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根
(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江苏 南京)
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渗透哪些方法,发展哪些方面能力呢?
(1)保持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
(2)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保持弹簧测力计位置和钩码数量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
这样的实验都是在培养学生通过改变条件,进行多次实验,排除实验的特殊性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的方法和能力。
如: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自由滑下,比较水平木板上木块被推动距离的大小;(控制质量相同,研究物体动能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2)让质量不同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比较水平木板上木块被推动距离的大小;(控制运动速度相同,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控制变量方法是初中物理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教材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如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初中物理教材提供了很多利用转换方法探究的实验。如通过正在工作的收音机前蜡烛火焰的晃动探究声音具有能量;通过平行放置在直导线下方静止的小磁针的偏转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过听到收音机里面传来“咔咔”的声音探究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验证电磁波的存在。这些都是渗透了转化的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已经开始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即对实验的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首先是定性分析,然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从课程标准要求可以知道,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非常注重实验的理解,学生不仅要观察实验的现象,对实验现象下的问题进行思考,而且还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能在初步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在实验结束后能对数据、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如: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教材章节后面的“反思与评价”中是这样要求的,在所示的实验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设计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关键是怎样确定像的位置?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围绕这两个关键问题来设计实验,思考:选择什么作为成像工具?选择什么作为成像物体?大小规格如何?从而经过思考选择茶色玻璃作为成像的平面镜,选择大小相同的两个棋子,这样既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自制实验器材,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音调可变的哨子、水瓶琴、土电话、小孔成像仪、万花筒、潜望镜、色光陀螺等很多优秀的作品。为了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能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组织学生用截留饮料瓶的上半部分,在瓶盖上开小孔,插上空心圆珠笔杆即可制成漏斗,再用一个乒乓球就可以研究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了。教师把传授知识与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也感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平时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原理却很简单。
仅仅依靠教材的方法,学生只会死读书,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思维能力永远都得不到培养,自制实验器材,不仅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又补充了实验课程资源,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自制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新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例如,在学习电路时,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有用材料制作“手电筒”,有的只有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的连接,虽然样子很丑陋,但也能完成电灯发光;有的不仅具有以上功能还有精美的外包装;有的还能发出强弱两种不同的光……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实验教学的要求;注重实验设计,让实验更加直观科学;注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做好每一个实验,发展学生实验能力;组织课后小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动作制作小实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