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研究

2018-03-16 10:01李永恒
吉林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丙组开颅乙组

李永恒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 611500)

最近几年,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较大转变,再加上老龄化问题与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科学的手术时间与手术方法,可使患者的预后情况充分改善[2]。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到手术时间分为三组。甲组出血后7 h内进行手术治疗,乙组出血后8~24 h内进行手术治疗,丙组出血后超过24 h进行手术治疗。甲组46例患者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36~83岁,平均(55.5±3.3)岁;乙组41例患者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37~84岁,平均(55.8±3.7)岁;丙组31例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38~80岁,平均(56.1±3.9)岁。三组患者性别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小脑出血与瞳孔散大,幕上血肿为5~70 ml者:实施全身麻醉,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作用下,利用头颅CT检查血肿位置,与翼点周围处头皮做一切口,长度为5 cm左右,呈小弧形,切开到骨膜位置,向额部翻同时产生皮肌瓣,把骨窗直径于颅钻钻孔后扩大4 cm左右,将硬脑膜电凝后呈“十”字样切开,随后,将已经液化血肿于血肿腔采用脑穿针进行试穿,同时,抽取数毫升,便于将血肿位置确定,使脑部压力有效降低。将皮质切开2 cm左右,采用脑压板慢慢牵开脑组织,直至血肿腔,在手术显微镜的辅助下清除液态血肿与凝血块,通过脑搏动力慢慢挤出与清除深部边缘的凝块。随后,利用双极电凝充分电凝动脉性出血点,对血肿壁的静脉性出血采用明胶海绵予以压迫止血。对皮质清除血肿以后,通常呈塌陷样,将血肿腔充分清洗,脑压显著降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于血肿腔放置外引流管,予以常规关颅处理,不缝合硬脑膜。有效观察与记录引流液的量与性状,术后脑脊液每天引出300 ml较适宜,使颅内压有效降低,对血压严格控制,确保气道的通常。②脑室铸型或以脑室出血为主者:实施脑室单侧或两侧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治疗,对血肿于置管后有效冲洗,进行轻度负压抽吸操作,术后采用10 000 U/d尿激酶自引流管内注入,夹闭引流管4 h后将其开放。③瞳孔散大且幕上血肿超过70 ml者:实施全身麻醉,开颅清除血肿,进行骨瓣减压操作,利用窄脑压板于距离血肿最近的脑功能哑区分开脑组织到血肿腔,基本或彻底清除血肿,于显微镜的辅助下完全止血,利用止血纱布贴贴在创伤处,放置引流管。如果血肿存在破入脑室的情况,需要对侧脑室实施置管外引流处理。④术后处理:术后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预防应激性溃疡、预防感染以及预防脱水等,避免剧烈运动,维持血压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左右。

1.3疗效判定:对全部患者予以2年的随访,按照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定患者的预后情况:日常生活彻底恢复为1级;能够独立生活或者日常生活基本恢复为2级;可扶拐行走,需要有他人的帮助为3级;卧床,但有意识为4级;植物生存状态为5级。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予以例数及率(%)表示,对比数据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预后1级、2级比例比乙组高,5级比乙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患者死亡率、3级、4级比例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1级、2级、3级比例高于丙组,且甲组4级、5级比例与死亡率比丙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1级、2级、3级比例比丙组高,4级与死亡率比丙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丙组5级比例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对比分析患者不同手术时间与手术方式预后情况[例(%)]

分组例数1级2级3级4级5级死亡甲组(n=46)4610(21.74)11(23.91)12(26.09)3(6.52)4(8.70)6(13.04)乙组(n=41)416(14.63)①②7(17.07)①②11(26.83)②3(7.32)②8(19.52)①6(14.63)②丙组(n=31)313(9.68)①4(12.90)①5(16.13)①5(16.13)①6(19.35)①8(25.81)

注:与甲组对比,①P<0.05;与丙组对比,②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的一种,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等[3]。其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多种优势,如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手术显微镜能够直视深部结构,避免正常脑组织与血管受损,彻底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再出血情况,完全止血,术后防止再次进行颅骨修补术[4]。能够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效选择可否扩大骨窗,如果在血肿清除后的脑压依然处在较高的水平,需要扩大骨窗与切口,实施颞肌下减压术治疗。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都可在直视的情况下清除血肿与进行止血操作,可充分减压,完全止血,对高龄与出血量少、出血部位表浅患者可于显微镜下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5-6]。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预后1级、2级比例比乙组高,5级比乙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患者死亡率、3级、4级比例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1级、2级、3级比例高于丙组,且甲组4级、5级比例与死亡率比丙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1级、2级、3级比例比丙组高,4级与死亡率比丙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丙组5级比例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超早期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高于早期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延迟手术治疗患者,表明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

总而言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或早期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并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与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使患者的预后情况充分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

[1] 李克和,黄录茂,雍成明,等.手术方式与时机的选择对不同部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5,20(3):230.

[2] 王建华,候建金.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68.

[3] 韩建立,胡分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间的选择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85.

[4] 马更平,康全利,陈善文.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6(3):52.

[5] 刘宏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369.

[6] 方志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8):29.

猜你喜欢
丙组开颅乙组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