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玲
摘要: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要在歌唱教学中达到美的教育这个目标,需要的是唱会歌、唱好歌与会唱歌这三者同时得以实现。在歌唱教学中我们需要在方法上“继承传统,学会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接受 欣赏 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111-03
学校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在音乐教室中,通过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跟着演唱歌曲,一堂音乐课就简易地完成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中还勉强可行,因为歌曲比较简单、顺口,而且很多是童谣,学生早就听熟了,当然容易上口,但如果到了中高年级,还是用这种方法上课,学生会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不想学。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学习的歌曲不再像低年级的那么简单,不是听几遍就可朗朗上口,歌曲的音域变得更宽,节奏变得复杂,歌曲的寓意更加深刻。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老师从旁的指导,学生会学得十分辛苦,慢慢地就会消磨了他们学音乐的兴趣。试想,当你对一样事物没兴趣的时候,你还会愿意去了解它吗?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做了实验,通过实验对比,笔者深深感悟:在歌唱教学中我们需要“继承传统,学会创新”。
一、“乐”——接受音乐
这里的“乐”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欢乐,开心”。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让学生“乐”在音乐中,让他们全身心的感受到音乐给予的快乐,让他们的性情被欢乐的音乐所陶冶。上完一节音乐课,使他们全身心得到尽情释放。
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快乐学习,曾经有如下案例:
有一次,天气不好,阴雨不断,笔者刚好上四年级某班的音乐课,学生都无精打采的走进音乐室,当时笔者看到这情景心里都觉得郁闷,这课都还没开始上就这样了,怎么办呢?笔者在上课前提问了一下:“同学们,你们很累吗?”学生们答道:“老师,我们今天的课都在教室上,闷死了,下课也不能出去玩。”笔者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在音乐课上来一次课间活动吧!”于是笔者播放了音乐《哦,十分钟》——“下课的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大家来轻松,让那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哦……十分钟,哦……十分钟!……”
这首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这首歌曲情绪欢快、活泼,表现了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活动的快乐心情。因为天气的原因,学生不能够像往日一样有下课的课外活动十分钟,但是从欢乐的音乐中,勾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这开心的一幕一幕仿佛出现在眼前,使他们心灵上得到的一种安慰。
不用说再多的道理,也不用再提醒他们打起精神,他们在欢乐的歌声中已渐渐的投入到歌曲的学习当中……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音乐是很重要的,但是别只想着快乐,就忘“本”了。要学会唱会一首歌曲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还需要让学生知道歌曲中带有的理论知识。说到理论学习,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枯燥”,这也是笔者想说的第二点“乐”,要乐于理论学习。
自从新课标改革后,有很多老师把传统的教学方法改进了,现在的课堂不再是老师说,学生听,现在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完成一堂课。是的,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发展的趋向,但是,现在很多时候就会忽略了一些基本知识的教学,有些人会说,现在的学生是很讨厌学习理论的,他们是不会愿意去学的。
其实,在小学这个阶段并不强调要他们学会学精,不过,要他们知道,略懂有那么一回事。但现在很多时候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都被忽略了,例如:学唱谱,学打节奏,其实这两点在一首歌曲中是很重要的,俗话说没节奏不成曲,没音符不成调。以前的教学是过分的注重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但不可否认以前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他们可以自己拿着谱子自己学唱,但是,现在的学生未必能做到。所以笔者觉得我们是应该注重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插入一些技能理论的教学,这样才算是完美的歌唱教学。
