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祥
摘 要: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点教学环节。唯有帮助学生拥有一定的读图能力,才可对地形地貌及地理现象进行清晰地观察,提升其地理学习成效。故此,本文基于笔者个人教学经验,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简要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读图能力;初中生;地理教学;培养
初中地理学习中,读图能力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环节。就初中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来分析,许多学生都不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时常无法迅速的分析与掌握地理图片信息。实际上,图表等信息,能够通过简要且重点突出的方式,将复杂的信息呈现出来,是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工具。并且,图像信息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众多,若是学生无法对这些基础知识做到良好掌握,也就难以对其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有一个清晰、深入地了解,甚至可能会对读图产生退缩、畏惧[1]。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结合初中生的阶段特征,采用可行手段、措施,培养其读图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两点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一、解析地图基本常识,加深学生对图例的印象
初中地理中,地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诠释地理文字语言最为有效的方法。因而,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必须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重点解析地图的基本常识。比如,比例尺大小的观察技巧、城市分布、山川河流的分布等。与此同时,地理课堂教学实际中,为了使学生的记忆进一步加深,教师可思考将读图知识编制成郎朗上口的顺口溜,改变以往枯燥记忆的方式,在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地激发。例如,“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借助顺口溜的方式,达到深化学生印象的目的。这样一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若是学生再次遇见相应的问题,就能够迅速地回想起来,给出正确答案。与此同时,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有着许多的地图图例,这部分都是学生需要清楚了解的基础知识。因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须注重图例教学,通过详细解析图例的疑难点、重点,使学生的印象得以加深,并且对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做合理运用,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例内容,以使地图教学更为生动、活跃,进而使学生的读图兴趣得以激发。
二、引导学生亲手绘图,在实践中体会地图魅力
想要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就应教会学生绘制简单的地图。此处所讲的绘制地图,并非是对地图展开临摹,而是动手在地图上标注一些简单的角度和尺寸、绘制一些简单的线条等。通过此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地图的艺术魅力有进一步感受,进而渐渐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故而,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布置一些绘图作业,并引导学生在绘图的时候,积极动脑思考地图中的某些潜在内涵、学问,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读图意识[2]。
例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节内容时,讲到了“等温线”这一原理,笔者向学生提问道:“为何等温线的形状是上下波动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都感到一筹莫展,于是,我紧接着布置了一个课堂任务:“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分为了海洋与陆地两部分,下面请同学们在地球平面图北纬30°的纬线上,绘制温度为25°的一条等温线。”在将任务提出后,学生们便各自展开了绘制,许多学生都选择在赤道上绘制了一条圆弧。然后,我启发学生道:“在一月份的时候,陆地与海洋这两个地理位置的温度相同吗?大家积极思考下这一问题。”经过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得出“海洋的温度更高。”对于这一答案,我给予了及时地肯定“很好,同學们说得不错!我们已经知道温度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能够直接将等温线绘制成一条平滑的圆弧么?”通过此种亲手绘制,再通过教师引导、启发,使得学生对等温线上下波动的原因有了一个清晰了解。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读图能力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所必备的。因为,地图是帮助学生实现地理成绩提升的得力助手。所以,我们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可行的方法、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读图能力得以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毅.小议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J].南北桥,2017(2):153.
[2]张正荣.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7(2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