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平
学生经常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如计算出爸爸的年龄比儿子的小,或一幢楼的高度只有几分米等,从而闹出了不少笑话。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回顾与反思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很多老师在例题教学时,看到教材上有回顾与反思的要求,就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反之,就不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主动回顾与反思的自觉意识,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示范与引领。比如,每讲完一道例题或习题后,都要提醒学生:“我们已经得出了答案,这道题就算完成了吗?”生:“没有,还要回顾与反思。”师:“对,一定要把解题过程从头到尾回顾一下,有什么新发现,有没有错误的地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在咱们一起进行回顾与反思。”这样在平时教学中进行长期的渗透与引领,学生就会形成回顾与反思的自觉意识。
教学中即使老师反复强调要进行回顾与反思,但在实际解题中许多学生还是会将这一过程省略。这是因为回顾与反思是一个隐性思维过程,是在学生头脑中进行的,学生是否切实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不能在作业中表现出来,不方便老师监督和检查,因此学生才会偷懒,如果将这一过程显性化、可视化,学生就无法偷懒了。我的经验是让学生将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写出来,这样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变成自觉行为。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一书中,将解题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理解题目、拟订方案、执行方案和回顾,其中回顾这一步骤其实就是回顾与反思。在回顾这一环节主要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你能检验这个结果吗?你能检验这个论证吗?你能以不同方式推导这个结果吗?你能一眼就看出它来吗?你能在别的什么题目中利用这个结果或这种方法吗?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借鉴,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写出回顾与反思的过程:1.计算正确吗?应该怎样检验答案的正确性?2.以前解决过同样的问题或同类型的问题吗?它与以前的题目或类型有什么异同?3.还有其他解法吗?4.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