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
摘 要:创新能力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要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将小学数学课堂作为教育载体,为学生日后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几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与落实,标志着教育教学“旧貌换新颜”,基础教学工作深化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所提倡的人性化教学与学习,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生能力建设的整体性,以创新作为学生迈向综合教育之路的大门,让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发起探究、思索,进而培养个人创新精神与创造意识,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明确符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创新是灵魂、是动力,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泉。学生要从小培养个人创新能力,能够将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其中教学模式和教师素质尤为紧要。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备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填鸭式”教学充盈着整个课堂,“考高分”是学生的主要目的,面对着繁重的课题、作业负担,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试想在这种条件下,数学课怎能勾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所谓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创新创造又从何而来?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改善这种局面,创造一个“民主式”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学习地位,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性建议,促使学生产生自我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敢于进行课堂提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那么,一个符合创新能力培养条件的学习环境就此孕育而来,学生也能从学习中收获快乐。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
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欠缺,但又有着较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留出充足的时间以供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对“比例”的知识教学中,让孩子们想一想学校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色,要求用笔画出图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但是又面临着一个问题:画得不像。此时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校实际楼体的长、宽、高,与画纸中当然有差距,有些部位应该缩小呢,还是扩大呢?生生之间经过激烈的讨论研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建议,认为无论是长、宽还是高,都应该减少一定的倍数。这是一个初逢知识、创设问题、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其中教师的参与度很少,基本是靠学生自己完成的,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及创新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让数学教学融入实际生活中来
平时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数学与生活是相通的,相当一部分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两者息息相关,将生活与数学进行融合,不仅说明学习数学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如,在教学“比值分配”时,教师首先营造一个具体氛围:本班学生共计50名,老师手中有5个篮球,怎样分配才是最合理的?有学生马上说出,50除以5等于10,每10个学生1个篮球最合理;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推敲后认为,男女生分开玩球,所以应该按照人数进行分配。同时教师再次提问: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经过组内讨论分析后,学生认为根据男女生数量比值进行分配是最正确的。要确保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相关要求,教师首先就要做到创新教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創新的必要性,小学生受教师熏陶,也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认同。
四、做好课后教育的延伸
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个月、一年或者是几年能够完成的,基础教育的任务,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学习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所以说,小学数学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结合课中所学知识,布置课后任务,给予学生动脑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从而自我培养创新能力,这才是重中之重。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后,教师布置教学任务:下节课请大家为我们教室的窗帘设计米数,并提供数据:长2米,宽1.5米。学生算出2乘以1.5得3,觉得3米够。部分学生认为要考虑到光照的可能,3米可能不够,其他学生觉得具体米数要以边框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可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演变,学生只有各方面素质具备齐全,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迎合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同时也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宇星.和谐创新智慧生成: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
[2]陈艳萍.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法”[J].读书文摘,2016(17).
[3]卢卿,刘春娣.素质教育模式下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微[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3).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