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仁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化,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能培养广大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顽强意志、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的体育精神,而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内容。而要想培养这些体育精神,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接下来。本文就探究融合小学体育精神与游戏开展课堂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体育游戏;融合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当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健康中国”战略,引导人们加强体育锻炼,促使我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因此,在小学教育领域,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和家长的认可。在体育课教学中融入游戏,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原来严肃、呆板的体育课程变得更加灵动活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潜移默化中接触体育精神、理解体育精神,从而健全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与人格,促进他们思维与思想的发展。同时,这样还能实现寓教于乐。
一、融合小学体育精神与体育游戏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體育精神与体育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游戏当中,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还能促使小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更好地体验体育精神。在他们体验的过程中,能促使他们对体育游戏进行思考,从而构建自身的体育认知,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们的智力发展,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二)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与竞争的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任何一项体育游戏都需要参与者与同学团结合作或是竞争,因此,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小学生们需要处理好与队友伙伴的关系,同时还要正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处理好每一项体育游戏活动。这样一来,就能在游戏中培养小学生团结意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拼搏精神,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塑造小学生健康的人格。
正如笔者在上文所述,体育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这两种体育精神具有积极的道德引导与价值观引导意向,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塑造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保持正确的情感认知,并勇于承担责任,这样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融合小学体育精神与体育游戏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将体育精神与体育游戏融合在一起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由于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施行应试教育体制,很多小学体育教师都受到传统体育教育理念的熏陶,要相融合小学体育精神与体育游戏,就必须打破他们思想上的桎梏,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理解新时代体育的精神与体育游戏的融合路径,从而设计出富有趣味的体育游戏,引导广大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运动当中进行体验,籍此培养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
(二)科学地设计体育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融合体育精神与体育游戏,还必须科学地设计体育游戏活动,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进行设计,从而促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例如,针对低年级段的小学生而言,因其本身缺乏自理能力,加之他们受年龄的影响,更关注游戏活动的画面感和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就应该投其所好,设计出一些新颖有趣的小游戏;针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强,参与积极性更高,因此,教师就可以设计出一些比较复杂的游戏,引导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并感受体育精神,从而培养自身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把握好体育游戏的节奏与强度。
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还必须把握好游戏的节奏与强度,让小学生们既能了解到游戏的目的与意义,同时还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跑步游戏,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体能,把握好体育游戏的额强度,避免学生因为过度锻炼而出现不必要的损伤。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体育精神和体育游戏融合在一起开展教学活动,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活跃课堂的氛围,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相应的体育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此,相关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科学地设计体育游戏,并把握好体育游戏的节奏与强度。这仅为笔者的一点教学体验,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於建伟,徐相波.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运用[J].田径,2019(01):12-13.
[2]林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游戏[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