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幼儿的游戏精神

2018-03-13 11:08华莉霞
好家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区域材料

文 华莉霞

一、确定区域活动为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形式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能力和个性,满足幼儿玩的需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以及相互交往和相互合作的需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建构经验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六个支架”指出:“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1.5小时,每个班级有6个左右的游戏区域,允许儿童自己创造玩法。”明确地为教师树立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的教育观,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经验。

(一)搭一个合理化的空间

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我们对活动室的空间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使用实物隔断,如纸管、屏风、吊饰等划分各个区域,将能够互补的区域进行相邻布置(如生活区和角色扮演区),在各区域之间留下明确的通道和充足的进出空间。让所有桌椅进区角,弱化集体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空间,便于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在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我们尝试开展公共区域游戏活动,“娃娃家”“艺术加工厂”和纸箱游戏都在廊道中开展起来,活动形式更开放,幼儿交往更自主。

(二)做一个会观察的老师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我们关注环境和材料是否能促进教研的提升,老师们是否在观察幼儿的表现及关注幼儿的现有经验。我们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学习的情况,观察游戏中幼儿的表现能否反映真实的学习与发展经验,观察游戏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运用文字与照片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运用视频与《指南》,用简便记录法分析幼儿的典型性行为。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发现儿童,认识儿童。

(三)建一个有花头的材料库

游戏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绝大部分的游戏都需要游戏材料的支撑才能开展起来。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在区域中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宜的材料进行操作,并与材料进行互动。我们开辟了材料收集区,提供了原材料或半成品等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开放性越大,幼儿的创造性越强。

1.材料的生活化与自然化

材料收集区里的材料以低结构材料为主,以安全、卫生为第一要素,并做到品种多样、数量丰富。如:小木棒、吸管、布料、毛线等,每一类别的材料归放要有相应的标记,便于幼儿自主取放,也便于教师管理。

2.材料的适宜性与多样性

材料的提供是根据“先投放,后通过观察再调整”和“小步递进”的原则逐步更新与完善的。教师根据观察、分析,判断幼儿对材料的反应,再进行调整,投放新材料,或提高操作要求,或改变材料呈现方式,推进幼儿自主游戏的进程。

二、明确户外混龄活动对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户外混龄活动是课程游戏化的新型组织形式。我们对户外游戏环境、主体、方式进行革新,明确户外混龄活动对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为宗旨,构建户外混龄活动。

(一)从混班活动到混龄活动

课程游戏化从根本上是要改变教师理念,转变教师行为。为让课程组织形式改变,减少单一、统一指令性的集体活动,增加自主、自由的探索,我园逐步尝试了户外活动的改变,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界限,尝试进行混班游戏活动。通过混班游戏进行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为幼儿提供充分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在混班和混龄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大帮小,小学大”,这对他们的社会性认知、积极的情感、亲社会性行为、归属与爱的满足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从重复材料到难度递增

为了丰富户外体育活动,我们先后购入了轮胎、攀爬架、梯子、滚筒等体育器械,重新划分了游戏区域,每个区域又根据游戏材料或器械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园内与园外各区域材料的提供以种类繁多的足量的成品或自然物为主。并根据场地特点分别投入更丰富的活动辅材,如:圆形滑板、绳子、纸箱、纸板、纱巾、锅碗瓢盆、小耙子、小铲子、水桶、锥形桶等。各区域材料就近摆放,方便幼儿能看得到,找得到,拿得到。

(三)从干预者变为支持者

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应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户外活动改革以来,教师们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察、记录成为教师在户外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教师们很快便发现原来幼儿是这么能干,他们能将提供的材料玩出许多我们不曾想到的花样。我们指导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能看见幼儿:会看,会记,会听,会回应;能看懂幼儿:会聊天,会寻找合适的理论分析行为;能支持幼儿:教师对观察记录的片段进行分析,利用《指南》分析幼儿的典型性行为,将观察与课程紧密联系起来。教师手中有笔,眼中有幼儿,记录本上有故事。教师由组织者变为服务者,由干预者变为支持者,由引导者变为观察者,学会等待幼儿,支持幼儿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幼儿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四)从单一教育变为保教结合

在混龄活动革新期间,教师们发现活动中不仅仅要观察幼儿的游戏发展,还需关注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在近1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里,结合天气与活动区内容、运动量等情况,每个幼儿都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休息。因此,在户外活动前,教师和保育员需要充分为幼儿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例如,检查幼儿的衣着,帮幼儿把吸汗巾垫好,确认水壶里的水温度是否适宜,是否需要戴帽子等。这些琐碎的工作,是维持幼儿活动正常开展的有力保证。

三、理清现实问题,促进课程游戏化的深度推进

当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全面推进,教师们慢慢做出改变的时候,我们也从幼儿的游戏中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课程游戏化在一日活动中的体现

幼儿一日活动皆课程。课程游戏化的全面推进,需要教师一次次尝试、调整、再尝试,还需要把对幼儿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儿童观、游戏观的认识逐渐迁移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中。

(二)自主活动与幼儿安全之间的矛盾

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特别是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教师对个别相对较危险的活动区总是放心不下,因此总会在幼儿游戏时不由自主地进行管理,害怕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受伤。另外,现在独生子女偏多,家长对幼儿保护过度,对幼儿园开展的户外活动也存在诸多不解和质疑,理念与现实之间存在距离。

(三)游戏材料与游戏质量之间的架构

不管是户外区域还是游戏区域,在材料提供的问题上还需要进行研究。如何逐步增加辅助材料?如何引导幼儿以物代物,逐步增加游戏难度?如何从象征游戏过渡到抽象游戏?这都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儿童在课程中央。教师为保障幼儿所有的活动而努力着,将空间、时间、材料还给幼儿,相信幼儿,改变一日活动中对幼儿活动的高度把控,逐渐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幼儿,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区域材料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分割区域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区域发展篇
材料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