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砾雪
摘要:在教学、演奏、创作三领域均有突出贡献的钢琴艺术家郭志鸿,自20世纪50年代起,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他的音乐风格注重民族性,与传统民间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郭志鸿先生于1958创作的钢琴小品《春到农舍》,针对作品的背景、创作风格与演奏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郭志鸿 《春到农舍》 音乐分析 演奏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032-03
一、郭志鸿生平简介
钢琴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郭志鸿,1932年生于日本,是郭沫若先生和安娜夫人之子,幼年及青少年时代均在战争的环境中度过。五岁开始学习钢琴,曾师从东京艺术大学著名教授田村宏。1948年回到台湾,1949年3月回到北京,入华北第一大学第一部学习。同年9月分配到中央音乐工作团,1950年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继续深造,师从著名钢琴教授朱工一。1955年郭志鸿先生在华沙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钢琴比赛荣获五等奖,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50年代郭志鸿先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乐曲,在从事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表演活动,并为中国钢琴教材的编写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郭志鸿先生在日本从事音乐活动,直至1989年再次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作为钢琴系教授从事钢琴教学工作至今。
二、郭志鸿作品概述
郭志鸿的钢琴作品,大都创作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三化”时期,作品大多是根据民歌而创作的改编曲。主要作品有:1954年创作的《变奏曲》;1958写成的《春到农舍》《二首练习曲》《新疆舞曲》;1959年根据笛子曲改编的《喜相逢》;1963年创作的《伊犁民歌二首》;1964年与储望华、殷承宗等人集体创作的钢琴合唱交响诗《蝶恋花》;1972年到1973年与刘诗昆、刘庄等人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战台风》;1982年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2002年由云南民歌创作的钢琴组曲《四首小品》。这些作品都成为中国钢琴艺术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现将郭志鸿先生的钢琴作品及创作时间、取材来源整理如下:①
郭志鸿早年间的许多创作,据说谱子已经流失。只有《变奏曲》《春到农舍》《新疆舞曲》《喜相逢》《伊犁民歌二首》《云南民歌五首》和《四首小品》七部作品于2005年4月由童道锦、王秦雁主编公开出版成为《郭志鸿钢琴作品选集》。
三、郭志鸿钢琴作品创作五十周年音乐会及座谈会简述
2005年4月15日晚,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办了“郭志鸿教授从事钢琴作品创作50周年音乐会”,曲目包括郭志鸿教授自1954年至2002年间所创作的十余部作品,郭志鸿教授也即兴演奏了内蒙民歌《大雁之歌》。次日下午,北京音乐界针对郭志鸿教授在钢琴作品创作、教学、演奏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全方位的学术探讨和总结,并给予其高度评价。其中郭志鸿教授谈到:“音乐上所要探讨的道路是任重道远的,中国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所以中国在音乐上的发展道路是广阔的,正因为如此,才值得我们去努力”。
音乐会曲目安排,上半场十首作品分别是《变奏曲》《两首练习曲》《春到农舍》《幸福年》《喜相逢》《四季丰收调》《游击队之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打靶归来》《女民兵》;下半场五部作品,四手联弹《新春花开》《五首云南民歌》《四首小品》《两首伊犁民歌》及《新疆舞曲》。其中,最后两首《两首伊犁民歌》和《新疆舞曲》由郭志鸿教授亲自演奏。
刘诗昆曾评价郭志鸿“音乐才华横溢,艺术气质过人,在音乐方面,头脑聪慧,见地深邃,眼光锐利,思维灵敏。他的钢琴作品成为音乐评坛中深受赞誉的钢琴艺术精品;他的钢琴作品为现代中国音乐艺术宝库增添了瑰丽的一页”。鲍蕙荞于音乐会结束后写到:“我一直很钦佩郭先生充满阳刚之气的演奏。但昨晚使我特别感动的是,古稀之年的郭先生,不仅在演奏中保持了完美的技术、清醒的头脑、独特的节奏感,更有一种“洗尽铅华”的厚重感和苍桑感,那里面没有对技术的炫耀,没有对听众的取悦,只有一种对人生大彻大悟后对艺术的一种诚实”。
四、《春到农舍》介绍及演奏分析
(一)《春到农舍》作品介绍
