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耕且读且悟
——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2018-03-13 09:17丁玉华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优质课一等奖专业

◇丁玉华

我,从小就有一种教师情结。因为羡慕教师我被保送入读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幸运地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曾经在《读者》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她是幸福的,尤其是当她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时候。而我,现在就体味着这样的幸福。

幸福驿站之一:山不过来,我过去

18岁,我从广西第二民族师范学校毕业,满怀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被分配到家乡的镇中心小学任教。当时学校安排我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还教一年级两个班的音乐和二年级两个班的美术。现在想来,如此大的工作量,不知我那稚嫩的肩膀是如何扛过来的。但是,初登讲台的我豪情万丈,雄心勃勃。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科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那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那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我当时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

凭借着在中师三年练就的扎实基本功,教音乐、美术课还算顺利,工作第一年就代表镇参加全县音乐教师优质课评比并喜获一等奖。可就是很自信能轻松完成的数学课,教起来并不那么简单,按照学校发的参考教案备课、上课,经常是教与学两张皮,顾此失彼;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教学生,除了少数学生能理解,多数学生听不懂。我的心里后悔、懊丧不已,甚至埋怨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可是,不服输的我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清楚问题反映在孩子身上,根源出在教师身上。像遇到所有难题一样,我开始求助于专业书。从此,我每天课余都拿出学校订的杂志,细细研读、勾画、批注、摘抄。渐渐地,数学知识的前世今生,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我了然于胸;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过程结构,我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和认识;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我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读懂后的平静,再到果断地分析、判断,这正是教师专业底气逐渐壮大的过程。再后来,我对于备课该怎样“深”,上课该怎样“实”,作业该怎样“精”,教学该怎样“活”,手段该怎样“新”,辅导孩子该怎样“细”,质量该怎样“高”,逐渐游刃有余。课越上越精彩,我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认可,获得了参加全县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的资格,并取得了全能一等奖的好成绩!

“山不过来,我过去”,有些事就像大山一样无法改变,那我们就要改变自己,阅读——悦读,向青草更青处进发!

幸福驿站之二:开垦方田种文字

21岁,我来到广东江门市陈白沙小学工作,这是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一所省级学校。在这里,我度过了九年教学时光,其中有这样六年“静悄悄的革命”是难以忘怀的。2003年8月31日,我成为了北师大版教材的课改实验教师,有幸经历了一至六年级大循环教学。在这六年里,我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努力构建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数学课堂,尽力创编适合儿童的数学课程,创设多姿多彩的数学活动,为孩子打造美好的“数学童年”。在此期间,我练就了自己胆大妄为的本领——遇到事情敢想敢做。在这里,我上了第一节公开课并首战告捷。崭露头角之后,很多赛课的机会接踵而至,从蓬江区到江门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大比武,我均拔得头筹。于是,代表江门市参加省级优质课评比,最后获得广东省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得到这样的成绩,我并没有那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始终没有松懈。我告诫自己:今后还得在课堂中继续下真功夫、硬功夫。我渴望成长,渴望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成功,始于心动,更始于行动。优秀的专业刊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器”,是教师从平庸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幕后英雄”。我怀着对数学教育平静的坚守和不变的初衷,用“明灯相伴过午夜”的板凳功,选择与优秀的专业刊物为友。在与优秀专业刊物“零距离”接触中,我不断地超越自己,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也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时而在他人挥洒自如的议论前驻足;时而在他人充满理性、启迪心智的抒情中游弋;时而在他人行云流水、娓娓而谈的叙述中醒悟……我学会了反思教育生活,对自己每天在教育生活中说的、做的、想的,扪心自问:为何得意?为何失意?为何困惑?为何争议?反复琢磨:有效吗?合理吗?还可以更好吗?并且,勤于动笔,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实践,给自己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明亮的色彩。不断地反思和不懈地笔耕使自己的更多思考发表在刊物上。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今天看来,当年拿不到省赛的一等奖,也不见得是坏事。这让我懂得:以纯真美好和宠辱不惊的心境去经营事业,保持纯真、朴实、圣洁的生命本色,这样度过的教育生涯是一种大幸福。同时,“乐思方有思涌泉”——提炼主题、梳理思考、挖掘细节、经营文字,让我的教育生活多了激情,多了智慧,多了艺术,多了创造。

