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旭钊+陈凯炎+黄辉
[摘要] 目的 以非糖尿病作为参照对象,分析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研究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差异。 结果 研究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道梗阻、纵膈炎、脓毒症、肺炎和心包炎,其中研究组呼吸道梗阻(9.62%)、纵膈炎(7.69%)明显高于对照组(1.35%和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糖尿病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有一定的影响;②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会加重感染症状,加大治疗难度,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建议临床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糖尿病;相关性;住院天数;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0(a)-0055-0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口腔颌面十分常见的感染类型,其发病与宿主的防御机制有密切的关系,若用药或手术处理不当,容易恶化为严重的多间隙感染,甚至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1]。糖尿病患者由于持续高位的血糖水平,导致免疫及补体激活功能紊乱,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减弱,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几率要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有报道,合并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对更高,不过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更容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且可能明显延长住院时间。2015年8月—2016年7月该文即以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分析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方面的特点及差异性,旨在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148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7.6±2.5)岁;发病原因:牙源性感染34例,腺原性感染12例,不明原因6例;对照组男80例,女68例;年龄19~65岁,平均(48.9±2.4)岁;发病原因:牙源性感染80例,腺原性感染42例,不明原因2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发病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②需进行切开排脓手术;③病历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口腔颌面部感染未累及口腔颌面部间隙、未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等患者。
1.3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史、家族史等;②感染病因,包括牙源性感染、腮腺炎、皮肤感染、淋巴结炎等;③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水平等;④(研究前)治疗情况,包括服用抗菌药物、降糖药、脓肿切开引流等;⑤治疗结果评价,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并发症主要有呼吸道梗阻、纵膈炎、肺部感染、心包炎等。以住院时间、并发症为研究变量,分析糖尿病因素对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相关性
研究组住院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结果有相关性。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类型
两组常见并发症为呼吸道梗阻、纵膈炎、脓毒症、肺炎和心包炎,其中研究组呼吸道梗阻、纵膈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特点
从生理构造看,口腔、面部与外界相通,不仅病原微生物容易侵袭(主要是颌面部及颈以上),而且口腔颌面部特殊的温湿度环境,还适宜混合菌群的定植、繁殖[2]。若患者存在免疫力低下而病原菌毒力增强时,就容易出现感染并累及颌面部,诱发口腔颌面部的间隙感染。本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在口腔颌面中比较常见,然而对于合并有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引起的多系统损伤,反映在口腔层面就是十分常见的牙周病、龋病等,特别是牙周病已成为糖尿病第六大并发症,当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时,高血糖水平就极容易并发口腔颌面部的多间隙感染,而且感染症状普遍较为严重,以至于陷入高血糖导致机体对感染抵抗力减弱,进一步加剧感染,而感染又增加高血糖难以控制难度的恶性循环[3]。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糖尿病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程度、进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过糖尿病因素是否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直接的影响,目前临床在此方面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该文即以住院时间、并发症为研究变量,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
3.2 糖尿病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效果、预后的影响分析
多数关于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报道,常以非(未合并)糖尿病作为对照。从该研究结果看,研究组的住院天数为(23.22±2.14)d,要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23±1.7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3,P=0.031),侧面提示合并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情程度、控制难度往往更为突出。一项针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的随机、大样本的跟踪研究发现,入院当日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水平普遍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住院天数也大于后者。有学者针对糖尿病患者感染与非糖尿病患者感染情况作对比研究,发现在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并无二致,一则说明血糖状况确对感染症状控制有较大的影响,二则提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感染患者,应格外重视血糖水平的控制[4]。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出现13例(25.00%)并发症,对照组仅为6例(4.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36,P=0.000),提示糖尿病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发生并发症有着一定的影响。并发症类型上以呼吸道梗阻和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为主,这与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周围有关。Mathew等[5]认为,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不发生并发症,只有不受控制的(糖尿病)才会发生多间隙感染,这与Rao等[6]观点一致。由此提示,在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前需确诊是否合并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情况。endprint
3.3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防治对策
单就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感染机制、途径及感染菌分析,牙源性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牙源性尤为普遍,对此有学者建议给予厌氧菌药物治疗,不过考虑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多的因素,一般不提倡药物保守治疗,而是给予更为积极的切开引流手术,特别是对于多间隙感染患者,行早期切口引流不失为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严格把握气管切开时机,合理选用抗生素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控制血糖十分关键,建议多科协同,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同时控制血糖。手术上选择负压封闭引流手术,其能破坏细菌滋生和繁殖的微生物环境,抑制厭氧菌生长繁殖,从而促进创口尽快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综上所述,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有着一定的影响,血糖水平高会增加感染患者的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负压封闭引流手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辅助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出院。
[参考文献]
[1] 刘巧荣,石磊,路兴华,等.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和费用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24-1027.
[2] 曾晓燕,周维,张波.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 421-423.
[3] 胡银徐. 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 山东医药,2014,54(22):68-69.
[4] 吕学芹.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7):195-196.
[5] Mathew T.Mathew,Shelley Kerwell,Hannah J. Lundberg,et al. Tribocorrosion and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ical devices[J]. British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2014,52(5): 396.
[6] Boddu Suprakash,Prathigudupu Raja Satish,Somuri Anand Vijay,et al.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mong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s abou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Dental Practice,2013, 13(6):162-170.
(收稿日期:2017-07-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