歌谱我们还是必须要教习,但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去学习呢?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前是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学生一句一句的模仿,这样比较枯燥,也不便于学生的记忆,笔者针对这情况采用的是形象的教学法,例如:唱do时,笔者让学生摸摸肚子,唱re時,让学生摸摸手肘,等等……这样不仅能够从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记住音符,并且根据不同的位置记住不同音符的音高,用这种方法记住基本音符后,再学唱歌谱时就容易得多了,学生也“乐”于去学。
二、“学”——理解音乐
我们要唱好一首歌曲,不是说单单的唱会,或者多唱几遍就会好的,我们需要学会去欣赏音乐。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欣赏音乐”这个词很抽象,是的,每个人对音乐的看法都不同,欣赏的角度也不同。举个例子,你放一首周杰伦的《菊花台》给50年代的老人家听,他肯定会说他不懂欣赏这些歌曲,相反,你放一首《共和国之恋》给现在的中小学生听,他们也会说,不好听,像怪叫似的,无法欣赏。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不同年纪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时代背景,因此,他们欣赏的品味不尽相同,所以,现在的小学生对课本上提供学习的歌曲有很多是抱着不喜欢的态度的,他们的理由很多:1.不喜欢他们的唱法;2.不喜欢他们唱的内容;3.不喜欢他们的打扮……但是,能写到教材里的歌曲,都是一些经典,都很有学习的价值的,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去学会欣赏音乐。
在教学实践中,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学习,曾经有如下案例:
有一次,笔者为六年级讲授《长江之歌》这一课,在范唱时,他们都在纷纷的讨论,唱完后学生竟然举手说:“老师,不要唱了,我们觉得很冷啊。”回想当时的感受,有点接受不了,好像是有人对你专业上的否定。但是,回头静下来想想,学生是天真的,他们是把真心的感受说出来,这是件好事,可以让笔者找到教学的切入点。endprint
他们不喜欢专业美声的唱法,为了先让他们对笔者树立起信心,笔者给他们唱了几首流行歌曲例如:《隐形的翅膀》《香水有毒》等,当学生们沉醉在流行歌曲欣赏中时,笔者趁机引导,说:“同学们,其实,一些传统的歌曲也是很值得我们去欣赏的”。《长江之歌》的歌詞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歌词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深情地描绘了从雪山、从远古走来的长江,向东海、向未来奔去时那奔腾咆哮的博大气势和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观。当笔者用流行唱法把《长江之歌》唱下来,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老师,这样唱不好听,这根本唱不出长江所具有的气势,没有那种雄壮的感觉。”“太好了,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笔者当时非常感动地说出这句话。
最使笔者感到欣慰的是,学生通过笔者的引导后,不再对传统音乐唱法存在反感,反而慢慢的学会了接受,通过对比,发现出不同类型歌曲的特点,慢慢地学会去欣赏它,这是他们的进步。
三、“懂”——表现音乐
有些人认为,当你能把一首歌曲的曲调唱准了,节奏唱对了,就算是唱好一首歌曲了,可以表演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你想把一首歌曲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还需要是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觉自信的表现,包括对各种力度、速度、节奏(长短)、旋律、装饰音、句法、风格的处理等,同时还需要有具有魅力的表演。
在教学实践中,关于音乐形式的理解认知,曾经有如下案例:
在课余的时间,笔者用多媒体放《猫》这个音乐剧给学生欣赏,还没看到5分钟,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他们的脸好恐怖,他们的眼神很恐怖”。笔者当时并没有直接的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反而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他像猫吗?”“像,像极了,无论从他的化装,他的眼神,他的动作都很像猫。”学生回答说。“是的,那就行,那么这些演员都成功了,因为,他们就是要表演出这种猫的各种形象,要知道演员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要表演成一只猫,是需要很夸张的表现的,如果让你看出只是人在表演不是猫在表演,那么他们就会很失败了,懂吗?”学生微微的点点头,坐下了,笔者看得出来他听懂笔者的话但又有所思考,并没有追问下去,因为我们还是需要为学生留下点思考的空间,让他慢慢地思索吧。
四、结语
社会的进步,推动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歌唱教学方法的探索之路还十分漫长,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使之更为成熟。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会敲开学生心灵上的音乐之门,期待从他们心灵中迸发出情感、智慧和创新的火花。endprint