《春到农舍》是郭志鸿早期的作品,原名《春到公社》。50年代末期全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进入高潮,而音乐作品作为时代的产物,必然反映社会现实,刻上时代的烙印。《春到农舍》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1958年郭志鸿先生根据安徽的一个戏曲曲调过門构思创作而成②。运用民族化的音乐语言来反映民族的生活内涵,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春到农舍》作品短小精悍,音乐语言精练,全曲以快速流畅的旋律表现了春意盎然的农舍的景象,充满生机与活力。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1小节,F宫五声调式;第二部分22-58小节,22小节D宫六声调式(加变宫),40小节转调至D徵五声调式;第三部分59-113小节,F宫六声调式(加清角)。
(二)《春到农舍》音乐分析与演奏实践
1.第一部分
(1)短小的引子,清脆悦耳的声音预示着喜庆热闹的画面。带有顿音记号的音弹奏时需指尖力量集中,并注意戏剧性的对比,相同音型力度分别是f与p。
(2)热情洋溢的第一乐句,8个小节。左手伴奏音型,不是简单的陪衬,单音加四度音程,节奏型为 ||:X X X | XX X0:||,非常具有活泼的舞蹈性动律,但演奏时往往会忽略左手的音乐性。右手旋律为均分的十六分音符或前八后十六节奏,演奏时除了注意时值的均匀,还需关注连线乐句间的呼吸。快速华丽的旋律模拟民族器乐的音色,如何运用不同于西方乐曲的触键,使每个连线的末尾音处理得巧妙,富有中国韵味,是需要演奏者反复实践去探知的。
(3)4小节短小的连接,使乐曲进入热闹的气氛,演奏此音型应该以两个音为一组,大臂动作连贯,并恰当配合右踏板的使用。endprint
(4)12至16小节第一乐段的华彩句,f的力度弹奏,右手从小字3组a至小字1组f,左手从小字2组a至小字组f,华丽的下行环绕式五声音阶,表现热闹丰收的场景,此处应该注意指法的合理安排。
(5)最后5小节的连接,调性由F宫五声调式转入D宫六声调式(加变宫)。注意表情变化,发挥小连线的音乐表现力,弹奏得轻巧精致即可。
2.第二部分
(1)22至38小节,左手为八分音符等分节奏,每小节第一个为重拍,弹奏时左手始终保持节奏的动力性,右手如绕口令式的环绕旋律,运用快速的指触寻求明亮清脆的音色。
(2)两个小节的连接,由D宫六声调式(加变宫)转调至D徵五声调式。
(3)41至58小节,转调后旋律移高音区的变化重复,第一部分华彩句的再现。
3.第三部分
(1)59至79小节,左手二、四度音程的叠置,这种和弦的使用,是中国特色的民间音调的体现,它的作用是填充织体厚度,增添音乐色彩,而不具有功能性。右手时而在低音区浑厚有力地歌唱,时而在高音区遥相呼应,像极了田间劳动人民的对歌喊话,此段弹奏时联想对话场景,表现不同音色的对比与呼应。
谱例1:
(2)80至87小节,左右手相隔超过五个八度,用ff力度演奏。高音区华丽的短小乐句,配以低音区深沉的伴奏,充分运用了钢琴的表现力,达到特殊的音响效果。
谱例2:
(3)90至105小节,熟悉的主题旋律再现后,华丽的下行音阶经历三个八度,最后在中音区尘埃落定,预示着坚定的结果,热闹场景的尾声。
(4)结尾部分,演奏八度时使用大臂力量,全曲在非常热烈的场面中结束。
五、结语
郭志鸿先生集钢琴教学、演奏、创作于一身,且在此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他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多为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改编曲,民歌的取材来源主要在青海、新疆、河北、云南等地。生活于建国初期的音乐家,对祖国充满着自豪之情,通过作品表达内心的喜悦,郭志鸿先生的《春到农舍》,便是新时期许许多多音乐家、音乐作品的一个代表。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音乐家的不懈努力,不断挖掘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才能推动着中国钢琴事业的辉煌发展。
注释:
①根据郭志鸿教授钢琴作品创作五十周年音乐会节目单及赵珮宇《郭志鸿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总结整理。
②赵珮宇:《郭志鸿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1]童道锦,王秦雁.郭志鸿钢琴作品选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姚巍伟.郭志鸿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风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年.
[3]樊瑢.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综述[J].通俗歌曲,2014,(12).
[4]王源.郭志鸿钢琴作品民族化创作风格解讀[J].音乐创作,2011,(04).
[5]储望华.郭志鸿教授钢琴作品创作五十周年音乐会贺辞[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2).
[6]郭云翔.和父亲郭志鸿的谈话[J].当代音乐家,2005,(09).
[7]老志诚.借鉴、学习与创造——在郭志鸿钢琴作品学术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J].钢琴艺术,200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