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2016-11-18 17:13汤蕾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舒伯特

汤蕾

摘 要:舒伯特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人与奠基者,他继承了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传统,是大家熟知的“歌曲之王”,实际上,他一生的成就并不简单地表现在创作艺术歌曲的非凡天赋上,22首钢琴奏鸣曲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主要对A大调奏鸣曲D664做出具体分析,这部作品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歌唱性最强的作品,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厚。

关键词: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音乐分析

弗朗兹·舒伯特是初期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同时也是19世纪奥地利德国艺术歌曲的开拓人。1797年,他出生在维也纳郊区一个清贫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舒伯特很小就表现出音乐天赋,对奥地利当地的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作品接触比较早。1808年到1813年期间,舒伯特在家乡的教堂合唱团担任乐队小提琴手和歌手,这期间,他同时还在修道院学习,并拜师萨利里,学习歌曲创作方法。这一阶段,他接触了很多维也纳音乐大师,并迷恋巴赫的作品,表现出极强的音乐创作能力,在音乐创作实践和乐理知识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舒伯特在17岁时,就已经创作了一些室内乐与奏鸣曲、两部交响曲、144首歌曲、四部喜歌剧等;1818年,舒伯特将教师职务辞掉,专心致力于音乐创作,“自由艺术家”的音乐创作生活由此开始,尽管生活清贫,但是他很享受这种自由创作音乐的状态,从来都不依附权贵。[1]1828年,舒伯特在清贫和疾病缠身的情况下离开人世,只有32岁。

舒伯特可以说是将其短暂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音乐创作,留下了伟大的、宝贵的音乐遗产。在舒伯特的创作范畴内,艺术歌曲是最主要的领域,他一生中创作的歌曲数量达到600多首,所以才得到“歌曲之王”的称号,他的艺术歌曲有极强的诗意、歌唱性,并且能够抒发丰富的情感,借助音乐形式,舒伯特内心矛盾、孤独、茫然的感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他的艺术歌曲也非常关注钢琴伴奏所发挥的描绘性衬托作用,对表现艺术形象、表达歌曲意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他的成就并不简单体现在艺术歌曲方面,在钢琴艺术创作方面,他也成绩斐然。舒伯特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数量达到22首,它们延续了古典主义严谨热情的特点,有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形式,与此同时,还兼具浪漫派奏鸣曲先驱的特点,有极强的幻想特点和诗意,他的奏鸣曲主要关注调性转变产生的不同效果和借助和弦伴奏的旋律演变,再现过程中,也不会进行修饰。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大多第一乐章以具有抒情特点的对白开启,使用歌曲抒情的中庸速度,富有歌唱性,曲调很柔和,而且旋律和主题非常明确。在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的音乐作品,基本上都是慢乐章中表现歌唱性旋律,但是舒伯特奏鸣曲的歌唱性与抒情性是在乐曲整体中全面贯穿的,他借助这种方式,通过音乐作品来展现自己的情感。《A大调奏鸣曲》(D664)是舒伯特在进入成熟创作阶段的伟大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创作特点。

《A大调奏鸣曲》(D664)有特殊的创作背景:舒伯特1819年夏天和自己的好朋友弗格尔一起去奥地利北部游玩,在他们当时借助的旅店中,旅店店主的女儿克拉给了舒伯特创作灵感,由此而创作了这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奏鸣曲比较来看,这首奏鸣曲发展部分的紧张感不足,这可能也正是舒伯特奏鸣曲的特点,他更为关注多个主题的共存与融合,期望音乐的歌唱性更强。[2]本文在下面的内容中具体解析这首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其第一乐章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庸小快板,A大调,4/4拍;内部一共划分为三方面内容: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呈示部(图示):

呈示部由主部与副部构成;主部有三个部分,形式是A、B、A,曲调富有极强的抒情特点,非常优美,在弱拍附点节奏上,音乐开始;第一个部分,1-8小节,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总体来讲,结构具有方整性的特点;在第八小节收拢性终止于A大调的主和声上。在第二部分中,B段调性转化关系小调升f小调,弱起的附点节奏织体通过加厚八度的方式来表现。第三部分属于再现乐段,调性还是由基本的两个乐句组成,重新回归A大调,最后在20小节,以三连音的上行音阶作为织体表现方式,为之后副部伴奏的声部奠定基础。呈示部副部为21~42小节,副部也划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21~33小节,开始部分的构成要素是两个重复乐节,于A大调的属音E开始;33小节连续三连音形式下行音阶,非常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38小节和声织体以非常突然的方式加厚,右手反复重复和弦、左手八度,表示马上就要产生高潮,但是实际上并未产生高潮,力度显著降低,最终到E大调结束;42~47属于呈示部终结部分,力度不断地减弱,好似回想副部主题,重复乐句音区也慢慢地表现出低沉的状态。呈示部副部有很多转调与离调,情绪显著变化发展,音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到达呈示部高潮。

展开部(图示):

这部钢琴奏鸣曲的展开部相对而言比较短小,有典型的复调特点,其将显示部的主部材料和副部材料展开全面融合,并加以深化延伸,内部划分为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利用显示部主部主体的丰富材料,和前面比较来看,由两个乐句构成,音调比较低沉,最后在57小节终止在升c小调主和声中,伴随调性变化,音乐色彩也在发展。第二方面57~65小节属于连接部,充分利用呈示部三连音音型材料来开展。最初的节奏是很疏离的,逐渐朝着紧密的方向发展,最初的附点八分音符之后演变为连续不断的八分音符三连音;旋律的形态最初是单音旋律,之后变化为八度柱式和弦,有很强的震撼力。第二方面66~79小节属于准备部分,内部能够具体地划分为6+8方整性的重复乐句结构,力度不断减弱。

再现部:

再现部80~133小节,其主部和副部的主体全部都通过主调A大调上来表现,保留了最基本的状态;再现部最终127~133小节属于尾声部分,充分利用呈示部材料,开始和结尾有序前后呼应,结尾处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舒伯特作为创始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者,他的音乐作品将抒情性和歌唱性充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继承和延续了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创作方式,另一方面又借鉴了许多歌曲性的曲调,展现了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化艺术理念。舒伯特创作《A大调奏鸣曲》(D664)的阶段正是其创作比较成熟的阶段,相对于之前的创作阶段而言,舒伯特在这个阶段勇敢地研究和开创了自己的音乐特点。本篇论文具体学习和解析了这一奏鸣曲第一乐章,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舒伯特饱含情感要素的钢琴奏鸣曲,这为之后深入研究和学习(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他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文可,陈永.西方音乐史(第二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军华.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0/D664第一乐章音乐特征及演奏要点[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

[3]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4] 李静.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0/D.664中的抒情性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10.

[5] 余雄.论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J].音乐探索,2006(01).

[6]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舒伯特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