幸福驿站之三:梦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30岁,我被调到江门市紫茶小学工作,这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务实的教研氛围和催人奋进的教学环境,激励着我“不待扬鞭自奋蹄”,我开始了又一段教育的幸福旅程。

曾经读过日本的筒井赖子的一个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作者在表达创作的用意时说,孩子的成长,并不像爬一座平缓的山坡那样属于渐进性的,而是得到了某个促使成长的契机,好比转弯或是爬楼梯似的,一转,发现新的风景了,一跃,得到成长了。

教师的成长亦如此。2009年,我有幸被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推荐,入选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杰出人才首届高级研修班。正如北师大版教材主编刘坚教授所说的,这是国内少有的面向优秀教师的高端学术培训,可能是我们这辈子不会再有的学习机会。他还常常勉励我们,不要总把期待放到对别人的依赖上,只有自己有愿望,主动去努力,才能成就自己。两年间,我们先后在武夷山、北京、茂名、金华、上海、沈阳等地进行集中学习和研讨活动。高研班不仅邀请了郑毓信、李士锜、孙晓天等教授,而且特别邀请了美国特拉华大学的蔡金法教授以及鲍建生、马立平、孔企平、张丹、陶文中等教授,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两届“我们一起做研究”主题研修活动。一点不假,走进全国高研班,让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有名的专家、学者以及优秀教师,不仅学习了丰富的数学教育知识和执着的学术追求精神,我还发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给黑暗中摸索的我开启了一扇窗。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为我的专业发展储备了振翅冲天的能量。

两年的时间里,我还保持着学生的心态、怀揣着学者的虔诚,用心阅读了专家们推荐的近30本专业著作,接触了国内外小学数学教育的最前沿理论,原有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2011年3月,我代表广东省在由浙江金华举办的“全国第十届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上执教“乘法分配律”并荣获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高研班优秀学员。这段学习经历,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潜能得到了更大的挖掘和发挥,成长为同行们眼中“干得好、讲得好、写得好”的“三好”老师!

2012年,经过层层选拔,激烈角逐,我幸运地拥有了“双重身份”:既成为了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也成为了广东省百千万小学名师班年龄最小的成员。经过三年的锤炼,我形成了“情智共生,趣效双赢”的课堂教学风格,探索出了“基于适宜儿童的情智数学教学”的操作范式。2012年受广东省教研室邀请,为近千名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小学数学说课比赛的代表上示范课“年月日”;2016年代表广东省执教“乘法分配律”荣获全国“中南、华北、西南十省区市”第八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同时,我努力用研究服务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自己做研究到带领工作室学员以及学校科组教师做研究,最终实现了从“草根研究”的“践行者”到教育科研的“领跑者”,从研究的“受益者”到受益的“共享者”的转变。基于建构高效工作室团队学习研究共同体的深度思考,践行任务驱动式的高效研修模式,结合工作室学员以及部分市级、校级骨干教师成长的经验,对小学数学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我们工作室团队的课题成果《小学数学典型概念课教学研究》正式出版。我带领紫茶小学数学科组编写的三至六年级上册《三维导学案》共4册也正式出版,形成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成果并荣获省、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回望来时路,我愿永远做一个怡然自得的“耕读者”——且耕且读且悟,以研究者的角色登讲台,用课堂行走诠释自己的思想和理想。前面的路,依然很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我,正走在这通往幸福的道路上。

猜你喜欢
优质课一等奖专业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关于举办“第18 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纪念中国中等师范学校诞生120 周年”的通知
“可怕”的一等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