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亮
摘要:肖邦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位最为神秘且最富诗意的钢琴家,被后人称为钢琴诗人,他的音乐被舒曼称为“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肖邦的音乐从一开始就以钢琴作为倾诉的对象,用钢琴表达他的喜悦与悲伤、忧郁与激情、愤怒与无助。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四首叙事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的全盛时期,充满了肖邦思想上的矛盾,即创作上无限的创造力、激情与身体的疾病痛苦以及祖国的沦陷对他思想上的折磨,这些深深的影响了他。本文以第三叙事曲为例,希望能够更深的了解肖邦当时的创作状态,力图更好地为演奏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叙事曲 作品分析 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006-03
一、肖邦及其叙事曲的地位
肖邦的一生极其短暂,只有短短的39个春秋,但是却留下了几乎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全部体裁,并且都收获了极大的成功。他的音乐既不能说是继承了上一代作曲家的风格,也不能说启发了下一代的作曲家沿袭他的创作之路继续走下去,因此可以说他的创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他的影响力确实是十分的深远,直接影响了浪漫主义后期音乐即民族主义音乐的新盛。
肖邦音乐的思想价值高度集中的体现在于他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的缩影,他的音乐代表了当时的普通民众和受压迫民族的反抗之情,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持着他在音乐上的创作,因此他的音乐中充满了对波兰的思念情怀。但是他又不仅仅局限于波兰民族的风格,而是大胆的创新突破传统,丰富了如练习曲、叙事曲、夜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表现力,给予它们新的生命。
肖邦用起源于中世纪诗歌的叙事曲作为体裁,进行创新和发展,融入了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情,将诗歌、神话、文学和历史等都融合到音乐素材中,使得叙事曲这一体裁升华到史诗级的高度。因此,肖邦的叙事曲听起来有了无数的可能,强烈的新的写作手法使得叙事曲这一体裁的结构变得扑所迷离,使得叙事曲能横跨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也是对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张力的重新定义,这样的创作是史无前例的。
二、肖邦第三叙事曲的作品分析
第三叙事曲创作于1841年,是在法国的诺安别墅创作的。诺安是一个环境优美,风景迷人的庄园,附近有大片的草地和蜿蜒的河流,肖邦在此避暑,一住就是三四个月,宜人的环境再加上乔治·桑的精心照料,使得肖邦的创作进入了全盛的时期。气势恢宏的第三叙事曲中无穷动的展开部和精力充沛的再现部完美的体现了他在创作上源源不断的灵感涌动和对不美好事物的抗争。第三叙事曲中表现光明和黑暗的斗争(展开部),以光明获得胜利为结局(再现部),正是对肖邦自身的写照。[1]
如此大气磅礴的作品,结构也较为复杂,调性的充分转换也体现了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感受,该曲的曲式和调性结构如下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三叙事曲在形式和性格上,和前面的两首完全不同,很典型的新式的作曲方法,可以说是肖邦叙事曲中独具一格的作品。
三、肖邦第三叙事曲的演奏分析
