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彬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高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语文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继承我国传统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精神有了时代性价值,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负起相应的责任,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语文知识中,并结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发展,将学生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引导。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内容
从宏观上来讲,人类对自尊、命运、自我价值的维护就是人文精神,还包括对历史的重视。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己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塑造,其核心是人,对人际关系也同样注重。
高中语文的人文精神内涵
人文精神能够使人们知道如何“为人”,但人文精神无法成为一门学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而高中正是学生形成三观的阶段,语文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为学生灌输人文思想,将语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融合起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的现状
对人文教育缺乏重视
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注重,忽略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尽管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精神,但其方法不正确,只是对学生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新课标实施后,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
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
人文精神没有特定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使学生深入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将人文精神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只是一味讲解人文精神的内容,这样只会使学生出现抗拒心理,不愿学习人文精神,不利于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策略
符合时代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强烈,从以往的能力竞争转为成今天的素质竞争。高中是学生为人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想要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就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应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爱国精神等内容,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一来,学生的人生境界就能得以提高。
语文中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渗透
高中语文课程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渗透,其包括文言文、历史、寓言、人物传记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能够明理。此外,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具有更高的內涵,在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我国包容、宽广的胸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在阅读中通过风景、时代、人物等,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并学习课本中优秀的人文品格,进而改正自身的缺点,完善自我,有助于人文精神教育的开展。
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人文精神
教师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中应做到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将自身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地引导,使学生了解人文精神的内容,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还应创新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旁征博引的方式进行教育,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明白一些道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能够减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反感情绪,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阅读课本时就能体会课文中的人文精神,这时教师再对学生适当地引导,以达到教学目的。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整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且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应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自我反省,并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使学生拥有宽容、善良、大度的胸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结语
目前,我国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力度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对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视,并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在阅读中学生就会感受到人文品格,进而有效汲取,并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并及时改正,进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