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鹿苑》是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诺曼·梅勒的主要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述好莱坞颓废糜烂的生活批评了美国文化的阴暗面,同时通过电影导演艾特尔受到的政治迫害反映了美国麦卡锡时代的疯狂与恐怖。小说中人物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无一不来自于权力的压制。面临强大的极权主义的控制,小说中不同的人物表现出了权力对人性不同的激发,有的人被激发出人性中高贵的野性,有的则助长了势利之心。本文将结合权力与人性,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下,对小说中几个不同人物的生存选择进行反思,窥探“文学”与“历史”在《鹿苑》中的契合点。面对权力的压制,世人应当勇敢地扬起反抗的旗帜,保持人性中高贵的野性。
关键词:《鹿苑》;新历史主义;权力;人性
作者简介:马晓雨(1991-),女,山东德州人。学历: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02
一.鹿苑
诺曼·梅勒是一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16岁进入哈佛大学攻读航空工程学,入学后却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做一名作家。1943年梅勒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第二年应征入伍,赴太平洋战区。在战争期间梅勒就萌生了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一部“真正的美国二战小说”的想法。1946年退役后便开始埋头写作,终于在一年零三个月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战争小说《裸者与死者》,小说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梅勒从此一夜成名。
《鹿苑》(The Deer Park)是他在继《裸者与死者》之后,于1955年出版的第三部小说。鹿苑,是与“电影之都”好莱坞相距两百公里的度假胜地沙漠道尔小镇,却是“美德和无邪的吞噬之所【1】”。“鹿苑”中的人吃喝嫖赌,到处弥漫着放纵情欲、追求刺激的享乐主义风气。在小说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多少受害者曾深陷其中,当他们回归社会之时,一个个已堕落、放荡,劣迹斑斑,他们在鹿苑邪恶无耻的官员们潜移默化之下,自然学成了这副德行。【1】”这句话同时也揭示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真实面目。
二.权力与人性的冲突
二战后,美国凭借优越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里最强大的国家,但它并没有一如既往的传递的橄榄花环,隐藏在美国政治意识形态里的权力欲望日益发芽,继而发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一系列的侵略战争,这表明美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中弥漫着以战争方式来攫取权力的欲望,是史无前例的权力欲望暴涨。在这种病态的权力狂热笼罩下,必然会出现极权主义。极权主义在梅勒的作品中,并非单单指政治体制,而是在对人性特点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对时代文化特质的分析,是对整个时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特征的概括。
《鹿苑》中,极权主义对社会文化的统治表现为极权主义对电影之都的统治。电影之都中的艾特尔、瑟吉厄斯、露露、特迪等都受控于最佳影片公司老板泰皮斯,而泰皮斯的最佳影片公司又受控于当时的社会文化主流。梅勒将美国社会缩影为电影之都沙漠道尔,通过描写其中的虚伪和庸俗来展示所谓的后工业社会中美国社会的道德景观。福柯的权力理论认为,权力无处不在,并不是因为它包含一切事物,而是因为它来自任何地方。的确,权力是无处不在的,它充斥着整个美国社会文化,充斥着整个电影之都。
极权主义首先表现在政府对电影界的控制。自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约瑟夫·麦卡锡要求对联邦政府和武装部队实行所谓的“忠诚调查”,据统计,在“忠诚调查”期间,总共有两千多万美国人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同样,这一史实在《鹿苑》中也得到重现。小说中出现两次相应的情节,一次是颠覆调查委员会对艾特尔的调查,另一次是秘密警察对瑟吉厄斯的审问。荒唐的是,委员会对艾特尔的调查纯属无理取闹,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并且委员会与电影公司秘密合作,艾特尔由于小小的反抗而葬送了所有的前程,被认定是“敌意证人”,“现在对他来说,什么机会也没有了,大门全关死了”。【1】
