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网络自制剧大火背后受众的心理机制分析

2018-03-12 00:51沈玥,徐双伶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

沈玥,徐双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级影视资源不断投入网络剧市场,网络自制剧从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发展转向追求质量的精品化发展,涌现了很多口碑、流量俱佳的精品剧。从受众心理入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以2017年大火悬疑类网络自制剧《白夜追凶》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其吸引受众的原因,总结出对各类网络自制剧有参考意义的质量提升策略。

关键词 网络剧;悬疑;《白夜追凶》;受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4-0021-03

近年来,国内的网络自制剧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不少小众题材的网络自制剧也获得了很多关注,例如悬疑题材的网络自制剧,《法医秦明》《河神》分别获得7.0、8.2的豆瓣评分。根据艺恩《2017Q3网络剧市场报告》,2017年前三季度悬疑剧的总流量占比一直在30%~50%之间,高于其数量占比,是多出精品剧的类型。2017年4月,优酷还提出了“超级剧集”的概念,表现了网络自制剧精品化发展的趋势和决心。于2017年8月30日在优酷独播的《白夜追凶》就是一部当之无愧的超级剧集,作为第一部走出国门的悬疑类网络自制剧,播放量超过60亿次,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1分,可谓是悬疑类网络自制剧成功的代表。缘何悬疑类网络自制剧吸引观众?是情节刺激烧脑?还是演员演技精湛?以《白夜追凶》为例,通过对受众观剧心理的分析,探究悬疑类网络自制剧大火背后的原因,并总结一些提升网络自制剧质量的方法。

1 问卷调查

发布题为“悬疑网络自制剧大火背后受众的心理机制分析”的问卷,共获得395份有效样本,所得数据基本符合问卷调查法的科学性要求。

1.1 问卷基础数据

1.1.1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调查对象涵盖“50后” “60后”“70后”“80后” “90后”“00后”,其中“90后”“00后”占比最大,分别为36.96%和21.27%。

1.1.2 調查对象性别分布

调查对象男性占比25.82%,女性占比74.18%。经过交叉分析,得出调查对象中男性“看过《白夜追凶》”的占比22.55%,女性“看过《白夜追凶》”的占比22.87%,分布较为均衡。

1.2 问卷内容分析

1.2.1 “90后”和“70后”组成《白夜追凶》的主要观众

调查对象中“90后”共146人,其中看过《白夜追凶》的有40人,占调查对象中“90后”的27.4%。“70后”共82人,其中看过《白夜追凶》的有20人,占调查对象中“70后”的24.39%。数据显示,“70后”和“90后”观众组成了《白夜追凶》66.7%的观众。

“9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观影娱乐时倾向于选择网络媒体而不是传统电视媒体,是目前悬疑类网络自制剧的主要受众。

1.2.2 刺激烧脑的情节激发受众追剧热情

调查对象中坚持追完《白夜追凶》的62人中,有59人坚持追完的原因是“情节具有吸引力”,占95.16%。26人坚持追完的原因是“喜欢主角”,占比41.94%,14人坚持追完的原因是“堪比大片的画面”,占比22.58%。

由此可见,一部剧的情节对于一部剧是否吸引观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夜追凶》是一部原创剧集,根据艺恩《2017年Q3网络剧市场报告》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播放量TOP20的网络剧中,IP改编剧数量占比80%,仍然是网剧市场的主流,但流量占比仅为60%,而数量占比仅为20%的原创剧集流量占比为40%。从IP改编剧和原创剧集的数量占比和流量占比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原创剧集多出走心精品,赢得了更多观众。这也是《白夜追凶》大火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创、具有新鲜感、刺激烧脑的情节。如贯穿全剧的“213灭门惨案”,牵扯观众的神经,直到第一季结束也未能揭示背后的大BOSS,又如双胞胎兄弟关宏峰、关宏宇真假凶手的情节,也是吸引观众持续观看的关键,故事层层推进,智商在线,逻辑清晰,完全能引导观众跟着剧情走。

