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丽艳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领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也提出了很多具有融合性的教学理念。美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产业,也引起教育部门对文化传承方面的关注。因此,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可以将传统文化和小学美术课程进行结合。教师可以基于课堂基本教学内容,将适当的传统文化融合进去,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作出浅谈。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育运用;相互融合
所谓传统文化,即是指具备一定传承性的文化。而我国的传统文学是所有人一起创作的文化瑰宝。同时,它也代表我们的国家。正因为美术本身就带有独特的文化传播性质,因此,必然可以将美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多个方面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我国文化的一定认知。
一、传统文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1.传统文化的文化观
我们所有现代文化都起始于传统文化,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基石。而对于小学美术来说,美术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教学生画画和配色审美,还要以一种文化观传播的理念进行施教。通过课堂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文化中学习美术。
2.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就必须明确认清传统文化和美术的关系,两者之间具有一种紧密的联系性。如果說美术是破茧而出的蝴蝶,则传统文化就是化茧成蝶的茧。美术是传统文化的衍生,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二、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1.加大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
一直以来,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其实美术就来源于传统文化,也和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存在联系。而在我国,其实已经有一些学校在小学美术课加大了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将文化变得更加生活,贴合社会。
2.增强学生审美和情感
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是人文情怀和情感,而现在这种东西却在慢慢流逝。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对这一层面的把控,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中蕴藏的情感的认知和理解,以此训练学生的审美,并告诉学生传统文化的珍贵和独特性。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运用与实践
1.通过观察引入传统文化
小学生的年纪各不相同,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处在一个思维认识和社会文化养成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学生会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他们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3课《适合纹样》这一课的时候,文中列举了很多种不同纹样的图片,比如古色古香的花窗、生活用品,或者衣服上的纹样等。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观察,说说每种纹样的特点,然后在教学基础上引入文化内容,比如花窗从什么时候有的,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或者旗袍上的纹样都代表了什么寓意等等,通过扩展文化传统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学生不仅了解了纹样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
2.通过绘画引入传统文化
绘画教学是小学美术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对于绘画的技法,教师会为学生安排一些临摹写生的内容。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传统文化的理念在教学内容找到可以代表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五年级上册第3课《适合纹样》中,有提到衣服上的花纹,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身旗袍,并在旗袍上设计出具备传统文化的纹样。学生可以通过课后搜集资料或请教老师来完成这幅画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笔法的锻炼,也可以在寻找传统花纹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3.通过传统技法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国美术领域的传统技法数不胜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画。中国画的历史格外悠久,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一改之前的绘画方式,采用中国画技法进行绘画,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3课《适合纹样》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中国画的方式画一张纹样图,比如:
让学生通过实践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情感。
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已经越来越重要,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历史情怀、教育观点等,都值得现在的学生加以学习运用。传统文化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品位和审美之外,还可以使我国的小学美术带来发展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改善从前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参考文献:
[1]岳玮.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45):173.
[2]姜翃.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12):138.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