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角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构建

2018-03-10 02:54杨丽东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欣赏课课程标准信息技术

杨丽东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音乐欣赏教学的实际需求,而信息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步树立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设计、策略和评价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初中音乐欣赏课高效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地位;特点;信息技术;价值;构建策略

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音乐欣赏教学的实际需求,而信息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步树立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设计、策略和评价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初中音乐欣赏课高效课堂的建构。

一、音乐欣赏课的地位和特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核心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而音乐审美与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上述论断明确指出了音乐欣赏课在基础教育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保障学生充分、自由、多元、和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初中音乐教学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以体验、启发、拓展等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显然音乐欣赏课能够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价值和作用。

音乐欣赏可以选择具有独特欣赏价值,能够激发学生审美感受力和想象力的经典音乐作品,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音乐欣赏课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和技巧性的音乐课,具有审美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特点。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价值

1.能够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开展和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设备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可变性,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提供大量信息资源。因此,广大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优势,将其作为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使其为音乐欣赏教学服务。

2.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这些素质不仅包括传统教育观念下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应该包括艺术素养和信息素质,更包括由此而生的思考、表达、创新等各种基本能力。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凭借其演示、交互等优势,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发挥创作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3.顺应教育理念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步步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和深刻。对教育领域而言,信息技术融入正在掀起一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风暴。在初中音乐教育的微观视域下,信息技术的融入和应用是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代表着教学改革的潮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构建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情境创设提供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种类丰富的海量材料单元,有利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模拟,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音乐欣赏。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出声情并茂、时空统一的音乐欣赏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系统,通过完美的体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完成情感升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充分利用视音频技术,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需要依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述课堂活动形式的改革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其中能发挥最大作用的无疑是视音频技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利用视频或音频剪輯工具,自己进行简单的音乐处理,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同时通过创作过程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悟,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于网络交互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初等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上,也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新课程理念倡导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显然,互联网交互技术可以为上述目的的实现提供重要保证。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倡自主、探究式的合作学习模式,设计更多的网络互动环节和内容,通过吸引学生参与,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师生的及时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思考,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有许多主题音乐的欣赏,教师可以针对上述内容建立一个专门网站,通过内容学习、在线欣赏、互动交流等各种板块,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平台和条件。

4.利用多媒体演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适宜的经验环境是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适合的提问,营造适合学生探究和能力建构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欣赏内蒙古民歌《牧歌》时,如果仅听磁带录音,学生并不容易集中精力,容易出现走神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内蒙古草原的优美风光进行剪辑,与歌曲本身融为一体,实现演示过程中的声画并茂,同时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背景和意境,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要想大幅提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注重生本理念,积极使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新时代的教学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晓黎.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构建兴趣型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0(1).

[2]彭丽娜.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信息技术下培养初中生欣赏音乐良好习惯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7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欣赏课课程标准信息技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