1.2.3 时间不足成为受众追剧的最大阻碍

调查对象中,28个(占看过《白夜追凶》的样本的31%)中途弃剧的样本中,有10个是因为没时间,如“听说后面的剧情有点拖沓”“上学(追剧时间少)”等,《白夜追凶》共32集,与很多动辄七八十集的电视剧相比,剧情可谓十分紧凑,也因此收获了众多好评,如知乎网友评论:“《白夜追凶》一直在用技巧为全戏关键线索设置了足够的悬念,吊着观众的胃口,让观众们充满期待地迎接即将到来的高潮,这样一部剧情紧凑、演技在线的网剧真的是甩了某些大制作的电视剧好几条街啊。”又如豆瓣网友评论:“整个情节比较严谨,节奏把握比较好!”。近年来,从各种媒体上对影视剧剧情拖沓、注水现象层出不穷的批评就可以看出,观众对剧情注水现象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由此,建议网络自制剧可以进一步精简时长,制作剧情紧凑的好作品,避免“注水剧”。

2 补充研究:弹幕

为了进一步研究《白夜追凶》的受众心理,本研究随机选取《白夜追凶》第1集、第10集和第32集的部分弹幕数据(弹幕于2018年8月31日下载),共计9 000条弹幕,并用内容分析法对弹幕数据进行编码、分析。在实际编码过程中,“其他”类别为无意义弹幕评论,如“呵呵”“啊啊”或者日期加姓名的打卡性质弹幕,因此在以下讨论中不做深入分析。

2.1 弹幕的定义

“弹幕”源自日本弹幕视频网站——Niconico动画,该网站最大的特点是允许受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将评论内容发送到服务器与视频同步播放,这种评论形式被称为覆盖式评论。由于大量吐槽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飞行的子弹,所以日本网民将这种与视频内容同步播放的覆盖式评论称为“弹幕”。如今,随着弹幕在中国的发展,弹幕文化逐渐成为在青年人群体中备受欢迎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绝大多数主流视频播放应用都增加了弹幕功能,其中就有自制了悬疑类网剧《白夜追凶》的优酷视频。

2.2 弹幕的类目与编码

本研究设置了两个测量指标,即受众的评论指向(角色、情节、道具、其他)和受众的态度倾向(厌恶、中立、喜欢、其他)(见表1)。(说明:厌恶情绪包含厌恶、怀疑等负面情绪;喜欢包含支持、同情等正面情绪)第一个测量指标的编码由两名研究者共同讨论后判定;第二个测量指标由两名研究者逐条阅读弹幕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弹幕所体现的态度倾向进行编码。2.3 弹幕数据分析

2.3.1 演员是吸引受众观看的重要因素

从评论指向的数据来看,第1集受众评论指向角色的最多,占所有弹幕的27.2%,从弹幕内容来看也能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受众是因为对某位或某几位参演的演员的关注而开始追剧,如“就为了潘老师来的”“喜欢潘老师,慕名而来”等。在对两个测量指标进行交叉分析时,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结论,受众在不了解视频内容时会根据自己对演员的认知,也就是以往积累的与该演员相关的准社会交往经验决定是否观看。三集中有效弹幕中评论指向喜欢角色的分别为69%,66%,82%,均超过了半数,这说明选对演员,是当下悬疑网络自制剧成功的

关键。

2.3.2 精彩的情节是留住观众的关键

从表2和表3的评论指向数据来看,第1集指向情节的只占3.7%,第10集的弹幕统计数据显示受众评论指向情节的上涨到了24.6%,无意义的弹幕占比从56.7%下降到50.7%,说明随着剧情的推进,受众对演员本身的关注逐渐转移到跌宕起伏的情节上,如“这部剧真好看”“这是一部好剧”以及“第一次开会员,就是为了这部剧”等,也有很多对剧情的讨论,如“弟弟的案子凶手到底是谁”“之前明明是周巡让小姑娘进去的呀,为什么哥哥不解释呢”等,《白夜追凶》的成功之处可见一斑。演员可以吸引流量,但能否留住流量还要看是否有引人入胜的情节。3 网络自制剧质量提升策略