(一)连音技巧:本首乐曲有大量的连音线,因此连奏的技巧使用得较为频繁,又因为曲子的风格多变,因此连音的弹法又不尽相同。第1-2小节的连音为双音的连线,要求右手为连奏,在4指转13指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由于转指的不方便性,很多演奏者就松放4指,去弹13指,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通过4指为站立指,13指右跨的方式去弹,本曲子有大量类似的技法如第33-35小节等。在进入第二主题即52小节之后一直到第二主题再现即116小节止,出现了大量的小连线,此处的小连线所标连的音符所表达的是一种闪烁、轻盈的感觉,故不可用连奏的方式去演奏,而是应该采取落提的方法,既可以弹奏出轻盈的效果,又可以有意犹未尽的跳跃之感。第116-134小节,进入了第三主题部分,回到了 A大调,主题是轻柔圆润的圆舞曲性质,右手此时有大量的连奏,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弹奏出丝滑感,指法要正确,触键轻盈而准确,上下行的渐强和渐弱要像丝带一样有张力。左手虽然是伴奏的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的高音部分具有较强的推动力作用,特别是模仿铜管类乐器的部分,具有坚定的号召力。第156-164小节,左手出现了大量的连奏,为了表达出紧张的气氛和彷徨不安的感觉,需要演奏者的连奏更加的有控制力、有强弱、有进行性。
(二)装饰音技巧:本首作品中的装饰音种类非常的多,使用次数也比较的频繁,因此弹好如明珠般的装饰音就尤为重要了,本文仅以第一次出现为例。巴赫曾说过:“对于不用符号的说出指明,不同的装饰音该怎么样弹才算优美。”[2]第26小节和29小节处,都有tr(颤音)的弹奏技法,即为 g音向上一个二度弹奏 ga音,如果技巧熟练者可以弹两组最后回到 g音,技术不熟练者可以弹一组回到 g音,但是26小节的颤音前方还有一组为f g的装饰音,因此要区别对待,此处如果按照最高规格应该弹的是f g ga ga g。第46小节出现了上波音技法,需要演奏者在半拍的时间内,从左手到右手依次弹奏每一个音符并保持。第57小节出现了单倚音,需要演奏者快速的,在不占其他音符时值的情况下,快速的弹奏过去且音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到主音的进行。
(三)多声部技巧:在处理和声性乐曲中蕴藏的其他次要旋律就可以自由些,但是音乐情绪要一样。各声部的结合,最重要的是音色和音量的不同處理。[3]在和声上,肖邦可以说是大胆的进行了创新,在本首作品中,他使用了大量新颖的和弦,积极的转调和近乎不和谐的变音来强化音乐的表现力。他胆大心细的为他的作品赋予了全新的和声系统,作为演奏者来说,要弹奏得十分的流畅,才能够体现出肖邦创作的和声完整和优雅,充满了动能。演奏者在弹奏的时候应该细细地去分析多声部旋律线条的走向,将他们分层,逐一去演奏,之后再进行合奏,边弹边唱也是一个检验声部独立的好方法。本首乐曲中有着大量的多声部旋律,为整首乐曲的交响性与史诗性奠定了基础。endprint
(四)踏板的使用:使用踏板的目的首先是使音响得到装饰,能够更加的优美动听。[4]本首作品中有着大量的长句子,中间的跨越性非常之大,手指几乎不可能将每一个句子都联系得很紧密,从而无法达到歌唱的效果。另外,随着乐曲的高潮迭起,仅仅依靠手的力量无法激起强烈的共鸣,因此加入踏板是必须的工作,使用踏板的一般法则是按照谱面的要求并遵循着内心的感受。仔细体会每一个分句的处理,间歇性的歌唱,要学会将声乐的气息融合进钢琴的演奏中来,要做到演奏技巧与感情的有机结合。在踩触踏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首先不要用脚去啪啪啪的踩踏板,发出拍打的声音,而是应该用轻柔的方法触碰踏板;其次不要把有了踩踏板的符號出现就当成了万金油,无限制的踩着,成为自己音乐上的不清晰,弹不流畅的保护者,一定要在乐句中的换和声处补换踏板,应该提高手指能力的地方,提高成熟度后再加入踏板;第三,尽可能的使用音后踏板,因为该种踏板可以最小程度的减少共振,达到干净的演奏效果,另外不能仅仅想着何时去踩踏板,何时松踏板就不去理会了。有很多的演奏者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手都已经拿走了,但是脚还一直放在踏板上,这就造成实际的音响效果还在持续中,演奏者应当详细地去观察谱面,做到及时的松开踏板,使乐段或者乐句及时的停止;最后,每一位演奏者要仔细的倾听自己所使用的踏板,可以多试几种类型,力求最完美的使用踏板,斟酌好之后,不要随意的进行更换,以免发生踏板踩乱的情况。
四、结语
第三叙事曲用抒情的旋律和高低音的强烈对比与编配,诉说了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景,听者犹如在爱的海洋中肆意畅游。肖邦的叙事曲是一种全新创作,他以一位开创者的姿态将诗歌与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赋予了他全新的生命。他的叙事曲既有传统意义上风格,又有他标新立异的地方;既有完整的格式规范,又有打破常规的大胆创新。肖邦的一生留下了了无数的钢琴宝藏,通过研究他的叙事曲可以更好地从一个侧面去了解这位钢琴诗人的艺术表现力,更好地去展现他的艺术光芒。
参考文献:
[1]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4][匈]约瑟夫·伽特.钢琴演奏技巧[M].刁绍华,姜长斌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