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018-03-10 02:54卢宣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对话写作兴趣

卢宣平

摘 要: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教师不再怕教作文,学生不再怕写作文,让每节习作课成了老师和学生的期盼,使习作不再是简单的对话,而是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倾诉。

关键词:兴趣;对话;写作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局面。实践告诉我,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下面谈谈我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一、诵读经典,感悟语言的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腹有诗书语自华!”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有厚积,方薄发。小学生的记忆力强,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读、去背、去说。

1.经典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多背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阅读,在阅读中自悟、自得,撷取精华,把自己的感受以及妙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类摘录。每星期我都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等有趣益智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现在,每次习作都有不少学生能够自觉运用名言、古诗词。如一学生写到与朋友的友情,他选用了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形容友情之深。每看到这些佳句,我都会给一个鲜红的五角星,让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运用起来更会得心应手。

2.范文欣赏

苏教版教材文质兼美,能给人留下思维的空间,细品味实属余音绕梁。教师要让这些趣之所在拨亮,在开启学生习作思维时事半功倍。教材每一单元的范文都是小学生自己撰写的作品,贴近实际,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如《小草中的发现》一文:细细的沙堆中蚂蚁正忙着造新家,头上竖着两根天线一样的甲虫不停地挥动长须,多生动有趣。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细品读、引遐想,“小草中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同学们的想象真是精彩纷呈,“蛐蛐唱着节奏欢快的歌曲,蟋蟀跳着热情奔放的舞蹈,蝈蝈弹着悠扬动听的吉他”等,可见学生习作之乐源于他们对文本的欣赏。

3.以说促写

人类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小学生的口语强于书面语,习作时,我让学生先构思,说内容,再写文章。注重日常看图说话、口语交际、续编复述故事等口语能力训练,通过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开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书面语能力的提高。

二、“对话”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

作文就是对话,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也是与现实生活的对话。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如何挖掘“对话”资源呢?

1.火眼金睛,在生活中发现“对话”资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勤于观察,才能找到写作的素材。春天花蝶飞舞,夏天雷雨突降,秋天丹桂飘香,冬天瑞雪纷飞;校园里、家庭中、社会上的人和事都是习作的好材料,生活丰富,习作也会添彩。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发现。作为教师,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须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观察生活, “对话”生活,鼓励学生把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进日记,“对话”资源则取之不尽、信手拈来。

2.身临其境,从体验中寻找“对话”资源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的世界都是很好的习作素材。只有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用感官感知、体验,亲力亲为,才能找到“对话”源泉。校内争奇斗艳的花朵,郁郁葱葱的竹林;校外淙淙流淌的小河,广阔无垠的田野,这些都成了我们习作课上的素材。为赞美可爱的家乡,我带学生游森林公园,品家乡特产,体乡风民俗。为描写丰富的校园生活,我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学生们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亲身体会校园生活的乐趣,一篇篇精彩之作呼之欲出,如:“呼呼呼,今天的风可真大呀,大风把树上的叶子刮下来,叶子手牵着手在操场上起舞。”学生超常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使我始料未及,这就是亲身体验给学生带来的习作灵感。

三、分享喜悦,激励再次创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习作也应采用赏识教育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评赏性批语

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呢?最主要的就是对习作采取评赏性的评改。教师需要当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把挑剔的取向改为欣赏的眼光,使评语、评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习作动力,学生的点滴进步,我稍作褒奖,他们都会欢欣鼓舞,“这个词用得妙极了”等等,每读到此,学生都会身心愉悦,真切感受到习作的快乐。坚持鼓励性原则委婉地指出习作的不足,使“忠言”不再“逆耳”,“良药”不再“苦口”。故教师批语须加大情感投入,以情诱情,以情激情,让一个个贴切的用词成为学生轻松情绪的调节阀,让一句句得体的话语成为学生愉悦情感的启动器。

2.佳作欣赏课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常常伴随着浓郁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被别人夸奖,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每次习作后,我都要及时地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段或话语让作者朗诵给大家听,组织大家评议,后给予表扬,本来觉得写得不甚精彩的小作者听着自己的文章竟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很兴奋,这就促使他会把文章写得更好。我看到过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说:“我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在作文竞赛中得了奖,写作文是我最大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加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因此,作文教学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写出好文章。

參考文献:

徐吉元.“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4).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对话写作兴趣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