最佳影片公司老板泰皮斯是梅勒眼中十足的权力狂。他操控着电影界的文化权力,在他看来,导演、演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只不过是为他攫取商业利益的工具而已,他擅用权力肆意干涉小说中其他人物的私人生活。例如,他逼迫当红电影女明星露露和男影星特迪结婚,不顾露露已经心有所属,也不顾特迪其实是同性恋的事实,只为了把两个当红影星撮合成一对,从而可以引起轰动,赚到更多的钱。“他两只手抄在他俩背后,用力使他们靠拢,他们为了不致摔倒,不得不拥在一起。”【1】泰皮斯假装慈父般的关怀最佳影片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实际上是将他们每个人都操控与掌心,面带慈祥笑容的他,内心有一把权力的利刃,架在每一位被操控者的喉咙上,不容得有一丝的挣扎。不难发现,《鹿苑》中并没有任何英雄人物的出现,而是由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小事件构成了整个故事情节。梅勒之所以避免了宏大叙事,意在突出被历史边缘化的人物在塑造历史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例如露露,这个仅仅是影片公司中众多女演员之一的女子,却选择了不向权力屈服,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当露露告知泰皮斯她已经与另一位不知名的电影演员托尼秘密结婚时,泰皮斯的真实嘴脸彻底暴露。“你马上去死吧,我甚至连你的坟墓也不会瞧上一眼。”【1】“滚出去,你这个臭婊子。”【1】 泰皮斯人性中的“善”已经完全被“恶”所吞噬,或者说他人性中的兽性已经完全被极权主义激发的淋漓尽致。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有的人,像露露和特迪一样,虽然一开始很享受服从权力所带来的虚荣感,但在无法忍受极权主义的压抑之后,毅然选择了反抗,虽然是小小的反抗,但她也终于冲破了束缚,遵循了内心最深处的呼喊,没有使“性恶”战胜“性善”。与其相反的,是科利这个人物。
科利是泰皮斯的女婿,起初只是一名小小的销售员,因娶到了泰皮斯的女儿,一跃成为最佳影片公司最举足轻重的制片人之一。科利对泰皮斯是绝对服从,鞍前马后的满足着泰皮斯各种需求,包括常年向他办公室输送不同类型的女孩儿。他唯一一点违背泰皮斯意愿的,就是他包养的情妇,也就是埃琳娜,他与埃琳娜一直保持秘密情人关系,尽管他老婆,也就是泰皮斯的女儿,和泰皮斯都知晓这件事。直到泰皮斯给他下了最后通牒,科利发现他与埃琳娜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却无耻地将埃琳娜塞给了艾特尔,然后继续享受权高位重的荣耀。本文认为科利是被泰皮斯同化了的一个极权主义者,尽管他没有泰皮斯呼风唤雨那样大的权力,但从一个小小的销售员做到制片人,他无疑是很享受职权和名誉带给他的快乐。当意识到与埃琳娜的关系极有可能毁掉他的一切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埃琳娜。权力在他身上激发出来的,也仅仅只有虚荣和兽性而已。
新历史主义批评认为在权力关系的矛盾中,颠覆者的颠覆行为只不过是权力存在的体现,它服务于统治者的权力,最终将会被代表权力的一方所抑制;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则认为颠覆者的颠覆行为存在着一定的成功的可能性。【2】 同样,对于泰皮斯和瑟吉厄斯的颠覆行为,也有了不同的结果。泰皮斯的颠覆行为正如新历史主义批评所认为的那样,只不过是权力的一方用来彰显他们的权力和加强统治的一种手段,颠覆者最终都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而瑟吉厄斯的颠覆行为,则是作者希望当代社会人获得救赎的方式,虽然这种成功还是非常微弱的,也是无声的,但至少人的意志没有被摧毁,仍然保持着高贵的野性。
三.结语
梅勒的小说创作在当代美国文坛上具有独特的价值。《鹿苑》发表后,虽然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但其销量并不令梅勒满意。尽管《鹿苑》没有给梅勒带来收益上的成功,但它使梅勒发现了新的创作技巧和主题,在梅勒的创作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权力主题一直是梅勒作品中的永恒主题,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梅勒小说中的人物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正是由于权力对人性的压抑和激发所带来的。势利之心猛兽般吞噬着高贵的野性,现实中的民众应当反对极权,发扬个性。梅勒以哲学家的智慧和情怀立足社会,值得我们为之钦佩。
参考文献:
[1][美国]诺曼·梅勒.鹿苑.[M].刘新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2
[2]张涛.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及其前期小说主义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