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双双
摘 要 “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查报告总结了2005-2015年以来,用户学术内容发现行为的发展趋势和特征,通过调查分析,可看出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服务的个性化、转型变革、社交媒体化以及开放存取的发展趋势,对国内图书馆“内容发现服务”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学术出版物 内容发现 读者
分类号 G252.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2.008
Study on How Readers Discover Content in Scholarly Publications
Song Shuangshuang
Abstract “How readers discover content in scholarly publications” report concludes several headline findings and trends for content discover from 2005 to 2015.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w trends for content discover in scholarly publications, including individu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social medial and open access, which will have certain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tent discover service”of domestic libraries.
Keywords Scholarly publication. Content discover. Reader.
0 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学术传播模式的形成,拓宽了图书馆及出版产业链的边界。基于信息服务的基本职能,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知识服务为手段,为用户提供精心组织的信息资源,帮助用户找到发现和获取知识的新路径,让知识流动起来,成为图书馆界及出版界信息服务转型的发展趋势[1]。在面临去中介化挑战的当代,图书馆和出版社需要强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基于网络的学术资源存储工作,通过更有效的内容扩展组织,加快促进学术内容的发现和使用[2]。学术内容发现进程的加快必须以图书馆、出版社或其他内容供应商对用户内容发现模式的深刻了解为根本依据,而这种了解要么建立在第一手用户实践数据基础上,要么建立在用户调查数据基础上。Ithaka S+R图书馆和学术交流项目主管罗格.C.斯科菲尔德发现,现阶段内容供应商、图书馆、网络搜索引擎三方用户实践数据还未实现共享,因而调研成为当前全面了解用户内容发现模式的唯一可行路径[3]。2015年10-12月,Simon Inger与Tracy Gardner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主题调研(二位学者自2005年来就相同主题展开的第四次调研),调研以标准化问卷形式展开,对象涵盖来自学术界、企业、政府、医疗机构,包括作者、专家评审、学会会员以及其他社会注册用户的多类人群,共收到有效反馈40 439份,最终数据被用来与2005年、2008年及2012年数据进行充分对比。可以说,这是学术界在发现性问题上范围最广、挖掘最深的调研之一,对调研成果的客观分析及谨慎利用将有助于图书馆界、出版界创新学术内容发现服务,以更加科学智能的模式保障用户的知识发现和获取[4]。
1 “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结果
较之在线电子书,用户发现、获取期刊文章的模式更为精练和成熟,图书馆网页、图书馆连接服务器、A&I(Abstracting & Indexing,文摘和索引)、集成商、搜索引擎、出版商网站、电子邮件提醒、同行链接是用户发现、获取期刊文章的主要路径,围绕这些发现路径,“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总结了用户在不同研究阶段,或因检查内容不同而发生的差异和变化。
(1) 研究起点方面,A&I仍以轻微优势成为最重要的搜索资源,尽管自2008年以来,这种重要性一直呈下降趋势;学术搜索引擎显然比一般搜索引擎重要;自2012年以来,图书馆发现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由出版商控制的搜索资源重要性普遍次之,但重要程度不断提升。
(2) 期刊文章检索方面。高收入国家的学术研究者认为图书馆资源发现与A&I同等重要,而学术搜索引擎是最重要的检索资源。图书馆发现服务在学术研究者检索及学术部门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交叉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性有显著提升,但自2012年这种上升趋势开始停滞。一半以上的期刊内容以免费获取形式传递,医药学科的PubMedCentral效应尤为明显,社交媒体网站是低收入国家获取免费文章的显著来源。调研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发现路径中,内容报警表正越来越不重要,而社交网络在内容发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 在线电子书发现模式方面。不同学科部门有着显著差异,比起一般网络检索引擎,学术部门略偏好使用图书馆网页;医药学科部门偏向使用A&I,其他非学术部门偏向使用搜索引擎。学术部门更倾向于使用Google Scholar,而非Google;其他非学术部门的情况恰恰相反。在一些贫困地区,对Google Scholar认识的缺乏导致了當地机构知识库对免费学术资源较低的采纳和使用比率。通过手机获取期刊论文的使用比例仅为10%,低收入国家使用手机获取期刊论文的比例高于发达国家。检索仍是期刊论文发现的主要路径,对在线电子书而言,更是如此;APP在期刊发现中的使用依旧较低;期刊网站中最备受追捧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高收入国家用户更为重视出版商网站向其提供支持性数据的功能;不同阶层的用户普遍不看重出版商网站提供的社会化媒体共享、文章层面计量功能等被多数出版商认定的网站基本性功能。馆员的内容发现模型与其他类人群有着显著差异,其更偏向使用专业数据库及图书馆获取资源。
2 “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结果分析
“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堪称全球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2005-2015年)的探索学术内容发现趋势的研究之一。研究以区域、收入、社会部门、学科、工作职能、出版物内容等属性进性划分,持续追踪全球内容发现技术及模式的新潮流、新动向,通过细致深入的分析,为图书馆、出版商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内容发现服务决策有用的信息。通过对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揭示了学术内容发现的如下趋势:
2.1 分群分众的个性化发展趋势
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的模式和方法一方面会依据学术界、企业、医学等不同国家、部门的不同收入水平、以及科研学科和领域的不同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另一方面,会根据研究阶段、检索内容的不同(如研究起点检索、期刊文章检索、电子书检索)而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学术出版物发现行为是一个比较离散的、特征不够明显的、高频次的复杂行为过程。知识发现服务如同一个桥梁,一边连接着海量规模的数据,一边连接着高度复杂的用户信息需求[5],对用户内容发现行为中蕴含的丰富反馈信息进行挖掘,利用用户群体智慧解决和部署图书馆、出版商的内容发现服务,将推动知识发现新一轮的内在增长。既然学术内容发现行为有着显著的群体特征、阶段性特征,那么图书馆与出版商在全球化战略目标制定过程中,就应细分用户市场,评估不同目标用户群及其在不同研究阶段、检索阶段的内容发现需求,针对核心目标用户设计开发能够最优满足其需求的服务模式。
2.2 亟待轉型变革的发展趋势
研究显示,目前无论是A&I,还是图书馆发现服务及出版商网络都面临数字化发展的冲击。网络搜索引擎性能不断提升引发的激烈竞争,以及用户需求、内容发现模式变革带来的挑战,都需要图书馆和出版商开放思路。可以说,只有创新内容深加工模式提供丰富的信息产品,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专业化知识服务,最终建立基于专业社群和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才能在未来的内容发现竞争服务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变革意味着图书馆与出版商不仅需要加大对发现技术的投入力度,更高度通过关注用户体验、优化搜索界面、实现检索界面到全文资源的的无缝对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其学术资源,同时深入评估现有发现服务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分析备受用户追捧的发现功能的特征优势,从而依靠用户力量全面实现发现服务的转型升级。
2.3 社交媒体化的发展趋势
社交网络在内容发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thaka S+R高校教师调查”及“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指出,检索不再是学术内容发现的唯一方式,从个人推荐到社交媒体的多重发现渠道的叠加带来了比搜索更多的流量[3]。信息化时代,社交媒体的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社区化以及连通性的特点有利于用户在互联网上创造并传递更多的学术型信息,推动自身与学术环境的融合。社交媒体自崛起至今,不仅被用作组织机构、公众交流沟通的渠道,同样也是重要的信息存储库。有研究表明,用户使用社交媒体检索到的信息虽然在数量和种类上相对较少,但关联性更强;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检索时,用户表现更为积极且表现出的认知负担更小;更甚者,借助社交媒体能够有效地支持信息偶遇,从而开展个性化的知识发现服务[6]。由此可知,社交媒体在学术知识发现方面有着其他发现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和出版社应着力把握学术内容发现的社交媒体化发展趋势,在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充分了解用户的信息搜寻、信息检索、信息行为,拓展知识发现服务方面有所作为。
2.4 开放获取的发展趋势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图书馆界、出版界积极参与制定可操作的开放获取政策,探索可发现、可获取、可理解、可重用的数据共享实践,将越来越多的期刊杂志、电子书资源以免费形式提供给公众。“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期刊内容以免费获取形式传递,这些发现渠道包括Google Scholar、社交媒体网站、PubMedCentral等[4]。另一项调查显示,开放获取图书至2020年预期将增长30%[7]。显然易见的是,开放获取模式在用户知识发现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为适应该发展趋势,图书馆界、出版界需要不断完善机构开放获取政策和内容开放获取政策,除了建立开放存缴实施监测机制外,只要推动期刊、电子书出版的开放获取变革,通过共享数据库、数据期刊以及发布辅助数据等措施支持数据共享[8],参与社会整体开放资源、开放渠道的整合,与Google Scholar合作构建学术开放获取资源库等。在实施和改进开放获取服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将机构开放资源通过用户多种知识发现渠道进行分发,帮助用户对开放获取政策、开放获取渠道的深入了解,懂得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开放获取渠道发现更多的学术出版物内容。
3 “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带来的启示
3.1 提升学术出版物内容能见度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一方面用户查找有效信息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一旦内容不能很快让用户找到,马上会被其他内容所替代,因此,如何有效提供内容平台、组织内容扩展、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发现和使用出版物内容成为内容供应商最应关心的问题。由于用户对学术出版物内容的发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资源开放程度、资源组织形式、发现行为模式、个体发现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存续之道在于尽可能提升学术出版物内容的能见度,为用户提供更多知识发现的机遇和平台。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必须首先致力于消除人类知识发现的多重障碍,包括信息壁垒、信息孤岛等,通过推动开放获取、优化资源组织和标准化表述、建立信息链接等增加出版物内容的能见度。其次,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社会资源整合,构筑开放获取和机构数字资源无缝对接的大规模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彰显开放优势。最后,积极地推进学术资源揭示与共享,利用元数据、关联数据技术使数据成为学术记录中一流的、可辨识、 可参考的和可引用的元素[9]。
3.2 优化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渠道
