旨、作用是紧密相连的。所谓“文化”就是“人文化成”或说“以文化人”的意思。而所谓“人文化成”的意思当是指以人文精神教育人民,养成良好社会风尚。或者也可以说,所谓“文化”就是“人文教化”。“人文”即为“修道”,“教”即为“教化”。《中庸》所说的“修道之谓教”就是要表达的这个意思。
这里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弄清了什么叫做中华人文精神以及文化的功用以后,就可以知道所谓真正的“人文学者”和“文化人”主要是就他的精神和情怀而言的,并不是说你有了高级职称,有了著名的头衔,有了高超的专业技艺,能出专著,能发文章,能写剧本,能导演影视,会搞研究教学,会写字画画,会唱歌跳舞等等就表明你是人文学者和文化人了。“文化”者,一头“观”着“人文”,一头“化成”着“天下”。可见“文化”或“文化者”首先必须解决的是“人文”素养、精神的“定性”“定位”问题。通俗的说,“文化者”或一切载道的文化,如果“自身”缺乏“人文”的定位和定性,那如何可以“化成天下”呢?即“文化者”本身就不“人文”,即不“文明”,不“光明美丽”,那么“它”的作用和效果必然是呈现“负面”“消极”“黑暗”“丑陋”的。有鉴于此,如果要使更多从事一切文化建设的工作者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文”者,那么,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是要使他们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怀啊!方向和目标千万不能错啊!本末不能倒置,“本立而道生”,此之谓也。
这里实际上还有个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除了强调“人文学者”和“文化者”要具有人文精神,中国今天要做的事,可能更多的要考虑让更多的中国人培养起人文精神和情怀。让全中国人都知道和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人之为的根据的“几希”之良心以及由良心发出的“人文”精神的巨大作用是不允许被忽视的。这也是我常常喜欢说的,占“人身”上的那个0.01的“几希”体量虽然小,但“质量大也”“威力强也”。只要我们善于培植,我们就会让它发挥出它应该有的巨大的力量来。这也正是为什么孟子那么强调人要“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原因所在。中国人向来不缺乏人文主义精神,但影响面太小,只是读书人晓得。由于受到教育水平的限制,在过去广大的人民群众少有接受“人文”观念的教育和宣传。而时至今日,在教育中又大大忽视这种“人文”教育,从而致使中国人在此方面严重或缺。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几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文精神”的大力弘扬,以此来呼唤良善,抑制邪恶。
要推进全民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提升,图书馆在这里应该能发挥它的特殊作用的。实际上在这里还要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中国古人将其称为“大者”。孟子喜欢说,做任何事皆要“立乎其大者”。我想这样一个“大者”,在我们图书馆,始终不能有须臾的改变。所以我曾经说,我们读书,我们图书馆提供那些所有的先进技术,都是想让你更好的读书。图书馆人一定要明白,读书不仅仅是增长知识。我提出读书的目的是:第一增长知识,第二开启智慧,第三净化心性,第四变化气质,第五成就道德,第六成长生命,第七成全人格。把这七句话总结成一句话,最通俗的是,你通过读书,你通过来图书馆,不管是看展览、听讲座、看电影、自修,所有一切都是要使你变得更好,这是读书的最后目的,也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究竟意义。我们做图书馆要做的是什么,你究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定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弄清楚。我们绝对不能停留在表面、表层,甚而不能停留在知识和技术的层面,而是要把握住图书馆的究竟。这一究竟一定是要使人变得更好,这才叫真正的读书。这才叫图书馆的究竟意义和终极使命。所以说我们古人有两句话,一直在指导着我如何读书,一直在指导着我如何去治理好南京图书馆。第一句就是北宋理学家程颐所说的:“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以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意思很明确,读了《论语》之前,你心胸狭窄,小人常戚戚,读了《论语》以后,你还是常戚戚,那你读《论语》干什么?读过《论语》,就要坦荡荡。读《论语》之前,你不害怕天命,你遇到大学者,你还调侃他几句,那不行啊。读过《论语》书,你就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才叫君子。原来的你,什么都斤斤计较,什么都是逐利追名,读过《论语》以后,就要“喻于义”。你读《论语》以前,干一件什么事情,你都骄傲,读过《论语》,还是那样,那还能叫读书?我们图书馆人,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措施,它的重点一定要落实在做一个道德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句话,做一个好人。不管你制定什么法,你这个法那是一定要引导全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些,就是想告诉人们,读任何的经典,一定要跟生命打通,一定要融化在血液里,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中。总之,要让读书学习成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样态。读书、知书、好书、乐书以实现净化心性、变化气质、愉悦精神、快乐人生、安顿生命之目的。再有一个,我喜欢用南宋陆九渊的一句话,陆九渊常常强调他自己读书“只是比他人读得別些子”。意思是说,我陆九渊读书跟别人读的就不一样。我要读出人性的光辉,读出生命的意义,读出人生的价值!所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说,读书学习等一切学问,没有其他的目的,只有唯一的目的就是寻求每个人不小心跑掉的良心。诚如上面所说到的,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一句话,做一个好人,此乃是做学问的唯一的目的。包括我们在做图书馆工作,实际上都是在做学问。这个学问是什么?做到最后的目的是什么?你自己首先要将读书和工作与自己的生命打通,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然后一定要让来我们图书馆读书的人成为好人。我们一定要坚持人心向善,与人为善的初心。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办图书馆,一定要有人文精神,有了此种精神你才能肩负起以“文化人”的使命。
