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历史主义视角探究电视剧《大秦帝国》

2018-03-09 06:27王少杰
艺术评鉴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王少杰

摘要:近年来,优秀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自从20世纪末叶,西方新历史主义文艺理论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电视艺术者不断从中汲取养分,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历史视角的作品。《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便是其中之一,它脱胎于孙皓晖的文学原著,在基本忠实于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志,制成一部有别于传统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别具韵味的艺术作品。本文将以新历史主义文艺理论的视域来审视本剧,探讨其中我国民族历史、意识、精神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历史形象 现代意志 《大秦帝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157-03

新历史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它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新”的阐释文学文本历史内涵的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对中国的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在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呈现出对历史进行“解构”和“重写”的倾向,是试图谱写适应当下时代发展需要的历史记忆。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视角,对孙皓晖创作的《大秦帝国》系列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进行简要分析,以探求其在新历史语境中的叙事策略。

一、历史印象的重新解读

根据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客观历史只能通过文本的形式才能得以保存,这种历史的文本化并非是客观、真实的反映历史,而是经过选择和涂抹的,其很大程度上受意识形态的支配。

历史上对秦帝国向来缺乏上佳的印象,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一方面由于国家政权的统治需要,史家对前朝旧事并无粉饰,另一方面是儒法学术之辩,儒门士子对以法家治国的秦朝自然缺乏青睐。暴政、昏君、残酷、冷血、焚书坑儒、横征暴敛等恶言变成了秦朝的代名词,长久的流传形成人们对秦帝国的固有印象。《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从全新的视角,对秦国由战国初期的羸弱一步步及至一统六合的历史进行重新演绎,试图发掘华夏的原生文明精神,以扭转对秦的曲化印象。

《大秦帝国之裂变》是系列电视剧的第一部,开篇,偏居西方一隅的秦国早已不复穆公时的霸业,秦人在秦献公的带领之下艰难抵抗东方列国的摧残挞伐,游离在灭国边缘。公子嬴渠梁在献公逝世之后的危难时刻即位,深藏屈辱,广招贤士,求存图强,后在魏人商鞅的主持之下,开始变法,强秦由之崛起。到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秦国在秦惠文王的带领下,继续向前,逐渐成长为诸侯无不侧目的强国,直至《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秦昭襄王时期,天下诸侯已莫能缨其锋的无可匹敌。秦国历经百余年的励精图治、不懈奋斗为秦王嬴政的統一奠定坚实基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爱国热情,展现出老秦人不屈不挠的爱国信念和战斗血性,再现了那个时代华夏民族坚毅、豪迈的民族意志和斗争精神,渗透出一股史诗般的气魄。

新历史主义代表格林布拉特认为历史是一种语词建构起来的文本,是一种“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是一种具有文学性的历史文本,是一种“叙事”的“话语”文本。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参与意识形态的塑造。电视剧具有跨时空性、语言的直观性等传播优势,在大众传播形态中极具传播影响力,它所描绘的历史画卷所传递的民族精神、意志重新建构了过往的历史,谱写了新的历史印象。

二、历史形象的现代演绎

传统的历史剧对历史人物的刻画较为片面,多为性格较为单一的扁平人物,作为故事主角的帝王将相,多放大其才学、功绩,而淡化其负面的人格、做派。受新历史主义影响,在历史题材电视剧中,逐步摒弃了单一的人物塑造方式,更加注重刻画人物的多重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以合理的艺术构思编撰出更加丰富的故事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如“纵横篇”与“崛起篇”的重要角色——秦宣太后芈氏。

芈氏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初次登场,作为楚国的落魄贵族与同样落魄、流落楚地的义渠王子骇自由、大胆地谈情说爱,彼时的她热情、奔放、勇敢,充满着原始的野性。电视剧的这一故事虚构,一方面颠覆了传统历史女性相夫教子、温润如兰的形象,使观众耳目一新,增添观赏趣味;另一方面,脱离中原文化的“楚蛮”少女同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青年的结合,却并未让人觉得反感,反而合乎情理,使芈氏的性格十分鲜明可信。在嫁与秦惠文王之后,她的政治权谋、手腕不断增强,成为权倾朝野、杀伐决断的大秦宣太后。《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剧中,宣太后在义渠骇暗中联络赵国,准备起事叛乱之际,凛然以秦国国家大局为要,默认昭王除去了这位旧日的情人。