3.1 提高剧本创作能力

问卷与弹幕的分析结果都显示,《白夜追凶》刺激烧脑的原创情节是吸引受众观看的关键。受众在观看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时,除了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之外,会感受到作品深层的艺术意蕴,对作品所体现的思想、价值、人性的表现以及对现实的反映产生共鸣。《白夜追凶》的编剧指纹具有十多年的律师从业经验,写作时会读大量文献、实地走访甚至自己动手做实验,创作出的剧本贴近社会现实,着重表现人性和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揭示人性的复杂性、探索人的心理镜像,让受众在观看后回味无穷,意味深长,有利于获得身心的双重健康体验。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重娱乐轻内涵的现象,网络自制剧应打牢基础,提升剧本创作能力,创作出更多兼具艺术美感和现实意义的佳作。

3.2 突破题材局限性

根据艺恩《2017Q3网络剧市场报告》,2016—2017年,口碑8分以上的19部网络剧中,有7部流量在亿级以下,尚属小众题材,包括4部颇具创意的小戏骨系列、校园歌舞剧《少年有点酷》第一季和第二季、小众悬疑剧《杀不死》口碑评分8分以上,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市场生态。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白夜追凶》,属于悬疑题材,2017年之前在充斥着都市爱情剧、偶像剧、古装剧的市场中一直属于小众题材,但2017年相继推出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口碑、流量俱佳,17年堪称精品悬疑年。由此可见,避开趋于饱和的题材市场,转向小众题材,突破局限,拓宽眼界,能给网络自制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满足受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和猎奇心理。

3.3 选择演员多角度考量

3.3.1 演技应该成为选角的重要考量指标

《白夜追凶》的主角潘粤明虽然沉寂多年、自带流量不如当下一些很火的小鲜肉,但他在剧中一人分饰四角:哥哥关宏峰、弟弟关宏宇、假扮哥哥的弟弟、假扮弟弟的哥哥,出神入化的演技让观众拍案叫绝,这部剧能够获得9.1的超高评分,成为目前为止口碑评分最高的网络剧集,潘粤明功不可没。因此,网络自制剧在选角的时候不要仅仅关注流量明星,更要关注演员的演技。

3.3.2 选角时大胆起用热度较低的新人

《白夜追凶》选用此前并无太多演艺经验、不为观众所知的新生代演员梁缘饰演剧中的重要角色之一——被分配到刑侦一线进行外勤工作的女刑警周舒桐,她凭借其清新的外表和扎实的演技,将敢爱敢恨的“周舒桐”塑造的充满着精气神儿,也使这一角色成为该剧播出时话题度最高的演员之一,虽然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这对提升剧的热度起到了一定作用。

3.4 避免注水过多

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很多电视剧和网络自制剧都出现了频繁植入广告、剧情拖沓的“注水現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时间不足成为一部分受众追剧的最大阻碍。另外,广告植入也会导致观众出戏,如《白夜追凶》的弹幕中:“关宏宇:我为怡宝矿泉水代言。”“我也刚买的这个车,丰田牧马人。”等,表明广告植入时,观众的注意力就会从情节本身转移到广告上。因此,网络自制剧要做到商业利益与艺术性的平衡,避免注水过多,给观众营造一种沉浸式体验的观影氛围,才能留住观众。

参考文献

[1]马志浩,葛进平.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4,36(8):116-130.

[2]钟凯.从受众角度分析如何提升网剧的质量问题[J].东南传播,2018(8):104-105.

[3]艺恩视频智库.2017Q3网络剧市场报告[EB/OL].[2017-12-23].https://www.useit.com.cn/thread-17540-1-1.html.

基金项目: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KY2018185B)。

作者简介:沈 玥,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电视交友真人秀节目导向与受众心理探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基于观众心理的环保记录片的高潮点设置
韩剧《太阳的后裔》“典型”理论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中图像的运用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
论主持人如何把握受众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