任何一种精神如果不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那必将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而已。为了将人文精神贯彻和落实到我们南京图书馆的各项实际工作中,我提出了一个“四面”论。具体来说,领导和指导我们工作的是各级文化的部门,他们是政策的制定者,是中国文化事业的引领者,所以在图书馆的建设中,首先应该按照上面的指示精神做好各项规定工作,与他们一起去做“以文化人,淳化世风”的工作。这是贯彻上级指示的生活政治工程。我将此概括为做好工作的“上面”工程。此其一。在我看来,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中要始终对我们的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员工给予各方面的关怀。具体说来,就是要力图把全体南图人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以及每个得到尊严式地对待当成你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的再通俗些,你的工作绝对不能眼睛只向上面看而不重视对自己员工的关爱。这是注重下面職工的生活工程。我将此概括为做好工作的“下面”工程。此其二。如果你有了热爱文化,敬畏经典,普惠大众的心与情,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图书馆的各项事业中去。你会精心的去采书,会小心的去护书,会认真的去做好一切服务读者的事情。我对我们的员工经常说,要对读者做到“四个点”,即耐心点、主动点、热情点、和蔼点。我对惠民的理解就是让来图书馆的读者读到想读的书,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尊重,感到舒心满意。这是注重外在的服务工程。我将此概括为做好工作的“外面”工程。此其三。根据我在图书馆工作的经验,要做好图书馆工作,除了要做好采编、典藏、展览、研究等工作以外,实际上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为读者提供书籍的借阅工作。而要做好图书馆的这项主体工作,其最为重要的就是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一句话,服务水平。在这里所谓的服务是一个关涉到文明程度的问题。应该承认的是,目前就我国的图书馆服务水平来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着实不小。如何提升图书馆人的整体素养乃是今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一个软实力的问题。也可能正是它的软性,往往会被一些人所忽视,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始终应该着力要抓的大事。在历次图书馆的评估当中,尽管有些关于服务方面的指标,但更多的还是集中在评估能够看得见方面的项目之上,这显然不行。有鉴于此,我们南京图书馆要将提高服务质量放到我们工作的中心位置来抓。而要抓好这项工作,对员工的人文精神的培植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我会告诉大家,所有对读者表现出的耐心、主动、热情、和蔼,其根本在于我们要有一个“爱心”。爱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的“爱”,我将其概括为六句话,十二个字:有心,有情,给予,尊重,分享,宽容。要时刻提醒我们的干部职工注重净化心性、变化气质、成就道德的修养。这是注重内在心性的修养工程。我将此概括为做好工作的“里面”工程。此其四。以上也是我对如何做好南京图书馆工作所概括的“四面”(上面,下面,外面,里面)论。而这一理念一以贯之地践行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
如上所述,人文精神当肩负起“四为”的情怀。具体的说,就是践行北宋张载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和精神。这一向被视为是一种大情怀,大格局。在中国古代这“四为”是做为衡量是不是“士大夫”,即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的四条标准呢!通俗的说,你只有做到了这四条,你才算做合格的知识分子,否则你就免谈。没有这样一种情怀和责任担当,你不要说是知识分子。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图书馆人,肩负着一个这样的神圣使命,既然是神圣,你要长久,你绝对不要急功近利,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南京图书馆不到两年时间干了几十件实实在在的大事(二十四小时图书馆,零到十五岁年龄全覆盖的少儿图书馆,近一万平方米的国学图书馆,一千多平方米的古籍修复馆,馆史馆,惠风书堂,玄览堂,惜阴堂,十德堂,和畅文宛,电子广场,运动广场等等),如果说我们为了一些个人的利益,为了急功近利的什么好处,几十项中一样都不愿意做。一定要有大的胸怀,一定要有神圣的使命。我常说,我们所做的事那是要为南京图书馆第二个百年负责,要有这种胸怀和气魄。我曾经就图书馆人的使命提出过我的“三为说”:为往圣继绝学,为现世弘实学,为万世开新学。总之,在进行图书馆各项事业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具备最为重要,她关涉到方向,涉及到初心,伴随着人性,连接着道德,承载着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