除此之外,《大秦帝国》系列连续剧还对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商鞅、张仪、范睢、白起、魏惠王、苏秦等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较为合理的艺术化虚构,摆脱了单一的历史印象,使历史人物更加饱满。

三、现实意志的文化指代

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当下极具流行性和话题性的艺术传播形式,不可避免地会烙上时代的印记,把当下的社会现实、国家意志等代入到电视作品的创作之中。

面对国家羸弱,古往今来的经验教训告示后人不能故步自封,而需要积极进行改革。在《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秦献公时期的秦国积贫积弱,被诸侯践踏欺辱,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变革,一扫老秦颓靡、落后的社会制度、风气、习惯,使秦国逐渐扫去颓势,渐趋天下强国之列。正如我国近年的社会现实,正处于社会改革的深水期,国家日益强盛,走上复兴之路。近代中国,保守主义当道,国人缺乏探索世界和面对新世界的精神和勇气,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的丧缺,直接导致中国逐步走向衰落,《大秦帝国》中所体现的两千多年前华夏民族身上的积极进取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急需颂扬的民族信念。endprint

受封建父权思想影响,历史对女性的重视远逊于男子,她们多是封建男权的附庸,在历史剧中无法成为耀眼的角色,只能成为男权生活的点缀。20世纪后期,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女性不断自主地为自身谋求与男性等同的社会地位,女性在历史电视剧中也随之大放异彩,如李少红导演的《大明宫词》,对女皇武则天及太平公主等人就作出了精彩的演绎。《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中主要角色之一——秦宣太后在《大秦帝国》“纵横”与“崛起”中连续登场,剧中对其精彩的刻画使其面对剧中众多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帝王将相来言,丝毫不逊色,她身上既有少女的热情,母亲的温婉,又有政治家的谋略手腕和杀伐决断;既有傲视群雄的威风显赫,又有绝望痛苦的悲情无奈。总之,是一位被塑造得丰满、立体、多面的角色,精彩绝伦。

蒙特洛斯对新历史主义作出过著名定义:“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新历史主义观点认为“历史”与“文本”呈现互文性,文本中的历史并非是客观的历史,它具有社会性和历时性。通过文本所读取到的历史是文本化的历史,不同的创作者对同一段历史具有不同形式的阐释。“文本”是一种受到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的话语,它的存在形式必然带有它所处年代的特征。

四、結语

按照解释学的观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意识的“切片”都是当代阐释的结果。新历史主义者作为对旧历史主义的批判者,它将历史作为文本,认为历史由论述构成,充满断层,它不是对过去所发生事件的单一的记录,而是根据现时的事件、地点、观念建构的,强调主体对历史的干预和改写,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再现过去历史的同时,经过艺术家的主观创作,融入了现时历史的时代精神和国家意志,既满足了观众对历史的求索欲望,又体现出当代人的精神、文化追求。从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为当下的人民生活、国家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这种艺术作品才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白小易.论新历史主义电视剧的兴起与创作策略[J].中国电视,2008,(04):47-50+1.

[2]杜莹杰.新历史主义与中国历史电视剧诗性叙事[J].艺术百家,2010,(05):79-82.

[3]田楠.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历史主义视野下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孟文彬,干瑞青.电视剧传播与主流社会价值观引导[J].青年记者,2016,(29):49-51.

[5]蔡盈洲.电视剧跨文化传播:从品牌到国家形象[J].中国电视,2017,(01):74-77+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历史主义
《亨利四世》中的颠覆与抑制解读
直面历史
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批判视角下小说《灿烂千阳》的研究
权力与人性
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内涵与特色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