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导图是有效思维的可视化,其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能够简单有效地帮助学生洞悉问题解决的关键。因此,文章在小学生的阅读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并基于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尝试,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内阅读;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09
作者简介:李笑笑(1990—),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一、思维导图的课内阅读前运用
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在预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一般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要求,其初衷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来熟悉文章,找出他们不太理解的地方,从而解决困难。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把它付诸实践,更不用说有深层次的感悟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制作预习思维导图,通过自学了解和分析他们所知道的。首先,学生画一个喜欢的思维导图的形式,然后用醒目的字体写主题,使用“生字新词”,“好词佳句”,“介绍作者”,“主要内容”和其他发散的关键词,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任务。然后,学生将未知的和难以理解的反映在另一个思维导图中。最后,学生根据设计绘制自己喜欢的颜色,完成预习思维导图,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结果组织阅读教学,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尝试中得到反馈,重点分析和指出学生在反馈中反映的问题、困难。通过这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发挥主要作用,提高课内阅读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的课内阅读中运用
1.思维导图在课堂笔记中的运用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以下现象:学生根据教学过程来做笔记,很多学生都是教师讲到哪里,他的笔记就做到哪里,没有技巧,没有选择性,重点也不突出;虽然这样学生记录详细,但没有听到重要的引导和解释,也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笔记的内容很多,但是复习时又找不到重点。思维导图可以弥补流水线记录的缺陷。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修饰词,可以记录关键信息以便于回忆,并且将课文内容集中到一张图中,学生不仅可以清晰地理解和识记,而且可以有效地保存信息便于复习。它不仅反映了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而且在复习时简单直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当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记录学生思考所得的与主题相关的所有关键词。一个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发挥组内所有学生的想象力,那將是一场头脑风暴。学生的思想互相启发,相互碰撞,使每个人的思维都很活跃。这样将观点和想法都清晰明了地呈现在思维导图中,直接有效且便于陈述总结。
三、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外阅读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运用到课内阅读中,也可以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校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然而,很多学生只追求了“量”的达标,而不能取得“质”的效果。因此,思维导图可以成为追求“质”的有效形式。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注意故事情节、故事人物、心得体会、表达方式等内容。比如:以“《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为例,很多学生设计了富有自身特点的思维导图,有“蜀国名将简介”“周瑜与诸葛亮人物对比”“《三国演义》人物特点”等。在尝试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在文本归纳、重构整体结构、理解逻辑顺序的过程中,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语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阅读的实践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绘画,形成扎实、细致的阅读习惯。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和聚焦性特征有助于知识的重组、连接和创新,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个体思维的充分展示。它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灵活性和深度,促进学生创造性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的练习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他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有效而有趣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进行阅读,喜爱阅读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因此,思维导图是学生有效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潘红霞.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刊),2018(9):110-111.
[2]冯 霞.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