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必须借助一定的内容分发渠道得以实现,如前文所述的图书馆网络、出版商网站、Google Scholar、PubMedCentral等都可视为优质的学术出版物内容分发渠道(或平台)。后媒体时代特征在于渠道中心化和内容的去中心化,当渠道有了海量端点、通用介质和能够吸聚重组的交互空间后,便上升为平台,如Google作为一个搜索引擎,从不创造内容,但其通过对海量内容的聚合使得搜索引擎变得尤为重要[10]。这也印证了2016学术图书馆发展趋势中“情报和图书馆服务和内容供应商的并购风潮”。令人鼓舞的是在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中,高校图书馆网站、在线目录在师生学术内容发现中仍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今后的内容发现渠道(平台) 战略规划中,图书馆需要以“开放性全球平台”的高度要求自我,一方面吸引全球学术社区广泛参与到平台的内容建设和互动中来;另一方面通过与不同媒体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跨界新媒体、跨界新平台。
3.3 支持用户个性化的学术内容发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成为知识发现服务的发展方向,而大数据、云计算从技术上让个性化内容推荐成为可能。用户内容发现既可以通过明确目标、计划的主动检索来实现,也可通过被动的信息偶遇来实现。正如“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所指出的,检索不再是学术内容发现的唯一方式,从个人推荐到社交媒体的多重发现渠道的叠加带来了比搜索更多的流量。对信息检索和信息偶遇的双重理解,对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的用户行为模型具有重要作用[11]。因此,在学术内容发现服务领域,图书馆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应用信息发现技术、对接多种移动终端、拓展用户内容发现渠道,汇集优质学术出版资源及院校特色资源,优化网站、目录检索的用户体验,不断提高满足用户个性化内容需求的水平;另一方面借助强大的数据采集、分类和挖掘技术,在用户内容检索、获取历史数据基础上智能分析出用户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学术出版物内容,建立个人用户模型,智能地为用户推荐个性化学术内容,从而提高信息偶遇概率,更有效开展个性化内容发现服务。
3.4 推动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的可持续化
外部知识资源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推动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功能完善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分享和交流,形成持续的学术内容创新机制。从内容发现到知识创新是一漫长的学习探索过程,这其中可能历经研究者的知识管理,与学术环境的交互、协同,批判式反省,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因此,图书馆关注的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内容的发现,而应充分渗透至用户知识发现到知识创新的全过程,辅助研究者管理科研数据,充分运用数字化的方法创建个体知识网络;协助学术社区构建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合作平台,促进个体知识网络和群体知识网络的良性交互;提供有利于激发科研创新的空间环境;以及协助研究者编纂项目成果、论文报告等,从而保障“学术内容发现-学术内容创新-新学术内容被发现”的闭环过程的实现,构建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可持续稳定的生态机制。
参考文献:
尹琨.从学术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访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乔晓东[EB/OL].(2015-08-20)[2017-02-10]. http://www.chuban.cc/zjsd/201508/t20150820_169410.html.
吴建中.知识是流动的: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新课题[EB/OL].(2015-02-03)[2017-02-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vfx1.html.
严榕.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的内容?[EB/OL].(2016-11-25)[2017-02-09].http://www.bookdao.com/article/198348/.
Tracy Gardner, Simon Inger. How readers Discover Content in Scholarly Publicaitons[EB/OL].(2016-03-04) [2017-02-12]. http://www.simoningerconsulting.com/papers/How%20Readers%20Discover%20Content%20in%20Scholarly%20Publications.pdf.
申明.是誰把搜索引擎变得更聪明?[EB/OL].(2016-10-30)[2017-02-12].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6/1030/c1004-28819132.html.
曹高辉,王佳,张思凤,等.信息科学的影响:致力于社区的研究 —— 第 78 届 ASIS&T 会 议 综 述 [J].图书情报知识,2016(5):104-115
Simba Information.Open Access Books Poised to Grow 30% a Year Through 2020[EB/OL].(2016-11-11)[2017-02-08].https://www.simbainformation.com/about/release.asp?id=4026.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16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会议通知[EB/OL].(2016-10-8)[2017-02-15]. http://www.csla.org.cn/Information_Content.jsp?InformationID=511.
吴建中.资源描述[EB/OL].(2015-03-03)[2017-02-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vgyq.html.
魏武挥.后媒体时代:内容、渠道和平台[EB/OL].(2014-05-13)[2017-02-10]. 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iY7Jjy7.
潘曙光.信息偶遇研究集[D].重庆:西南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