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钰涵,张国顺
摘 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势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建设未来的宝贵人才资源。关注并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关乎着国家命运,提高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才能、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最终实现社会进步。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21
作者简介:肖钰涵(1998—),女,南京医科大学本科在读。
通信作者:张国顺(1981—),江苏淮安人,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一、幸福感的概述和大学生幸福的现状
1.幸福感的概述
幸福感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①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②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1]。
2.大学生幸福的现状
调查表明,大学生中觉得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和满足的分别占12%、36%、32%,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是满足的。同时,大学生中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大幸福、非常不幸福的分别占 12%、8%,这说明也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满足。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学校和家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生能有效地改变自己[2]。
二、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明尼苏达大学 Tellegen 等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 SWB 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他们还发现,40% 积极情感的变化、55% 消极情感的变化和 48% 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是由基因引起的。可见不同的基因在先天上对幸福感的影响之大[3]。
2.环境因素
(1)就业、学业。学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就业,学业的压力仅次于就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习上的挫折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的幸福感。
(2)人际、家庭、恋爱。研究显示,幸福感最高的是朋友较多的而不是只有幾个至交的一类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亲密的朋友或恋人能给大学生们带来幸福感[4]。
3.观念因素
(1)当代大学生注重享受幸福,忽视创造幸福。
(2)当代大学生幸福取向利己化和自我化。
(3)当代大学生幸福取向物质化和功利化。
三、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风气
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很多大学生迷失自我,丧失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幸福认知。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风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而这些都是和幸福相联系的。大到社会,小到学校环境。所以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幸福。
2.高校增强对幸福观的教育
对幸福观进行专门教育,不仅会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因而高校急需将情感幸福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3.家庭强化对幸福观的教育
高校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普遍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简单的家庭结构,但是,父母常常会忽视对子女的精神引导,这种教育行为会使子女缺乏对幸福的发现和创造能力。因而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和模仿主体,应该努力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感和积极向上的“三观”。这些都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四、结语
大学生幸福感因不同的个体都不一样,虽然我们不能从先天性的遗传因素上改变什么,但是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做出一点点的改变。为了实现社会进步,关注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侯振虎,许晓芳,孙 颖.大学生的幸福感能干预吗——改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综合性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8(3):69-81.
[2][3][4]孟 敏,张静文,何彦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